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与行动文化选择

2024-06-09蔡东伟赖冬秀金汪琦

关键词:总体性现代文明中华民族

蔡东伟,赖冬秀,金汪琦

(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追求人类文明进步,致力于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首先,我们需要认清方向,要解决一个趋势问题,研究趋势问题又涉及到一个动力问题。应该承认,文明的进步发展方向有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合力论意味着文明进步方向是个总体性特征,方向是个总体性范畴。因此,要认识把握文明进步方向,其实是总体性逻辑问题。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明确新时代文明进步的方向与行动文化方向选择,以中国实践打破“西方中心论”,在继承与开拓中实现文明元素跨越。推动文明进步的总体性逻辑在于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无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特征和行动特征。目前,已有学者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文明与文化动力关系,探讨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的问题,从时代变局中把握总体性思维,结合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进一步研究文明进步方向,并明确其行动文化,这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发展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的动力学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特色”,这源于我国独特的文明和文化。正是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和一万多年文明史,塑造了我们的中国特色。这意味着,动力问题,即动力方向是由文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观察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其方向与其基础文明文化紧密相关。因此,理解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首先要把握文明与文化的动力关系。文化与文明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是推动新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3]

(一)以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动力源泉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文明文化之间的动力关系是指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交流、融合、竞争等关系,这些关系推动了文明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也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中国的文化传统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武术等广泛领域,使得中国具备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然而,这种深厚的文化传统也带来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排外主义的问题。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历史上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拥有无上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实现了政权高度集中,但也暴露出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问题。其次,在经济制度方面,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经济模式造就了深厚的农业文明,但也导致了经济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问题。再次,在社会制度方面,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种社会结构使得中国拥有丰富的家族文化,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公和权力寻租的难题。不可否认,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赋予了中华文明进步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念,但也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应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进步方向前进。

(二)以文明形态的演进为动力主线

文明和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人过程之中形成的成果,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创造的诸如物质、制度、精神等关系成果,这些关系涉及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等等。文明的成果是积极的、进步的。文明形态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进步、文化交流和社会制度变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文明形态不断演进。一方面,科技进步为文明形态的演进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例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至工业的转变,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数字化和全球化。这些科技进步直接影响了社会结构和建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迄今人类创造了许多文明进步形态,诸如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信息文明、智能文明等。这些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中,人类文明方向经历了许多深刻的转变和进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对于文明的定义和追求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文明形态的演进不仅仅是单一文明内部的发展,更是不同文明之间互相借鉴、交流和影响的结果。社会制度的变革也推动了文明形态的演进。当社会面临新的挑战和需求时,往往会寻找新的社会制度模式以适应变化。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变革,都推动了文明形态的演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也对中华文明形态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以文明交流互鉴为现实进步推动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4]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文明文化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除此,不同文明文化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吸收。通过文化交流,不同文明之间的思想、艺术和价值观念得以传播和融合,这种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新时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些指导思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明交织表现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有着多元的文化背景。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历史上诸如儒家、道家、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现时代的文明壁垒或用价值鸿沟,或用体制工具,在粗暴征服和自我封闭的形式中,成为文明交流互鉴与交融共存的最大障碍。[5]104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跳出了以往常识性、常规性的偏狭的文明交往框架,强调“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

习近平深入剖析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规律,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将文明交往新范式升华为“ 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四个方面,折射出其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成了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明领域的最新表达。[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明演进则表现在文明创新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8]新时代,文明不断创新,不断演进,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在文明交流互鉴、吸收借鉴外来文明文化精华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进步形态体系。

二、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的总体性逻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不能靠修修补补来实现复兴大业,需要一种总体性的方法、视角与逻辑。总体性逻辑是马克思研究社会的基本方法,其理论精华与结晶《资本论》即“大写的逻辑”是体现总体性逻辑的样本。马克思认为,“有机体制在历史的各项研究中都有一种总体性的视角”。[9]235习近平治国理政文明动力因素的逻辑特征具有总体性逻辑。总体性逻辑对于研判当下文明进步态势、宏观文明进步方向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理论价值。总体性逻辑要求承认整体对于部分的优先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从整体出发达到对该整体诸部分的理解;要把文明当成一个有机的总体来考察,不仅要把握它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要把握各个环节、阶段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方向趋势。

