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优化
2024-06-09商兰兰
商兰兰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立体化与直观化。虚拟仿真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形式和学生体验,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合理性
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变革的需求为虚拟仿真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提供了发展动力。
(一)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
相较于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平面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场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多元立体转变。中国红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高校学生与革命事件的虚拟交汇,加强学生的学习体悟。
(二)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突破空间限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大量素材。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受困于多种限制,难以在教学中实现对红色资源的多次参观和全覆盖体验。可以在高校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建造VR 教室充实教学素材,解决授课难题。
(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思政课教学,仿真虚拟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授课模式,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教育者变成了组织者,学生从单一的受教育者成为了参与者,在课堂主动学习,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在体验情境中增长见识。
(四)破解高校思政课教学困境
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经费不足、组织保障受限、校外实践不足、实践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思政课教学效果难以考核等情况[1],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能够解决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便于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
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
在高校推行虚拟仿真技术卓有成效,但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平台建设受资金不足限制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2012年3月,教育部要求将虚拟仿真系统引入教育[2]。2013年,教育部在国家层面支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3]。2018年,教育部提出要建设好虚拟仿真这堂“金课”[4]。2019 年,虚拟仿真技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5]。到2020 年12 月,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思政课不断改革创新[6]。
与此同时,高校在推动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虚拟仿真教学必须依托于中央处理器、头盔显示器、真实感三维地形景物等硬件设施[7],这些设施的建设成本高昂,没有资金支持的高校难以配备,即使高校配备到这些设备,平台后续的使用、保养等都需要专业人才与专项资金的支撑,资金不足的限制依然存在。
(二)教学操作打破学生的沉浸感
虚拟仿真教学需要学生对虚拟环境有沉浸感。以南宁师范大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的教学情景为例,虚拟仿真教学被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准备虚拟场景。在中央控制器设定“湘江战役”的教学形式如下:学生需要参加战斗,渡过湘江。其次是准备设备。打开教学设备,学生佩戴头盔,连接手柄,加入虚拟情境。最后是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到“湘江战役”虚拟教学,战斗并渡过湘江,完成虚拟仿真教学。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沉浸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虚拟仿真教学需借助手柄操控教学进度,这些操作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教学沉浸感,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注重个人体验与集体授课制难以兼容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课堂需满足高校的教学组织需求。学生与设备的逐一对应是沉浸感与体验感的重要保障,但是高校多采取班级授课制,与单一对应的授课方式存在冲突。以南宁师范大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虚拟仿真体验中心为例,头盔显示器与学生逐一结合,教师无法在外部干预学习进度,更难以进行集体授课。即使将设置的情境投放至大屏,也只有佩戴头盔才能学习,仅观看画面教学无法让学生产生沉浸感。
在单一对应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授课,首要面对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头盔显示器的数量难以保障;即使设备充足,这种单一对应的关系也在限制教师干预;如果放弃单一对应,虚拟仿真教学的沉浸感就会丧失。在种种条件之下,虚拟仿真教学的个人体验与集体班级授课制难以兼容。
(四)教学要素多,教学活动易受影响
虚拟仿真教学对于教师、学生、设备、网络、环境等都存在较高要求:第一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思政课内涵融入虚拟仿真技术。第二是学生,必须正视虚拟仿真技术,不因新奇的教学方式忽视教学的严肃内涵。第三是设备,教学的设备要保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能够支撑虚拟仿真教学实践。第四是网络,虚拟仿真教学对网络存在较高要求,流畅的网络是虚拟仿真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第五是环境,虚拟仿真教学会完全占据学生的注意力与视觉、听觉,需要一个安全且宽敞的空间,从而保证学生安全与教学质量。最后,每次仿真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否则设备难以支撑,学生也会疲劳,影响教学效果[8]。由此可见,虚拟仿真思政课教学的要素较多,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大。
三、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空间广阔,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入手,解决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困境:实践前做好准备工作,实践中重视内容导向,实践后注重总结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效率更高的思政课教学体验。
(一)实践前:做好前期准备,保障教学进度
虚拟仿真教学的前期准备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教学的进行依托于设备,课程开始后,教师需要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在教学前做好授课准备。
首先是各种设备,要在授课确定适当的教学人数,避免因设备不足产生教学事故;要检查头戴式设备、中央处理器等设备的状况,避免设备故障,影响教学。
其次是网络、课件等软件设施。虚拟仿真教学离不开网络,现有的5G 技术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条件[9]。在课前,高校要做好网络的接入工作,保证教学网络的流畅。教学课件直接影响虚拟仿真教学的进程与成效,教师及专业人员必须广泛考察红色资源,开发最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优秀资源,做好虚拟仿真教学的情景化教学设计。
(二)实践时:重视授课环节,保障授课效果
教师与学生在虚拟仿真教学的过程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思想性、政治性的把控,确保思政课对学生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必须平衡好新颖的教学方式与严肃的教学内涵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将虚拟仿真教学当成游戏式的体验课。
学生在进行虚拟仿真教学时,必须坚持内容导向,要能够透过新颖的教学方式看到严肃的学习内容,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始终牢记自己的“主人翁”位置,主动学习,保障虚拟仿真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后:总结授课经验,强化学习效果
虚拟仿真教学完成后,教师和学生要协同合作,共同总结授课经验,检查虚拟仿真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虚拟仿真教学的全部环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班级授课的集体效果。授课结束后,教师需要按照授课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总结师生双方的课堂表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活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平衡好学生感受与集体授课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依然存在困境,其中与教学环节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协作加以规避,但是更多的问题仅靠高校一端难以解决,必须要政府、企业、高校与师生多方协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现虚拟仿真技术的完善。这些发展不是一日之功,还需要在未来不断深入实践、发现问题、最终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