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2024-06-09杨营营姚逸斌

教育观察 2024年8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产教

杨营营,姚逸斌

(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西藏昌都,854000)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教育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西藏中职学校如何高效地构建和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提高西藏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而且是西藏中职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深入理解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困境,探索其建设路径,确保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满足西藏地区新时代的教育和产业需求。

一、关系探讨

(一)内涵相似

产教融合核心在于促进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强调教育内容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旨在借助教育体系内外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和构建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队伍。其特点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相似。一方面,二者都致力于缩小传统教育与产业实践之间的差距,通过教育创新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教育内容的设计和更新将直接受到产业变化和需求的影响。“双师型”教师能整合调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将产业需求转化为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1]另一方面,二者都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产教融合模式强调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双师型”教师则发挥自身实践经验丰富和技能水平较高的优势,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因此,产教融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平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推动了产教融合实践纵深发展。

(二)目标与作用相同

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同核心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产教融合借助教育系统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确保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从而培养具备现代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当教师团队既了解理论又熟悉实际操作时,他们才能有效地将行业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策略,既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又兼顾企业和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与此高度契合。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用相同,则体现在二者对教育质量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上。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会不断适应产业技术的革新,这种动态的适应性直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而“双师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的目标与作用相同。

二、建设困境

(一)产教融合有待深入

在产教融合方面,西藏中职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融合程度不深。地理环境的限制、交通条件不够便捷等,让不少企业有心而无力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西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等,也限制了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领域和深度。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较落后,导致学校很难根据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产教融合多停留在表面,有待深入。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不健全

西藏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系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如现有的培养体系未能全面覆盖所需的专业领域和技能类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等。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评估机制,导致“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缺乏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和评价标准,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自身发展方向,职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不健全,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支持不足,使教师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难以成长为促进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2]

(三)激励竞争机制不足

目前,西藏中职学校教师激励体系主要集中在学历、论文发表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创新和行业经验贡献的重视不足。这种偏重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核心价值,未能引导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激励竞争机制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激励机制的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竞争机制的缺失。一是经费有限,难以给中职学校教师提供充足的经济激励,如奖金、津贴等。二是竞争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发中职学校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潜能。这不仅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和参与教学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创新能力,还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建设路径

(一)实施分类分级培养模式,构建培养长效机制

一方面,实施分类分级的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例如,将“双师型”教师设为初级“双师型”教师、中级“双师型”教师和高级“双师型”教师三个级别。对刚入职或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初级“双师型”教师,为其提供基础的入职培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行业背景知识等,鼓励他们参与技能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活动,以提升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对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中级“双师型”教师,为其提供更深入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如参与高端技术研讨、学术交流、项目设计、研发等,鼓励他们在教学和行业实践中发挥主要作用,促进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的紧密结合;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高级“双师型”教师,重点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3],鼓励他们主持重大项目、参与技术革新、提供“五技”服务、参与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等,支持他们取得本专业领域知识产权类成果等。

另一方面,构建培养长效机制,建立一个继续教育平台,确保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必要的后续支持。例如,提供在线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让“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线课程可以涵盖最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行业趋势、专业技术等,研讨会则包括教育技术、教学创新、产业发展趋势等主题的研讨会[4],工作坊则可以涵盖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技能提升等内容。例如,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可以提供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最新技术的在线课程,帮助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组织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教育者就如何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深入探讨,促进知识分享、经验交流等。通过电子工程实验技能提升工作坊,提升教师操作最新电子设备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创新人才准入制度,搭建校企共建平台

一方面,创新“双师型”教师人才准入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综合评估体系,吸引和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一是创新人才准入制度,降低对学历的硬性要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招聘,招聘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但学历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合作,选拔有意愿到西藏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二是建立一套综合评估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成就评估、实践经验评估、教学潜能评估和行业联系评估。学术成就评估可以评估应聘者在其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成就,如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研究项目、获得的学术奖项等,以了解应聘者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深度。实践经验评估可以重点考察应聘者在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如参与的项目、在特定行业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和技术贡献等,以了解其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潜能评估则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环节,观察应聘者的教学技巧、课堂管理能力、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等,以判断其成为教师的潜在效能和适应性。[5]创新人才准入制度、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西藏中职学校能更准确地选拔和培养出既具有理论深度又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另一方面,搭建校企共建平台,推动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西藏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文化资源,借助校企共建平台,引导教师深度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如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进,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可以参与本地制造公司设计的适应高原环境自动化生产线的项目,在参与产品设计、原型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切实考虑如何克服高原气候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将真实的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实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带领学生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师则可以深入企业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或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学习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环境或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旅游管理。此外,校企共建平台还将定期提供行业讲座、技术研讨和培训,帮助“双师型”教师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相关性,为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技术人才提供实践学习机会。

(三)加强激励竞争机制建设,推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奖励制度

一方面,加强激励竞争机制建设,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应包括明确的职业晋升路径、绩效奖励和职业发展机会。[6]在职业晋升路径方面,应考虑西藏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产业特点,为教师提供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晋升机会,如参与藏医药、旅游服务、高原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项目。在绩效奖励机制方面,应结合西藏地区的生活成本和物价水平,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奖励和生活补贴,如设置特殊贡献奖,鼓励教师在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留住优秀教师。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应为教师提供与西藏地区特色产业和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和研修机会,如开展高原生态保护、藏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及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帮助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西藏中职学校可以激发“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另一方面,推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奖励制度,设立行业合作奖项,强化教育比拼,增强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结合西藏地区的特殊需求和发展目标,设立“高原创新教学奖”“藏文化传承贡献奖”等奖项,以表彰在教学创新、技能培训、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组织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将实践经验和行业技术融入教学。这样的项目奖励制度不仅能够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促进西藏中职教育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构建和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尤为关键。实施分类分级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创新人才准入制度,吸引和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师;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明确职业晋升路径,合理设置绩效奖励,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仅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而且为西藏地区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