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06-09汪舒张咪王思琦
汪舒?张咪?王思琦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依托旌德县三下乡实践活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深入剖析了三溪镇双河村的建设背景、功能布局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双河村产业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从强化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双河村和美乡村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现阶段,部分乡村普遍面临规划布局不合理、未能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双河村为研究对象,从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满意度等方面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设和美乡村的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调研方式方法
本研究依托旌德县“三下乡”实践调研,结合政策研究、文献查阅、案例研究及实地调研等方式,旨在为安徽省旌德县三溪镇双河村打造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环境提供建议。
首先,团队通过查阅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出台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结合当地部门提供的双河村具体实际情况,细致筛选和分析了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以学习成功经验。
其次,团队深入双河村开展现场调研工作,对目标乡村的村民居住情况、道路设施建设、龙头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和上门访谈等形式,收集了当地的基础资料,深入了解了当地村民对双河村发展的需求和意见。
最后,团队结合文献研究资料和实地调研结果,分析了双河村发展的优劣势,制订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并将该规划作为指导双河村后期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期推动双河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旌德县双河村基本情况
双河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西南部,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树,林业用地总面积达8.545km2,水田总面积1.83km2。旅游公路三仙路向东通往205国道,向西通向黄山风景区,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但双河村的发展却一直处于缓慢状态。
交通设施
双河村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道路为G330和X081。这两条道路不仅是村庄通往镇区和周边村镇的交通枢纽,更是促进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村庄内的主要干道作为连接村庄内外的重要出行道路,其规划路面宽度为6m左右,确保了交通的顺畅与安全。村庄设有乡村公交服务,可直达镇区和高铁站,方便村民出行;还设有小型停车场,满足了村民的实际需求。
村居环境建设
旌德县双河村多措并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蓄势待发,助力乡村振兴,绘就新的生態宜居美丽乡村画卷。
双河村针对主干道、河道、农户居住区等重点领域开展摸排工作,线上线下统筹协调,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为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双河村将其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在全程跟踪的基础上,动员村民组长和网格员,定期检查全村各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持,双河村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双河村于2016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90万元,建成全市首座220kW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增加村集体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上。
旌德县双河村和美乡村建设指标分析
双河村建设现状
受诸多因素影响,双河乡面临人才流失、“空巢”现象加剧、乡村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和美乡村建设迫在眉睫。希望此次调查研究可以为双河村的和美乡村建设规划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调研情况具体分析
1.调查对象
双河村是典型的沿河流而兴起的条带式乡村聚落。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当地的经济活动以农业种植为主,但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乡村经济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受此影响,现如今的双河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此次问卷的调查对象多为双河村的老年群体。
2.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此次调查问卷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与反映双河村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以及乡风文明的现状,所以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考虑到村子里多为老人,问题表述力求简洁易懂,避免产生认知偏差;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调研结果的影响,保证此次调研结果的科学性。
第二,系统性原则。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以及乡风文明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所以要确保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村庄的现状。
第三,前瞻性原则。问卷设计不仅要关注双河村当前存在的问题,更要着眼于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
3.调研问卷指标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的指标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生态环境指标。该指标旨在评估双河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效,包括森林绿化、河沟清洁度、农田整治情况以及村庄绿化程度等。通过村民的满意度反馈,可以深入了解村民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感知和期望,为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人居环境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民生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等。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村民关于人居环境的需求,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思路。
第三,产业发展指标。该指标重点关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通过调研,可以进一步分析村庄产业发展现状,改变以往务农为主的就业方式,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水平。
第四,乡风文明指标。该指标涵盖了传统文化传承、村民道德素质和历史文物保护等。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双河村传统习俗,明确卫生健康知识、普通话等的普及程度,摸排村内历史文物保护情况。
调研结果分析
1.双河村生态环境指标调查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有75%的村民认为森林绿化做得比较好,有93.8%的村民认为河沟清淤方面做得好,90%的村民对农田整治比较满意,87.5%的村民对村庄绿化持满意态度。可见,村民对森林绿化满意度较高。关于村庄绿化方面,实践团队在村内走访时发现,双河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村民的评价相契合。综上所述,双河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村民满意度达到了86.58%。
2.双河村人居环境指标调查结果
调查研究显示,村民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停车场以及公交车站等公共基础设施上。实践团队根据乡村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发现,该村庄的停车场和公交站台可以满足村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总体来说,村民书屋、卫生站、农贸市场等其他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村民对此比较满意。
3.双河村产业发展指标调查结果
结合调查结果,双河村通过“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自营、投资入股、发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增强了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双河村作为安徽省有名的美好乡村示范点,围绕“一村一特”产业,大力培育“雁鹅”“媒鸭”等特色家禽品种,打造了诸多知名品牌。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的發展,更有效地带动了群众的稳定增收,为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面临的挑战
第一,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较少。双河村大部分土地是集体用地,待开发区域有限,部分存量用地使用权属复杂,土地开发难度大。
第二,人口老龄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人员短缺问题日益突显。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因此乡村地区面临劳动力短缺和农业产业萎缩的双重压力。
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影响,双河村产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资金投入和创新动力。
第四,基础设施不完善。双河村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村庄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受地理环境影响,村庄布局分散,不利于村庄的整体发展和管理,同时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限制了乡村的经济发展。
对策与建议
第一,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简化流转手续,激发村民参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合双河村地域环境优势,坚持“多规合一”原则,推动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保护耕地,完善双河村基础设施,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制定并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鼓励乡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
第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调研村民的具体需求,结合实际进行规划,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第四,加强乡村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挖掘村民的主体作用,打造宜居乡村与美好环境,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真正“落地”。
第五,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提升乡村人文环境质量,挖掘双河村原有的人文资源,构建基础设施城市化、村容村貌原乡化的和美乡村,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文章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立足于双河村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村民的生活需求,又要关注村民的心理期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规划村庄建设方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