(一)从习近平“文明大合唱”理念中汲取总体统筹方法

习近平曾提出“文明大合唱”理念。文明大合唱通俗地讲就是讲协调、讲配合。那么,要唱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曲宏大的史歌同样需要有一种整体战略的意识和总体性逻辑。马克思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0]102它不仅包括全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纵横交错、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正如习近平指出:“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必须登高望远,同时脚踏实地。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11]

(二)从总体性逻辑阐述“五个文明”进步合力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文明型国家,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自身所追求的文明进步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的现代文明进步方向具有多个特点和特质,从历史合力理论中来看,其也具有总体性特征。首先,物质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我国致力于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动产业升级,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其次,政治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的基础。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依法治国、反腐倡廉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升政治体制的有效性和服务人民的能力。再次,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的核心追求。我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精神价值观,努力培养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第四,社会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的关键领域。我国积极倡导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解决贫困、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机会和享有尊严的生活。最后,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这些特点和特质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的方向。通过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全面发展,我国正在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目标稳步迈进。

(三)从总体性思维把握时代变局中的文明进步

全球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普遍。文明进步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更是一个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现代工业社会正处于十字路口上,面临着艰难的文明发展中的问题,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等。这些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人类的危机。这种危机一定意义上源自人对自己的认识能力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过于自信和自负。人对于自己是否完全成为主体、自我支配性、所作所为反省得不够,从而在社会、自然与人的世界关系中认为自己是世界的统治者、征服者,同时,又被自己行动的所谓胜利而陶醉和麻痹得太久了。这种陶醉和麻痹是不顾“自然、人与社会”三元生态关系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更重要的是人的欲望是很难得到充分满足并加以限制的。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2]519

(四)从总体性领悟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角色

在全球文明交流中,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国,对于全球文明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现代中华文明已经走向开放,我国的文明绝对不是一个封闭的、单纯的文明,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众多文明的集合。首先,中国在全球文明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现代文化资源。中国的文化输出,不仅对于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平衡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于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对于全球经济交流和合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中国在全球文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积极参与全球文明交流和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动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不仅积极输出自己的文化资源,同时也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为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的时空超越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哲学规律说明,无论何种文明都同时具有共性和个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跨越式的,文明的超越特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方向的重要内容之一。文明超越是指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文明体系不仅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性,还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种特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步方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空交汇点上,置身于一个文明新时空,既承载着过去的智慧和传统,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变革,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成为新的主流。

(一)在继承与开拓中实现文明元素超越

中国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两个结合”[14],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继承与开拓是中华文明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的关键。在文化领域,继承与开拓更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只有将古今文化融合,才能更好地开拓创新,实现文明元素的跨越。首先,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瑰宝。这些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文明进步的源泉。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这些瑰宝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次,开拓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此外,融合文明元素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鉴,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将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实现文明元素的超越。

(二)在破解西方“文明中心论”中践行文明时空超越

在文明进步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自然赋予人的本性。对于不同的国家、集团、民族来说,每种文明进步的诉求都包含着一种人类共同安全与利益特质,产生特定的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安全与利益是超越时空的文明进步追求,是一切超越时空的文明进步生成的动力逻辑,也是社会行动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遵循超越时空文明进步中的行动主体、社会客体和行动之间的距离逻辑,把新时代文明进步的安全与利益目标与人类文明的目标融为一体,在社会实践中重新建构新的发展观念及行为方式。然而,在西方文明中心论优越论的自傲中,唯我独尊,唯我至上,大肆扩张,肆意霸凌,造成了一系列的冲突危机。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塑》一书中提到“新世界秩序冲突的根源并非主要基于意识形态或者经济,不同文明将是人类产生巨大分歧和冲突的主要原因。”[15]13由于西方文化的二元“冲突”“对抗”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固有矛盾性,以及由于西方文明的强权政治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论,基督教信仰的独尊性和排异性,使得西方在推进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对立分裂性甚至不人道不文明的罪恶和血泪。亨廷顿所作的“文明的冲突”论,真实揭示了西方文明作为一种具有“冲突”性质的文明和它所具有的不文明性。

