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字养在心里
2024-06-09文_刘静
文_刘 静
天气晴好,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洒下一片柔和明亮的光。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端坐在书桌前,一页一页翻看,心随着文字起起落落。读到让人惊艳的词句或段落,心头总会猛然一震,在心里反复默念、品读、咀嚼,让其慢慢扎根到脑海里。
作为一个写作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字已经如烙印般刻在心里。我把它们放在心里反复摩挲,如同自己精心养育的一个孩子。一篇文章的完结,需要从题目开始构思,然后笔尖沿着思路蜿蜒行走,一个个精灵般的文字徐徐走来,渐次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磕磕绊绊落地成形。之后,从头到尾一字一句认真核对修改,让它们整洁地站在人前。这是文字与心灵的碰撞,也是思想和心声的输出。
灵感是转瞬即逝的,很多时候,脑海里有一个念头,要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闲下来时,对着这些文字反复琢磨、温养、沉淀、淘洗、加工,随着阅读量的扩展、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随着这些凌乱的片段一起长大。比之以前,想得更加深远具体,角度也有了多维变化。有了初始的框架做底色,修修补补,倒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在成长和阅读中,我惊奇地发现,我喜欢的一位作家好像也是这样。在读她的一些小说时发现,某些段落、某些句子似曾相识。回头读她的散文才明白,她小说里的那一部分就是她初始的散文,那些散文如一棵棵青翠的小树,在彼时清新灵动、温暖明媚。隔着经年的时光酝酿,中年时把根扎得更深,枝枝叶叶更加繁茂,文字也更饱满生动深邃弹性。这时的文字里除了阳光雨露外,还有生活里的皱褶和五味杂陈,有阳光下的阴影,更有生命的厚重和底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同经典的书和文章常读常新一样,同样的四季,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二十四节气,不一样的年龄带给人的是不一样的心境。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如果读到和自己共鸣的文字,心灵的微颤总是来得那样猛烈,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么熟悉熨帖,让人亲近。那些自己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神来之笔,要时时翻看,糅合自己的遐想和延伸,巧妙地移植进自己的文字里,为文字添彩。
在这个什么都快的年代,唯有文字可以让人慢下来,在老旧的时光里让心慢慢游走,把养在心里的文字慢慢翻晒。超市里一句怦然心动的标语,公交车上的一句温馨提示,路边一闪而过的广告牌,一张文案纸笺,朋友圈的一段美文……那些或美好或幽默或言简意赅或朗朗上口的文字,就是你心里翻滚着的正在构思的文章的雏形和素材,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会奇异地变形,和无数文字融合,升华你文字的高度,托举起你思想的深度。
养在心里的文字,轻抹慢捻,如同文火,不紧不缓,在熬制和等待中,生命的芬芳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