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介叙事:数字媒体艺术如何重塑戏剧与影视的边界

2024-06-09陈际雨

艺术大观 2024年8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陈际雨

摘 要:在我国漫长的媒介历史发展中,戏剧与影视之间的跨媒介叙事由来已久,它们之间既互相成就,也互相影响。在当前我国科技手段飞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以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媒体领域中占得先机,活跃在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中,且起到一定的重要指导作用,在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变换的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也逐渐渗透到戏剧、影视的创作发展中,为戏剧、影视的艺术跨界叙事、传播提供了更多新的机会。基于此,本文就当前社会背景下,重点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如何重塑戏剧与影视的边界,将“跨媒介叙事”这件事“说”清楚,以此更好地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与戏剧、影视创作的全面融合。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戏剧与影视;跨媒介叙事

中图分类号:J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8-00-03

回顾电影诞生初期,戏剧和影视之间在叙事跨界上互相羁绊,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戏剧作品一直在被改编成电影影视作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社会茶余饭后的谈资,加上数字媒体技术的兴起,戏剧影视作品的融合发展迫在眉睫,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将如何带动戏剧与影视作品的“双向奔赴”,实现彼此之间的跨媒介叙事,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多富有人文魅力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是当代戏剧影视创作者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以数字化技术为主的数字媒体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融媒体的热潮,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运营发展中。从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上来分析,“数字”指的是数字图像处理,是开展数字媒体艺术活动的科技基础,“媒体”则明确了其所在的媒体领域行业,“艺术”则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叙事、传播的具体实践应用;从学科领域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性非常广泛,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可谓是集艺术、人文、科学理念三者于一体,交互性强,且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从创作形式上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可从数字图像创作、動态图像艺术、多媒体声画结合创作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字图像创作

基于当前的融媒体背景下,艺术家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手段,开展数字图像的创作,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软件中所设置的功能,使用上面的工具,配合外部输入设备,去实现对丰富数字画面的随意组合,形成位图和矢量图。比如,我们日常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位图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Pianter、Procreate等,这些软件运用到戏剧、影视的创作中,具有很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能够帮助使用者针对静态的图像进行绘制、调色等。比如,在Photoshop 中,我们可以通过软件上的画笔工具,在画笔上进行图像绘制,创作出影视中的前宣海报图;还有能够制作矢量图的主要创作软件Adobe Illustrator,使用者可以借助钢笔工具和图形选择器,创建出图形路径,然后对这些路径进行填充,形成矢量图的剪影式创作,实现将其融合到戏剧、影视创作中的最终目的。

(二)动态图像艺术

随着传统媒体、多媒体、新媒体一直到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也从静态逐渐过渡到动态,从标清逐渐过渡到高清,视觉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推动数字媒体动态图像艺术的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动画”。动画的原理,本质上就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配合原动画的运动规律逐帧替换,形成动画效果,如早期迪士尼的《汽船威利》中,就充分展现出早期动画的艺术魅力。现如今,在数字化媒介的带领下,动态图像艺术的创作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但也已经在社会上占据了一定的主流地位,使用者在进行动画创作时,已经可以使用先进的动画工具,去利用图像逐帧的快速变化,形成动态的效果,如Adobe Animate与Photoshop中的时间轴工具,就没有了传统动画工具的影子,它们能够为创作者提供帧数定位与预览的功能,帮助他们轻松实现对动画效果的预览观看,还有三维动画、数字特效、计算机动画等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形式,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我国戏剧、影视的动态图像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重塑戏剧与媒体的跨媒介叙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媒体声画结合创作

在当前的数字化媒介下,有关于数字媒体的播放设备也越来越多元化、便携化、综合化发展,从传统媒体时期的电视机、台式电脑、录音机,再到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跨越式发展,助力更多戏剧、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轻松实现将声音、图像、动态画面进行交互创作、融合的多媒体声画结合形式。后期剪辑的软件Premiere,不仅能够对画面进行剪切、放大、缩小的调整,也可以对声音素材进行修改,调整其左右声道、混响效果等,最终表现出声画结合的效果。比如,2019年2月22日法国光之博物馆的沉浸式梵高艺术展《梵高·星光灿烂的夜晚》中,就使用了大量虚拟交互、声光电结合等技术,将梵高的500幅画作进行数字化处理,使用投影机从天花板投影到墙面、地板,让整个展览中都充斥着一幅幅动态作品,配合立体环绕的音乐轮播,实现声音与画面的多重流动与重合,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体验[1]。

另外,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设备也十分丰富。比如VR眼镜、Kinect体感捕捉、多屏联动等方式,都让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进一步促进观看者对戏剧、影视艺术作品的深入体验。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戏剧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戏剧与影视的跨媒介叙事来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媒介方式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对促进戏剧影视创作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总体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戏剧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无外乎以下两点。

