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构建的基础、困境与路径
2024-06-09杨礼雕
杨礼雕
(浙江树人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授)
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确育人导向、学校安全稳定。由于民办高校特殊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以及相对薄弱的办学基础,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较多挑战,迫切需要构建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整体战略部署下,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整体向好,“松软虚”的不良局面得到较好扭转,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质效提升还不甚理想,需通过构建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加以破局,以推动该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构建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保障体系的构建做好铺垫。
一是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履职能力逐步增强。党委书记选派更加科学,校党委机构更加健全,基层组织体系逐步优化,党支部设置逐渐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党的领导不断加强,为主体履职提供了政治保证,使党组织在党务、行政、教学、科研等重大事项中作用的发挥逐步增强。
二是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力队伍逐步壮大。整体来看,民办高校从厚爱与严管两个维度不断加强主力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不少民办高校积极落实单设思政系列职称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教师在理论学习和竞技中成长,从而使意识形态主力队伍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逐步增强。
三是民办高校意识形态主渠道逐步巩固。大多数民办高校已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价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并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
四是民办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力逐步提升。政治理论学习和宣传工作日益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以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三微”为主平台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基本建成,官方新媒体平台覆盖率达76%以上,校园新媒体传播力有所提高,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增强。
二、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构建的困境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构建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是顶层保障存在“规划不足”“应急随机”“事后补漏”等问题。部分民办高校未能完全理顺董(理)事会与党委会的权力关系,从领导程序上影响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些民办高校董(理)事会对学校实物领域较为重视,未从国家安全、学校立命的战略高度认识和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重经济价值、轻社会价值的现象,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划不足,执行中也存在折扣变通、被动应对的情况。
二是组织保障存在“上热下冷”“协同不畅”“功能受抑”等问题。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作用的发挥参差不齐,表现为学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相对重视、二级党组织传递带动作用有所减弱、基层党支部政治堡垒作用发挥不足,整体上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状态。同时,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起步迟、时间短、基础弱,课程建设和改革也相对滞后,导致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和支撑功能受到抑制。
三是队伍保障存在“事多人少”“流动性大”“功底偏弱”等问题。民办高校专职党务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行政任务较重,缺少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事业编制,教师稳定性相对不足,其中也包括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教师。同时,思政课程的发展速度、结构、要求与现有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不匹配,存在优质师资引进难、留住难等实际困难,导致民办高校高质量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充分、不平衡。
四是监督考核保障存在“上级弱管”“同级软化”“调控无力”等问题。不少地区的民办高校未被纳入省市级专项巡视范畴,少数民办高校未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校内政治巡视范畴,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未对意识形态工作做专项监督,导致反映问题浅表化,整改监督弱化、虚化,监督调控发挥的优化改进作用不明显。
三、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构建的路径
基于上述问题,构建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可围绕以下四条路径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优化领导体系,加强政治保障。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督导专员)选派制度,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制定规范化的议事决策程序,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一体化发展规划。强化院系二级党组织牵引作用,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两级管理考核重要指标,作为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夯实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优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探索以政治堡垒带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二是优化队伍体系,加强力量保障。配足配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通过返聘“银发”教师和释放“青椒”红利等措施,构建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加大培育力度,形成民办特色的“大思政”队伍内部流转体系,实施职称晋升单系列通道,增强职业发展信心。
三是优化阵地体系,加强组织保障。鼓励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属地政府合作共建,借外力提升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质量。坚持“大思政”理念,组建校外实践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育人基地群,加强思政课内涵建设。以主流文化引领校企业(家族)文化,利用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各类载体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是优化数智化体系,加强技术保障。系统制定包括“主体履职”“主力队伍建设”“主要阵地占领”“主流思想舆论”“政策环境影响”等为主要内容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建设高校意识形态治理大数据采集系统,建成集教育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三方为治理责任主体协作运行的云端“中央厨房”,以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和精准评价反馈来推动民办高校意识形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