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河流廊道的景观设计
2024-06-09赵显彬
赵显彬
(兰州工商学院 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河流廊道是指在河流生态系统中通过河岸带、河口、库湾等天然或人工的开放空间,将河流及其支流、湖泊或水库等水体,以及这些水体之间的生态联系起来的生态结构,包括河渠、湖塘、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在河流廊道的构建中,对河岸带空间的利用是整个廊道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价值越来越得到人民关注。因此,如何利用河流廊道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同时满足市民对景观环境的需求是当今城市河流廊道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从生态保护、人文修复、美学塑造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探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河道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一、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综述当前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国外对于环境问题关注较深、城市河流廊道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完备;相比之下,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本文从海绵城市理论、景观生态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个方面进行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探讨。
(一)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雨水资源利用能力以及水资源保护能力的提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对河流廊道进行景观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河流廊道的水质,提高其调蓄能力,同时增加城市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河流廊道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首先,河流廊道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将陆地和海洋连接起来,有利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其次,河流廊道对陆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河流廊道对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将其与周边绿地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成生态绿地系统,并通过景观优化设计提升城市河流廊道的整体形象和人文价值。
(二)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旨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城市河流廊道的规划设计,能够将人类对环境的干预降到最低,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景观可以被划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基本结构要素。[2]因此,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那么河流廊道景观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中具备的连通性以及形成的网络会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脉络。[3]在对城市河流廊道进行景观优化设计时应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城市河流廊道的整体形制和文化价值,从多个角度进行河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将河流廊道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绿色景观带。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在新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河流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多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河流系统正在遭受着各种威胁,如污染、过度捕捞等,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河流廊道在维持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河流廊道作为生物迁徙、栖息地选择及多种生物共存的空间,可以为不同种类的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憩空间。设计者可以根据河流廊道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动物栖息地,为它们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为其提供捕食和繁衍的场所,使之成为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有效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所以,城市河流廊道景观优化设计以河流廊道为载体,能将城市河流廊道与周边绿地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河流廊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维护河流廊道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可见,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是集生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休闲带,也是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
二、城市河流廊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城市河流廊道作为连接河流与陆地的关键纽带,其景观设计不仅关乎生态功能的发挥,更是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展示窗口。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时需要遵循相关原则,确保廊道在保护自然生态、促进人文交流以及提升城市美学价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具有多元的功能性
城市河流廊道是连接河流与陆地的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在对城市河流廊道进行景观优化设计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其生态功能,使城市河流廊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其次,应根据城市河流廊道的具体特点和周围绿化系统的布局情况,将城市河流廊道与周边绿地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将城市河流廊道打造成绿色休闲带。最后,应充分考虑城市河流廊道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将城市河流廊道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将城市河流廊道设计成兼具生态、旅游和文化价值为一体的景观。
(二)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具有美学的连续性
在对城市河流廊道进行景观优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河流廊道的空间异质性,根据城市河流廊道的具体特点和周围绿化系统的布局情况,合理地确定河流廊道的宽度,使其能够与周边绿地系统相互连通。另外,应充分利用城市河流廊道中水体、土壤、地形、植被、动物等各种空间要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其与周边绿地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河流廊道景观连通性。同时,提供人们休闲娱乐所需的场地和空间,如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和景观结构,供人们在其中开展垂钓、游泳、划船等游憩活动,以及动植物科普教育育活动所需的空间。此外,除了注重空间布局与要素利用,还应深入挖掘和展现历史文化遗迹的魅力,应巧妙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使人们在享受现代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同时,与之相协调的步道、庭榭等现代开发性建筑附属设施不可或缺,,可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三)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具有多样的生物性
在对城市河流廊道进行景观优化设计时,首先,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城市河流廊道中的野生动物,如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和禁猎区等。其次,应在城市河流廊道中设置一定面积的湿地,并在两岸种植一定面积的森林,从而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最后,应加强对城市河流廊道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使其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还能发挥景观功能,如在城市河流廊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灌木、草本等植物,使其能够形成较好的生物多样性景观。[4]
三、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历史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引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协同发展,因此将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从生态保护、人文修复与美学塑造三个方面进行策略探究。
(一)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河流廊道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二是河流廊道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首先,城市河流廊道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是指城市河流廊道对于城市水体、自然植被、动物等所起到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如伦勃朗河作为阿姆斯特丹重要的河流,其本身具有的生态功能非常丰富,净化水质、调节水量、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通过对城市河流廊道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河流廊道的生态环境,为城市河流廊道的景观设计提供更多自然元素。其次,河流廊道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河岸线周围植被、动物、土壤等进行保护和改善,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对于河流廊道两侧植被和动物的保护应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并尽量保留河流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为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提供更多自然元素。最后,河流廊道周边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城市河流廊道周边建筑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城市河流廊道周边绿地系统的保护。