首先,对戏剧影视跨媒介叙事的进步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导演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对作品的叙事有更清晰的条理,有效连接人物、时间与空间的发展节奏,明确重要线索,突出细节部分,并且在叙事中巧妙融合插叙、倒叙等新颖手法,推动剧情发展,吸引受众感官,帮助人们更快厘清剧情走向,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带动新的价值观走向;另外,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轻松实现戏剧、影视作品从二维叙事向三维叙事的转变,充分展现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带给戏剧影视作品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作品的艺术美感。在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Adobe Animate、Photoshop、Premiere等创作工具,能够实现传统媒体无法带来的多元化的视觉效果,也可以让剧情的走向不再是单一的顺序播放,而是可以从观众的主观意识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对剧情走向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对戏剧、影视作品的视觉冲击体现,比如,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梅兰芳》,202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为了以示纪念,重庆启动一场“承华灵境”元宇宙国风秀,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表现形式,播放了动画大电影《少年梅兰芳》的先导概念片《登场》,还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重现名角,观众可以在现场拍摄或是直接上传一张准备好的自己的照片,系统就会自动通过AI、AR等技术,让你瞬间变身多个京剧中的经典扮相角色,为广大受众呈现了一场新国风东方美学的跨越时空人文科技之旅,还让他们有机会与京剧大师近距离接触,深刻感受到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体验到沉浸式的观影效果,达到心灵与精神上的满足。

三、实现戏剧与影视跨媒介叙事的重塑路径

随着数字媒介的兴起,电视台、电脑、互联网、手机已经不能满足戏剧、影视的叙事表现手法了。在传统的戏剧、影视创作中,舞台是其唯一的表现空间,电影院是展现电影作品放映的一个固定场所。现如今,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戏剧创作可以借助影像化的传播平台,使戏剧与影视作品形成一定的连接,如《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系列》中,就把中国经典的传统戏曲作品录制成动漫,通过数字媒体形式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创作出极具中国元素的新型艺术作品。对此,实现戏剧与影视的跨媒介叙事,重塑戏剧与影视的边界,推动戏剧、影视作品在数字媒体艺术形态下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我们众多艺术创作者的首要任务。具体来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催生新的叙事手法

传统的戏剧、影视等,都是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进行顺序的表达与阐述,内容上来看无功无过,但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對剧情走向了然于心。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戏剧影视作品的创新也被提上日程,传统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观看需求了。对此,新的叙事手法应运而生。比如,当年火遍大江南北,至今仍热度不减的宫斗剧《甄嬛传》,就是根据流潋紫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这部影视作品中,编剧在叙事手法上的改变与小说内容有明显差异,小说里的叙事手法是甄嬛第一人称,心理活动比较多,而电视剧则更为宏大,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后期剪辑,以大全景来表现对事件的总体交代,特写镜头来突出人物饱满的情绪,多角度、全面化地讲述故事,这种客观的叙事表现手法,也为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新的依据,让故事的走向更加生动、多元,吸引更多受众的驻留[2]。

(二)重视人文精神与内涵的融合

在我国目前很多戏剧、影视作品中,除了对视觉效果和画面质感的评价,人文精神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对社会的价值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在戏剧、影视作品中的融合表现来看,虽然对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对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的传播,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戏剧、影视作品中场景连续性、交互性的体现,将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以不同的音阶、显著的标志体现出来,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影片的主旨思想和精神表现。比如,在电影《梅兰芳》中,通过对梅兰芳大师经典京剧片段的选取,如《玉堂春》《汾河湾》《贵妃醉酒》以及《游龙戏凤》等,将京剧独有的招式、腔调、韵味等富有中国戏曲的艺术元素表现出来,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戏剧、影视作品的跨媒介叙事,以此达到影视作品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的完美融合。

(三)多媒体融合展示

在很早以前,关于戏剧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例子数不胜数,基于当前的数字媒体背景下,在对戏剧与影视作品的重塑道路上,最早的一部“影戏”作品是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也是中国最早的无声戏曲武打记录短片。在那个时候,戏剧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非常简单,内容选取与叙事手法中,都离不开民族本土戏曲,拍摄手法单一,符合当时观看者的欣赏需求,也充分展现出中国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的融合也在极大程度上带动我国戏剧、影视的融合发展,要想更好地推进戏剧与影视的跨媒介叙事,多媒体的融合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如2023年9月27日,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上,首次亮相的预告片《麦克白》,就是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电影,和传统的戏剧电影相比较,XR数字戏剧在拍摄过程中,不仅不需要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通过动态追踪系统,在短时间内获取演员与虚拟场景的位置,实时渲染输出虚拟场景与演员真情表演相融合的画面,精准捕捉到每一位演员的微表情和微动作,将其复杂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呈现出来,以此也能够达到吸引观众,传播戏剧文化魅力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衍生出来的XR虚拟技术,不仅可以通过虚拟数字资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而且在缩减时间和费用成本上相对较为可观。这不仅是戏剧影视作品跨媒介叙事的一种新表现手法,更是数字媒体艺术重塑戏剧与影视边界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结束语

综合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戏剧与影视作品的创作融合发展中,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我国的戏剧电影、影视创作在各个环节的运作,带来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促进我国影视领域再上一个新的阶梯。对此,数字媒体艺术要充分发挥其数字图像创作、动态图像艺术、媒体声画结合创作以及多媒体设备的创作形式,在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催生新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创造真实的情境,同时也要重视对戏剧影片中人文精神与内涵的融合,通过多媒体融合的方式,将作品所要阐述的内容具象化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获得优质观感的同时,也能够在影片中寻得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让数字媒体技术在给戏剧影片作品带来更多新的拍摄技巧和叙事手法的同时,也能够增强戏剧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促进戏剧影视作品中将艺术与数字科技进行有机融合的发展,推动我国影视艺术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行.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分析[J].大观(论坛),2022(04):68-70.

[2]张心凯,王羽.数字媒介下的艺术创作多元化[J].丝网印刷,2023(05):87-90.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
VR与AR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浅谈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与少儿美术教学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华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潜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新媒体时代CDIO理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潜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