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涵养乡风文明
2024-06-09陈小媛
陈小媛
乡风文明建设是提升村居整体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但其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教育资源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文章以大岩村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其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大岩村及类似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农村的治理水平和村民的幸福感。乡风文明是农村地区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尚,影响着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态,是农村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石。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人口流失、生态破坏、传统习俗消退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文章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以大岩村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大岩村及类似农村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农村地区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习惯,塑造着村民的共同价值观、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农村社区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另外,乡风文明能够提升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风清气正、文化繁荣的环境。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提升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增强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使其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利于村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后代的福祉。
大岩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大岩村概况
大岩村位于贵州省醒狮镇西北部,距离贵阳市中心大约20km,距离龙洞堡国际机场16km,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岩村由5个自然村寨和8个村民小组组成,共322户1 059人。大岩村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系列荣誉称号。村内布依族人口占比为98%,布依族节日、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承,村民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研究者。
大岩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大岩村整合了4 666 667m2集体与个人的荒山荒地,利用村集体资金、财政项目资金、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旅游,打造了“龙湖花海”和“秘境山坡寨”等生态观光园区,以及“顽·乐尧”和“清风别苑”等休闲露营基地与特色民宿,促进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模式,增强了自身的旅游吸引力,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水平。另外,村庄依托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采用网格化社会管理和“五赋”工作法深入推进“赋分争优”,通过“季公示、年结算”的方式,用积分激励村民遵纪守法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村民自评体系和积分制度的建立激发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促进了村庄的和谐,提升了社区凝聚力和村民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岩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
乡村人口老龄化与青壮劳动力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岩村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村里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短缺,无法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年轻一代是文化创新和传承的主体,留在村里的老年人虽然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但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无法有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起来,导致农村文化活力逐渐减弱,乡风文明建设难以有效推进。在此基础上,青年人的大量外流意味着生活方式与传统村落文化之间的冲突加深。青年人在城市中接受现代教育后,形成了与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难以与老一辈产生深入的情感交流,使得传统习俗和文化知识难以传承,也使得村庄在面对现代社会挑战时缺乏应对的思路和策略。
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大岩村以布依族人为主,大岩村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在大岩村具有深厚的根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对村落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这些与传统观念相悖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习俗的影响力。
教育资源不足
尽管大岩村靠近贵州贵阳,但没有受益于城市的教育资源,村内学校设施陈旧,缺乏足够的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工具以及优质的师资力量,影响了当地青少年的教育质量和村庄整体的人才培养。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有效将农村的优良传统融入日常教学中,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条件受限,优秀的教师很少愿意长期留在村内任教,导致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提供多样化和高标准的教育内容。学生们接受的教育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使得青少年未能形成社会责任感,难以充分认识和理解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愿。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大岩村的交通、水利、電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足。尤其在雨季,狭窄的村庄道路泥泞难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紧急救援的效率,加之排水系统不发达,雨水排放不畅,容易引发洪水灾害,影响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限制了外来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增长潜力。另外,村庄的公共服务建设不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专业人员短缺,进一步限制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限制了乡风文明的深入推广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村庄缺乏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工作人员,无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限制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福祉。另一方面,卫生、文化娱乐设施的缺乏限制了乡风文明的推广,使得村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乡风文明建设资金不足
大岩村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无法改善供水供电设施或者更新老旧的公共设施,限制了文化艺术展示等活动的举办,使得村庄难以充分展示其文化魅力和旅游价值。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也使得村庄的知名度不高,未能有效吸引外来游客。乡风文明建设无法推进会导致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影响村民的文化生活质量,降低村庄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大岩村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使得文化项目的策划和执行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导致已有的少量资金和资源难以得到最优使用,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短缺的困境,阻碍了大岩村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岩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优化人口结构和激励机制
大岩村可以开发与当地资源相关的新产业,通过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吸引大岩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村,以激发农村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基于此,大岩村可以通过建立合作社或者支持小型家庭企业的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从事更多种类的工作,达到优化人口结构的目的。另外,大岩村可以通过改善村内的生活设施,提供更好的休闲和文化活动设施,开展更多的节日庆典、体育赛事和文化展览等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吸引年轻人和外来游客,通过展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方式,使其成为青年愿意归属和投资的地方。
建立乡风文明长效机制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大岩村应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应包括教育、环境保护、公共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还应具体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垃圾分类、公共场所行为规范、节水节能等,以便在村庄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并通过定期收集村民对于规约内容的反馈,评估现有村规民约的实际效果和适用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在村民中形成一种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氛围。基于此,村委会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团队,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负责定期检查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给予适当的警告或者处罚,以此来维护村规民约的权威性,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及时调整和完善效果不佳的策略,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可以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及鼓励村民参与决策等方式,增强村民对乡风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激发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使大岩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加强教育与文化传承
大岩村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可以设立学习中心和工作坊,定期组织有关本地历史、艺术和传统技能的课程和讲座,展示本地传统的布依族手工艺、农业技术或者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加深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促进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另外,大岩村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文化活动,邀请村内的手工艺人和艺术家展示传统技艺。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吸引外来游客,带动经济发展,为手工艺人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岩村可以建立数字化文化档案库,收集和整理关于布依族的历史、语言、艺术和传统习俗的各类资料,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公开,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吸引更多村民和外来游客参与,使得大岩村的传统文化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和展示,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参与意识。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大岩村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潜在旅游吸引力的村庄,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大岩村应当改善交通情况,修缮和加宽道路,以更好地连接周边城镇和主要交通枢纽,降低运输成本,便利居民出行,吸引更多游客。例如,通过铺设高质量的路面、增设路灯和标志,可以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降低因交通不便带来的物流成本,提升整个村庄的经济活力。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大岩村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开展民俗体验、生态旅游以及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各种生态活動,从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大岩村应重视教育和医疗的全面发展,可以建立由村民自我管理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为村民提供定期的教育培训和文化讲座;可以考虑与附近的城镇医院合作,为大岩村村民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提升大岩村村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大岩村能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
创新乡风文明建设资金筹集方式
大岩村可以与私人企业合作,开发以村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或者建立以农业体验为核心的生态农场,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为村庄居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增强农村文化的吸引力,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品牌宣传和市场开发的机会。另外,大岩村可以探索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村民小额捐赠的方式设立社区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文化活动的举办、传统手艺的保护和传承等项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具体的文化保护或发展项目,吸引对农村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的参与度,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大岩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形成了综合发展模式,“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提高了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提升了村庄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仍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外流、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冲突、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资金有限等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优化人口结构和激励机制、建立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加强教育与文化传承、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新乡风文明建设资金筹集方式等对策,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大岩村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