(二)人文修复
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人文修复是指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此基础上再将其融入到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人文修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保护和传承。人文修复主要是指对城市河流廊道景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并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从而使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能够被更好地利用,为现代社会服务。[5]其次,创新与发展。人文修复是指通过对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创新,使其具有新的特色,从而使人们在游玩河流廊道景观时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一方面,进行空间融合。空间融合是指通过对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优化,使河流廊道景观的各个部分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进行历史延续。历史延续是指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具有历史氛围。
(三)美学塑造
美学塑造主要指对河流廊道景观的塑造,以自然条件为基础通过人工手段来体现自然之美,使对河流廊道的人工美与自然美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自然美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审美观念,其注重自然景观的本质特征以及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6]。主要包括:自然地形的形成,如河流的形态、坡度、水的流向和流速等;自然植被的形成,如河流两岸的植物、鸟类等;自然建筑的形成,如桥梁、码头等。人工美主要指人为干预对河流廊道景观进行改造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效果,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对城市河流廊道景观中的人工设施进行改造打造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脉;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符合景观美学标准的要求。同时,人工美不能破坏河流廊道景观的自然属性、不能对河流廊道景观形成干扰、不能影响到河流廊道景观的生态功能。因此,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当河流廊道两侧地形对河流进行引导,然后采用自然植被等丰富的自然元素对河流进行装饰,再采用具有风格自然和地域的建筑对河流廊道景观进行点缀。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进行有机结合,使其达到绿色休闲带的统一和谐之美。
四、河流廊道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河道廊道景观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不同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设计理念与思路,获得宝贵经验与启示、并汲取设计灵感。下面从滨水空间与人文景观设计两方面入手,进行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一)荷兰阿姆斯特丹伦勃朗河景观
荷兰阿姆斯特丹伦勃朗河全长约28公里,是荷兰最重要的城市河流,阿姆斯特丹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来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并将其作为城市景观进行打造,从最开始以工业废水排放为主的污染河道转变为目前具有多种功能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通过将河流廊道、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伦勃朗河不仅成为阿姆斯特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活力的体现。
1.滨水空间改造
滨水空间改造的目标是重新发现、定义、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适宜参与的场所,并将其转变为公共活动空间,从而使人们在这里聚集和交流。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在伦勃朗河两岸共投入约100亿欧元进行滨水空间改造。除了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河岸两侧还建立了一系列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公共活动场地,同时还设计了多处观景平台、观河台和观景桥等。
2.人文景观设计
阿姆斯特丹通过各种方式将沿河沿岸的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机结合,改造后的运河博物馆就是将原有运河设施与新现代化建筑的结合,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而打造的人文景观。该博物馆位于伦勃朗河沿岸,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滨水区域还有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例如,著名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伦勃朗派创始人范·戴克的故居,著名作曲家、音乐家、安徒生的故居,荷兰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费尔巴哈的故居,著名画家、雕塑家、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梵高的故居,荷兰著名文学家、记者、被称为“世界文学之父”的海明威的故居。在城市滨水区域建造这些名人故居不仅可以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和传承,而且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承担着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等功能,因此当地政府也对名人故居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如在海明威故居周围设置了露天剧场等。
(二)北京亮马河景观
北京亮马河滨水景观廊道全长5.575 公里,朝阳区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进行治理以恢复两岸生态环境、增强配套设施与周边活力,逐渐转变为北京市重要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通过挖掘河流廊道不同段落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功能与风貌划分,形成了“生活休闲水岸、国际交往水岸、商业活力水岸、自然生态水岸”四大主题区段。
1.滨水空间改造
项目创新性地提出“六共”模式,获得了河道沿岸相关企业的支持与认可,同意进行空间腾退以打造空间廊道,将公共空间“还绿于民”。通过重新对两岸公共空间进行整合,项目将滨水慢行系统、多样丰富的驳岸设计以及沿途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产生联系,使生态环境与商业环境相结合,打造形成具有活力的滨水空间。
2.人文景观设计
亮马河滨水廊道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考虑要素,以塑造具有人文色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亮马河自辽金时期形成以来,至今已有悠久历史。作为从前北京城重要的运输方式,坝河作为漕运河道的发展带动了亮马河周围成为水陆客尚的汇集之地。通过深入挖掘场地人文要素与历史背景,亮马河的人文景观设计以“东方向新”和“和”文化为精神内核,深入挖掘“北京古驿”的新时代意义。项目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充分融入“晾马”的元素,每座桥梁、每个滨水景观节点都融入了传统文化,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场地过往的历史文化及发展变迁。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展示了亮马河独特的人文魅力,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新窗口。同时,在具体设计元素上,亮马河的人文景观设计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融合。一带一路友好林、各国国花元素与雕塑的巧妙并置融合,将国际文化转化成了植物景观与景观意境的表达。这种设计方式既体现了亮马河作为国际交流窗口的特色,也丰富了人文景观的内涵和外延。
(三)上海杨浦滨江岸线景观
杨浦滨江岸线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东段,全长约15.5公里,共分为南、北、中3段。2013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杨浦滨江的相关规划。杨浦滨江岸线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价值,不仅注重生态保护与人文修复,还通过巧妙的美学塑造,打造出一个既具生态价值又富含人文内涵的河流廊道景观。
1.滨水空间改造
杨浦滨江在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契合生态保护理念的滨水空间方面获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在滨水空间设计中采用原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并对基础设施进行景观化利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场地的原有生态基础,采取有限介入的手段进行空间改造与生态修复。例如,在杨树浦水厂区域的滨水空间改造中,设计者巧妙利用水中基础设施的原有结构,将其作为栈桥的结构基础,串联并贯通了岸线中的断点。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设计,将工业遗迹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打造出既具有历史感又具有现代感的滨江公共空间。这种滨水空间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平台。
2.人文景观设计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杨浦滨江岸线范围内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与资源。根据上海规划统计数据,杨浦滨江区域内有保护保留历史建筑总计24处。改造团队对杨浦滨江的工业遗迹进行了全面的甄别与评估,选择了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进行保留和改造。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对既存工业环境的开展深入挖掘并形成延续,尊重并保留老码头上遗留的工业构筑物、刮痕及肌理。通过保留这些历史遗迹,城市的文化脉络得以延续,人文与历史价值得到宣传,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注入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杨浦滨江岸线内的人文景观设计凸显了城市不同区域的特色与魅力,也展示了城市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轨迹与文化积淀。
综上所述,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其自然生态价值,还需要从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考虑,以生态为基础,以人文为灵魂,以美学为表达方式。不仅要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建设,还应该注重对人的需求进行满足,在设计中应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发挥河流廊道作为景观空间的功能和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