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

2024-06-09彭姣

中国军转民 2024年8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榜样中华民族

彭姣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号召学习先进榜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2]。这不仅体现了榜样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导向作用,更加强调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弘扬榜样精神的崇高意义。可见,新时代新征程,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有力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享有更加丰厚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异化现象,比如过度追求物质条件、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等,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要求的社会精神面貌不匹配。可见,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仍需不断地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助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质、乐于奉献的情怀。因此,在人生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将榜样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内蕴的精神风貌内化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要素,从而使大学生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和提高精神境界。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获得精神滋养,规避精神贫瘠,推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宝库。

(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的过程。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对其进行榜样教育,能够将抽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髓以榜样人物这一具象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学生,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赋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能够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需求相结合,剔除陈旧过时甚至已经成为糟粕的内容,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凝聚中华民族复兴伟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3]。回溯过去,一批批榜样人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其中有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有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基层干部,有传承爱国守边精神的农牧民等,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起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现在,我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需要以榜样为镜,以努力奋斗把中国建设成更加富强、文明、美丽、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能够通过榜样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主动对标、学习榜样,自觉将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榜样人物选取存在偏差,降低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权威性

榜样教育,就是以榜样的高尚品德、价值观念、模范行为去影响受教育者,通过榜样人物这一特殊载体,使受教育者获得启迪和鼓舞的教育活动。因此,榜样人物选取存在偏差将降低榜样教育权威。一是榜样人物选取缺乏“烟火气”。部分教育者喜欢将过于完美,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作为育人榜样,这容易导致大学生在看待榜样时产生距离感,认为榜样“只可远观而不可学习”,从而将导致榜样无法产生激励作用,榜样教育无法实现理想效果。二是榜样人物选取缺乏时代感。部分教育者选取的榜样人物和事迹千篇一律,过于陈旧落后,不具备时代典型代表性,会使大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这将导致榜样人物难以深入人心,进而大幅降低榜样教育效能。

(二)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消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感召力

在多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正处于价值观形塑阶段的大学生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文化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一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互联网的普及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历史虚无主义论者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在网络平台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诋毁、污蔑,毁坏英雄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进而动摇大学生对英雄榜样的崇拜感和敬佩感。二是泛娱乐文化思潮的兴起。泛娱乐文化的背后蕴藏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符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错将偶像盲目崇拜与榜样学习混为一谈,对榜样人物的认知和认同不断下降,这严重破坏了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文化氛围,消解了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感召力。

(三)教育方式存在不足,削弱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力量感

首先,理论教育方式有待完善。部分高校主要通过思政课、校园活动和讲座开展榜样教育,许多大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学习任务,而非真正发自内心想去了解榜样,这难以让大学生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致使榜样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其次,实践教育方式有待加强。部分高校由于投入少,经费欠缺等原因难以组织大规模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导致实践活动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深刻性和持久性。最后,线上教育方式有待改进。高校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送榜样人物内容,但推送内容经常不及时、形式不新颖,无法真正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同时只针对部分关注学校公众平台的学生,这将使榜样教育的普及力度大打折扣。

三、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贴合学生需求,选树科学有效的育人榜样

大学生榜样教育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要结合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精准挖掘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第一,选取接地气的榜样人物。榜样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抽象人物,要充分考虑榜样人物与大学生在物理和情感上的联结点,选取能带给学生内心触动、情感认同的榜样,激发大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兴趣。第二,选取与时俱进的榜样人物。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要紧扣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兼具时代感和教育意义的榜样人物,增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亲近感。比如,部分大学生喜欢年轻偶像,教育者可将经得起推敲的偶像转化为榜样人物。

(二)注重舆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要坚定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加强对社会不良舆论的监控,维护好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舆论环境。其一,强化对正向舆论的引导。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官方公众号、网站开设榜样精神宣传专栏,通过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和事迹进行报道,主动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榜样精神的认识。其二,加强对负面舆论的监督。学校要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是否受到不良社会舆论的侵蚀,对关于榜样的不良社会舆论加以疏通和引导,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化解和清除不良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影响。

(三)优化教育方式,构建多维融合的育人矩阵

首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榜样教育的深入性。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发展要求,选取适切的榜样人物,讲清楚何为榜样、为何需要榜样、怎样成为榜样,使大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行力量。其次,加强实践教育,实现榜样教育知行合一。学校可以利用榜样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此外,学校可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大学生做好人好事,将榜样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实践教育中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最后,优化线上教育,提升榜样教育的时空广度。学校要及时更新榜样教育信息动态,使大学生快速获得了解榜样事迹的机会,同时要选择大学生经常接触的传媒平台加强榜样宣传,广泛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进一步扩大榜样教育的辐射范围。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榜样中华民族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身边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