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2024-06-09李海霞

艺术大观 2024年8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传统文化

李海霞

摘 要:为了强化高职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推动舞蹈教育和传统文化协同发展,本文对高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作用,包括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宣扬中华传统舞蹈艺术、迎合现代舞蹈教育形式等,同时详细阐述了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原则。之后提出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策略,通过转变舞蹈教育理念、优化舞蹈教育内容、丰富舞蹈教育手段等措施,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8-0-03

传统文化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如将传统文化与高职舞蹈教学进行融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舞蹈表演更具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感知舞蹈艺术魅力。对于高职舞蹈教学来说,应立足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促使舞蹈教学更具中国特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利用好舞蹈教学这一载体,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助力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一、高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融合传统文化

目前来看,高职舞蹈教学中,未能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一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融合的认知,另一方面无法将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阻碍。部分教师对舞蹈教学的创新意识不足,传统文化融合流于表面形式,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渗透,难以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不利于高职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不够充分

高职舞蹈教学内容方面单一化严重,仍然沿用传统的教材,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存在偏差,并且高职院校提供的舞蹈教学类型存在局限性,学生很难从中选择心仪的舞蹈类型,导致学习热情大大减退。现阶段高职舞蹈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由于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加上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促使学生在舞蹈表现形式上存在不足。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舞蹈专业教师相对较少,缺乏完善的教育团队,并且在人才引进时门槛过低,很多舞蹈教师缺乏文化素养,自然难以满足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要求,导致舞蹈教学水平降低。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取决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在缺乏专业能力、教学经验的条件下,必然无法完成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由此可见,教师文化素养不足是限制高职舞蹈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差,无法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教学过程[1]。

二、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在舞蹈专业课程中除了基础知识外,文化知识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可以在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有利条件。教师会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从中挑出适合高职舞蹈教学的元素,有意识地融入舞蹈教学中,学生即可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文化素养。比如,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收集素材,作为舞蹈教学背景,在独特的历史风情中完成舞蹈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2]。

(二)迎合现代舞蹈教育形式

高职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艺术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不过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提高了教学要求,并且舞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舞蹈教学以往大多作为独立的艺术学科,现代教育中则倡导跨学科融合,如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传统文化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融合,迎合了现代舞蹈教育形式,促使高职舞蹈教学多元化、综合化,为我国舞蹈艺术教育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原则

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要立足情感性原则,两者都能传递相应的情感内涵,不过在传递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这也为两者的融合增添更多契合度,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对舞蹈动作进行创编,进一步丰富肢体语言表达,让学生充分感知舞蹈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另外,立足创新性原则,结合传统文化创新舞蹈教學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传统文化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传统文化加强舞蹈创编,拓展艺术教育形式,提升高职舞蹈教学的活力。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下,学生可以充分感知舞蹈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的舞蹈表现力,进一步提高舞蹈水平[3]。

四、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舞蹈教育理念

高职舞蹈教学应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舞蹈教学增添更多民族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发展见证,同时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所以被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主要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完成基础舞蹈教学的条件下,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引导学生展现出富有中国色彩的舞蹈艺术。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舞蹈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于舞蹈教学创新的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应明确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舞蹈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艺术表现的灵感来源,两者之间会相互转化、相互影响,所以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协调好舞蹈教学与训练,提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引入,强化舞蹈教学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舞蹈教学的途径,深入挖掘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融合舞蹈教学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增强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快速提升舞蹈水平。

(二)优化舞蹈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推进高职舞蹈教学工作开展,教师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编,全面提升高职舞蹈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舞蹈教学内容规划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舞蹈作品,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良好的舞蹈教学氛围。高职舞蹈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主要挖掘民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入典型的民族舞蹈艺术,统筹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比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包括《高山流水》《广陵散》《十面埋伏》《平沙落雁》等曲目,利用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舞蹈动作创编,以此来形成舞蹈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教师带领学生立足传统音乐文化展开设计,结合不同的曲风打造多样化的舞蹈表现形式,同时赋予舞蹈教学更多文化内涵。除此之外,以传统节日为背景进行舞蹈创编,如清明节,清明节也被称为三月节,最早起源于春祭礼俗与祭拜祖先,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比较盛大的祭祖节日,同时也被作为自然节气流传至今,在舞蹈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节日背景与文化内涵,利用肢体语言表达缅怀祖先的思想情感,适应节奏情感变化,充分展现出舞蹈教学的灵活性[4]。

