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新时代翻译专业学生红色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2024-06-09马晴晴

中国军转民 2024年8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文化

马晴晴

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革命、建设、奋斗历程中积累而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质的外延,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树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目标导向,面向青年学生加大红色文化自信的培训力度,以此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中国梦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信仰之基

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是最为严密、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始终立足于人民立场,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即依靠人民力量有效推动历史发展,使人们实现自由解放,逐步构建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而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基础上创造而来的,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和建设史,包含无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不仅可以引领青年学生的发展,还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中,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1]。另外,红色文化最为显著的功能就是铸魂育人,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核、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维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规律展开深入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该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真相,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从中汲取智慧,夯实信仰之基。

(二)滋养精神气质,激发奋进力量

红色文化是支撑信念、迸发激情、克敌制胜的利器,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激活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思维非常灵活,对世界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但相应也存在着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薄弱、抗挫能力差等缺点。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共产党人丰富的红色基因,具有的崇高精神、坚定信念、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对于学生情感、心灵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2]。为此,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应用红色文化,将文化的育人效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把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地融入到每一个育人环节,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慢慢走向深入,最终对红色文化形成情感认同,并转化为一种行为自觉,勇敢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另外,红色文化也反映了守正创新的精神,因为长期以来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基于客观规律,生动客观地讲述红色故事,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地更新故事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激励学生未来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发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品格,确保红色文化入心入脑、外显于行,增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三)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

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让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独特性、民族性、完整性,关键是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在未来稳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话语权,为建设世界文化强国奠定基础。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相应也面临着不良文化思潮的渗透,青年学生正处于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基于客观视角理性地分辨多样性的文化思潮,并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多维度对比,从而切实感受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优越性,以防止落入“文化陷阱”[3]。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见证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孕育了新时代先进文化,以红色文化为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其本质就是通过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相,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努力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培育新时代翻译专业学生红色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一)健全培育体制,有序推进教育

红色文化自信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学校在正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应当认真做好顶层设计,把红色文化自信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学校党委负责统一领导,宣传部门负责组织规划,其他各职能部门和教职工协同配合,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育机制。日常学校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应当保持密切沟通,做到齐抓共管,根据教育实际情况梳理育人流程、规划育人方案、创新育人方法,并定期总结育人成果,以存在问题为导向灵活地调整策略,总而言之就要始终以服务学生为本,让红色文化自信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逐步构建全新的育人格局[4]。与此同时,尽快组建结构完善的红色文化育人队伍,队伍成员应包括党政干部、思政教育、专业课教育、辅导员、班主任,由该育人队伍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目的、有规划地推进育人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涵养学生的美好品格,把红色文化自信培育落实到位。

(二)协同育人,营造文化氛围

文化自信是国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学生红色文化自信,关键在于铸魂和初心,建议学校调动社会、家庭的力量,凝聚合力实施协同育人,构建全场域、全过程的育人模式,让校园内充满红色文化的气息。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学校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好专业课,围绕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中国的视角和立场出发进行翻译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翻译并非单一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只有不忘初心、厚植家国情怀,才能真正地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红色文化得以继续传承[6]。每年度至少举办一次红色剧目进校园活动,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台剧等,充分发挥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鼓励学生以红色文化为导向进行艺术创作,努力打造优质、经典的红色文艺作品,通过演绎经典、观看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协同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感受剧目传递出动人心魄的民族情怀,引领更多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将教育重点放在红色家风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家长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日常积极阅读红色家风故事,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炼其中适宜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家风中,逐步使红色家风思想在孩子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红色家风思想。在社会层面,建议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地落实红色文化传播,除了建设红色主题文化长廊、社区设计红色文化海报之外,还可以举办红色文化讲座、重走长征路、红色志愿服务、红色文艺演出等社会性质的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促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有所增强,有效培养红色文化自信。

(三)活化场域,优化育人环境

1.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在面向翻译专业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搭建“翻译+课程思政”体系,围绕专业课教学内容,从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积极将国外案例引入课堂,用于强调中国立场;或者整合当地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融入到专业课堂,引导学生在翻译中体会其中的深层内涵,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爱国热情,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和党的故事。经过上述举措,有助于让专业理论与红色文化实现深度融合,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和鲜明特质,引领学生从文化认同逐步走向文化自信。

2.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红色文化自信的生成,一定要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应当引导学生多维度认识红色文化,使之形成深刻认知和体悟,接着分别从历史、现实的维度对红色文化展开客观分析,这样建立起来的红色文化自信才会更持久。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根据翻译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年级,以传承红色文化为核心,精心规划学术研究活动,要求学生基于研究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合、编写工作,最终合作研讨得出结论,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主动学习、研究树立传承红色文化的自信心[6]。安排学生分批次去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任志愿者,日常负责党史宣讲、展览讲解、文艺汇演等工作,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讴歌红色精神的实践中,从而对红色文化形成心理认同。

3.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培育新时代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延展教学空间,始终以问题作为导向,突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力量打造“大课堂”,重新调整课外研学和实践体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为翻译专业学生带来体验式学习。比如定期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比如革命博物馆、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等,依托这些红色资源进行情境化教学,带领学生用一同探寻红色记忆、重温历史,将理、实、情进行深度交融,在特定情境下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震撼,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对红色文化形成强烈认同。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预留足够的思考、探索空间,使之充分发挥能动性,让专业学习和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灵活。

(四)守正创新,拓展育人途径

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建议学校积极地拓展育人途径,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多维功能。在这里,学校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结合翻译专业特点,通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比如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歌曲联唱、红色经典翻译、红色知识竞赛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育人方式丰富起来,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的机会,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聆听革命传统,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感受伟大精神,从中获得思想启发、心灵洗礼[7]。以“择词言志,以诗传情”为主题,开展红色诗词翻译诵读活动,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对指定的红色诗词进行准确翻译,做到完美呈现红色诗词的恢弘气魄,让学生通过参与的过程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有效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从红色诗词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体悟。线上育人平台的搭建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在内部官网、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中增设独立的红色资源库模块,资源库内以短视频、图片H5、交互式新媒体作品、动漫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以及红色文化,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供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自主学习[8]。每周至少为学生推送三个红色经典故事,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翻译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让学生真实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弘扬中,通过理解、实践、内化的过程,最终形成红色文化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培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同向发力,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精心规划切实可行的育人方案,通过营造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拓展育人途径等措施,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将育人工作落实落细,让学生在系统化教学中时刻接受情感熏陶、心灵洗礼、思想启发,逐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内涵认识,发自内心的认同红色文化,自觉参与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队列中,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