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院?大振兴
2024-06-09李惠琴
李惠琴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建设采摘园,打造周末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开快递站、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商店、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不少农村,农户家庭院落承担着多样功能,扮演着多彩角色。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2022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
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庭院经济究竟是什么?它的潜力有多大?
一般来说,庭院经济即农户家庭院落经济,指的是村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为空间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其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关于庭院经济还有一些疑问,比如,其是回归“小农生产”了吗?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室主任何安华提出,庭院经济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庭院将联结大市场,并有望释放大潜力。
《意见》明确提出了庭院经济的五个发展重点,分别是发展庭院特色种植、发展庭院特色养殖、发展庭院特色手工、发展庭院特色休闲旅游、发展庭院生产生活服务。此外,只有与当地农村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种植,增加村民收入
近年来,山西省庭院经济产业规模日渐扩大,产业种类不断丰富,产销衔接逐步顺畅,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增收新图景。统计显示,2022年以来,山西省累计投入省级庭院经济奖补资金4亿元,惠及60个县、466个乡镇、4 812个村,累计扶持21.52万农户,户均增收3 000元以上。
《意见》指出,在发展庭院特色种植方面,关键是筛选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种植品种,重点发展蔬菜、林果、花卉、盆栽等特色作物,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形成与大田作物差异化、互补性发展,填补市场空缺,提高种植效益,确保质量安全。发展庭院设施农业,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附加值高的特色经济作物,打造一批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城镇近郊可适当发展时令鲜蔬、名优花木等,就近满足城市消费。探索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分户经营种植的发展模式。例如,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严格落实《意见》,对此,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北行头村的村民李晨深有体会。
2024年初,我们路过农家小院还能看到院主们忙碌的身影。在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北行头村,村民李晨一早就开始在院里忙活,一切都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我们上前一问才知道,李晨家的院子是2023年开始发展的。去年,听说村里要发展庭院经济,他第一时间就递交了种植平菇的申请,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将自家闲置的院子改造成了平菇种植园。“平时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把平菇种好,一年至少增加6 000元收入。”李晨一边笑呵呵地说,一边回头看了看院里的平菇。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北行头村依托村里森宝种养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分户经营种植模式,充分保障了平菇质量。
在解决村民资金暂时短缺问题时,北行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垫资为村民代购菌棒,待平菇销售后,再让村民偿还菌棒款。同时,还推出了保底产量、保价收购的利好政策,给村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23年以来,壶关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积极探索“庭院+”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多种类型的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
“企业+基地”模式,盘活乡村小庭院
在湖南省常德市,像津市市毛里湖镇大山社区这样因户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的村镇不胜枚举,当地已探索出特色果园、生态菜园、中草药园、园艺基地、绿色栏舍、家庭作坊、文旅小店、服务网点、电商网店等高质量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上贡献出巨大力量。
《意见》指出,在发展庭院特色养殖方面,应积极推广适合庭院养殖的特色优良品种,优化养殖结构,应用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强化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指导,提高养殖效益。根据脱贫地区实际合理规划庭院生活区与养殖区,实现人畜分离、干净整洁。改善庭院养殖条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庭院养殖融入当地现代养殖业生产体系。强化动物防疫,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常见多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常德市利用“企业+基地”的模式,盘活了乡村小庭院。
“咕咕咕……”走进常德市石门县三圣乡天门垭村村民刘传军家的养殖基地,可以看到他正提着装满鸡食的木桶给鸡喂食。
刘传军说道:“我既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根本没办法出去打工,全靠养这些土鸡养活全家,一年下来能赚16万元左右。”
2020年初,因妻子车祸身亡,刘传军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返回老家看護儿女,照顾老母亲,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刘传军说:“刚回村时,面对维持生计我还是一片茫然,如果按照村里的传统种玉米和红薯的话,收入特别低,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天门垭村曾是贫困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通常会选择远赴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谋生。
回村后,刘传军没有了打工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020年6月,刘传军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经林的鼓励下,贷款10万元加上自筹的部分款项在自家庭院里开启了养殖之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刘传军家的养殖基地可以年产1.6万羽土鸡。
刘传军之所以能顺利发展养殖,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密不可分。为推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石门县依托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佳牧业),采用“公司+村民+养殖基地”联动发展的模式,鼓励当地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土鸡养殖。
湘佳牧业屠宰部负责人李树明表示,公司已经和石门县及周边一些脱贫村和脱贫户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统一供应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药品、统一保底回收、农户分散养殖“五统一、一分散”联合种养模式,联结农户与市场,实现标准化、品质化生产。李树明说道:“通过这种模式,农户的收入能够长期得到保障,实现村村有收入,户户有奔头,年年有收入,人人有保障。”在湘佳牧业的带动下,天门垭村很多年轻人返乡从事养殖业,目前全村有养殖大户60多户,养殖规模在500万羽左右,全年创收600余万元。天门垭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发展庭院养殖的案例,是常德市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缩影。
“庭院+”网络直播,搭乘乡村振兴快车
对于发展庭院生產生活服务,当下流行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意见》指出,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设立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等,开办小超市、小餐饮、理发店、修理店等生活性服务业,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增加农户经营收入。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委网信办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网络直播新模式,利用电商打造、包装销售庭院产品,通过“庭院经济+互联网”促农增收。
沾益本土网络红人“草帽姐”经营的“张家小院”位于沾益区龙华街道清河社区扯寨村,在沾益区委网信办、区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其利用自有房屋和土地资源,发展彝家文化餐饮庭院经济。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吸引客流,积极探索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与周边村组群众合作共赢,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熟食喂养的生猪,腌制腊肉,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目前,“张家小院”已经向周边村民收购200余头熟食喂养生态猪,主要经营的农产品有火腿、腊肉、腊肠、土鸡蛋等,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 000余元。
谈到“张家小院”目前的发展情况,“草帽姐”信心满满地说道:“虽然‘张家小院庭院经济刚起步,但是我们制定了完整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多考虑如何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谈到沾益区委网信办的扶持推动,她说:“区委网信办对我们发展庭院经济支持力度很大,指导村党支部为我们出谋划策,做了很多工作。”
“草帽姐”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充分展示彝家舞蹈、彝族火塘的风采,让更多人关注彝族文化。她说:“我们村大多数是彝族人,我也是学音乐的,觉得能有一个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彝族的语言、文字、舞蹈以及彝族文化的魅力展示给大家,是每个彝族人的骄傲。”目前,“草帽姐”直播平台粉丝已经有6万多,直播观看人数也相对稳定。
“张家小院”这种“庭院经济+网络直播”的方式是新时代下农村可探索的一种增收新模式。一方面,网络直播的方式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实时可观、可看的农村真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为其提供了别样的体验,缓解了其生活、工作的压力,填补了其向往农村民俗生活的空白;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可以充分展现别具一格的彝族风俗民情,展示地域文化,带火家乡土特产,给村民带来增收实惠。
此前,不少地方已出台政策,对庭院经济进行实打实的扶持,如统筹用好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庭院经济项目给予支持;推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鼓励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富民贷”等金融产品;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组织庭院经济经营户与城市市场、超市、酒店、网购平台、社区团购、文旅经营主体开展对接活动等。
小庭院,大经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把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真金白银投入,高位推动部署,坚持示范引领,梯次布局培育,跟进服务指导,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帮助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