中国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积淀。中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开放的,走的是超越时空的文明交流互鉴方向,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当代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中华文明交流互鉴为基础,旨在推动区域合作的当代中国方案。这一倡议继承了古丝路精神,并将其内涵与外延创新地应用于新时代的需求之中。在古代,丝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而今,“一带一路”倡议则以其全球范围和包容性理念,致力于建设一个共同繁荣、和谐稳定的区域合作框架。“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16]“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西方的“文明中心论”。

四、新时代文明进步的行动文化方向选择

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文明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和互动关系。首先,它必须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方向,是先进的、前进的文化。其次,它必须能够实现并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华文明的进步在于实践和行动,我们需要有一种强大的行动文化。行动文化是人与对象交往的一种方式。行动文化提供了产生新时代文明进步动力的基础,是调节主客体行动关系的中介环节存在,使人从自然中社会分化出来,成为自主的和自觉地存在,成为行动主体。正确的行动文化,对于人类以及文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新发展理念:引领行动文化的先导方向

新时代文明进步的行动文化方向选择既不是传统的以掠夺自然、征服自然为特点的极端人类主义,也不是将人类的利益完全等价于自然界中普通生物的极端自然主义,而是一种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强调人类利益的合理、合情、合法的距离范围的扩张及其速度,以人类共同命运思维来处理各种内外关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的真相不仅仅是表现在GDP的增长与速度上,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各个制度的改革,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化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和关键,必须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17]

(二)“五位一体”:统筹行动文化的战略方向

“五位一体”新时代治国理政行动文化是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必然要作出的战略选择,它以创新的文明理念引导人类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突出问题,进而构建出一个新的文明图景,根据新的实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紧扣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它全面彰显了文明的三大核心维度,即:人民性、进步性、和谐性。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文明发展必须从构建文明先进的生产、生活与生态体系入手,明确文明发展成果是建立在人民共享的基础上的,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其所包含的“五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时代文明进步提供高效生产、生活与生态力,逐步实现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新发展模式,为我国整体综合发展提供必要行动支撑和先决条件。

(三)以人民为中心:构建行动文化的根本方向

行动文化方向选择的最终目的是要首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历史。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新时代文明进步的行动文化方向选择的目的。坚持人民至上,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底色。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18]人才战略是实现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培养人才特别是为实现新时代文明进步的行动化选择的人才,不仅要开发智力、培养智力、教人做事,更要树立共同理想、培育良好人格、教人做人。新时代文明进步的行动文化方向选择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成果应该由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因此,新时代文明进步的行动文化构建应着重从人民群众文明文化全面发展需求入手。注重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逐步增强人民对国家发展前景的自信心和信任。加强人们的整体思想境界,使人们道德情操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得到实时培养,在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审美人格,继而使新时代文明进步的实质性价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中国崛起不仅没有走“国强必霸”的道路,而是张开双臂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国一直有为人类发展贡献力量的“文明自觉”。[19]文明进步这个方向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一个是动力学问题,一个是总体性逻辑问题,还有一个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超越性问题。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光辉灿烂,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了一系列人类文明奇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叙事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包括文化传承与发展、现代化、民族复兴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立。[20]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1]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是对人类发展文明的承继,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在伟大实践真理性的经验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22]。在当今多元世界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人类发展进步和实现和平共处的重要动力。因此,基于新时代文明进步方向与行动文化方向选择,推动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和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对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总体性现代文明中华民族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