(三)丰富舞蹈教学手段

以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更注重基础动作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念,高职院校应将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手段,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现阶段应利用好辅助教学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下,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丰富舞蹈教学展现形式,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引入其中。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将舞蹈教学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剖析其中涵盖的传统文化,或与传统文化存在的渊源,同时丰富舞蹈教学资源,教师从互联网平台中获取舞蹈作品精华片段为学生讲解,进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传统舞蹈作为主题,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经过剪辑处理整合为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中播放电子课件示范优秀的舞蹈作品,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启发。另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深入探索传统舞蹈艺术的起源,借助多媒体艺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借助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增添更多新鲜感。

(四)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是否能够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其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便充分融入传统文化,达到培养学生舞蹈基础和提高文化修养的目标。因此,想要加强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应做好教育队伍建设,增强舞蹈教师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师的沟通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结合扎实的舞蹈功底,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促使学生深刻感知舞蹈作品背后的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应加大舞蹈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升舞蹈教师招聘门槛,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外,文化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采取综合素质考核的方式,确定舞蹈教师的能力,并开设传统文化考核板块,改善舞蹈教师传统文化修养不足等问题,保障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舞蹈教师学习文化知识,通过对外展开教学交流,进一步强化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为胜任高职舞蹈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另外,组建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科研小组,加上舞蹈教师团队的参与,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教学中,有效拓展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传统文化,了解不同舞蹈动作中的文化内涵。

(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渗透有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传统文化对高职舞蹈教学的影响力,教师应筛选适合舞蹈教学的传统文化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沉淀,而舞蹈则是借助肢体语言展现美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都能传达出精神内涵,所以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存在契合度,不过需要注意传统文化并不是在舞蹈教学中简单模仿某些舞蹈动作,而是深入探索某个时期的文化发展现象,当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再去完成舞蹈动作创编,搭配上民族特色服饰,即可以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广泛收集流传于民间的舞蹈艺术,这也是我国传统舞蹈的主要组成,教师可以收集整理传统民族舞,如极具特色的新疆舞,教学时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入手,营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氛围,增强舞蹈教学的文化感染力,结合新疆舞独有的舞姿动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总而言之,高职舞蹈教学中,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民族舞,包括长鼓舞、摆手舞等,切实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依托传统文化赋予舞蹈作品更多情感。

(六)深挖传统文化资源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充分融入高职舞蹈教学,全面提升艺术与文化水平。为了推进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教师必须筛选适用于舞蹈教学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在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上,除了肢体动作外,外在形象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特色文化,让学生穿着带有古典元素的服饰,如青花瓷点缀的服饰,搭配淡雅的妆容以及轻柔的古典音乐,加上娴熟的舞蹈技艺,即可让观看者感到身心愉悦。学生身穿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进行舞蹈表演,有利于宣扬传统文化,在表演汉朝舞蹈时,穿着与之对应的汉服,不仅能够展现出灵活的身姿与形态,还会带给观看者穿越时空的感觉,营造置身于唐朝景象的氛围,加上琵琶、笛子等樂器,展现出了汉朝的雍容大气。另外,可以立足历史故事进行舞蹈创编,如2021年河南电视台制作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一经播出就引来众多好评,真正做到将舞蹈与传统文化结合,彻底解锁了传统文化魅力的密码,其中《洛神水赋》改编自曹植的《洛神赋》,其中以伏羲氏之女宓妃为主角,因迷恋洛河两岸景色降临人间,舞蹈演员的服饰精心制作、动作精心编排,衣裳颜色由红、黄、白组成,灵感来自端午节扎粽子的五彩丝线,加上灵活的肢体动作将情景还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观感需求,同时宣扬了中国历史文化。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应从历史故事中汲取灵感,如《论语》《庄子》等,转变为富有文化内涵的舞蹈作品,切实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结束语

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中国的舞蹈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这也意味着现代舞蹈发展主要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不断演变,形成多样化的舞蹈形式。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借助舞蹈教学宣扬传统文化,同时加深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当下应拓宽舞蹈教学路径,从多方面入手融入传统文化,增加舞蹈教学的附加值,同时创新高职舞蹈教学方法、形式以及内容,创造更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舞蹈艺术,为舞蹈表演增添更多文化内涵,助力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大观(论坛),2023(08):171-173.

[2]林资.高职舞蹈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路径分析[J].戏剧之家,2023(23):158-160.

[3]杨盈春.刍议高职舞蹈教学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戏剧之家,2023(22):138-140.

[4]陈聪.浅谈高职舞蹈教学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戏剧之家,2023(19):140-142.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传统文化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