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0.2%莪术醇饵剂防治害鼠的效果

2024-06-08戴爱梅马婷丁志梅赵日良赵方婷张美文

植物保护 2024年3期
关键词:害鼠鼠害田鼠

戴爱梅 马婷 丁志梅 赵日良 赵方婷 张美文

摘要

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适口性也较好,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莪术醇; 鼠害防制; 干旱半干旱农田; 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

中图分类号:

S 482.55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23152

Efficacy of 0.2% curcumol bait against pest rode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farmland in Xinjiang

DAI Aimei1, MA Ting2, DING Zhimei1, ZHAO Riliang3, ZHAO Fangting3, ZHANG Meiwen4*

(1.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of Bortala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ole 833400, China; 2.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Station of Wenquan County, Bortala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ortala 833505, China; 3. Yanbian Tianbao

Biological Agent Limited Corporation, Dunhua 133700, China; 4.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China)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0.2% curcumol baits in arid and semiarid farmland in Xinjiang,

the pest rodent contro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 to July in 2022. Three test sites were se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it before their breeding peak,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30, 60 and 90 days after the bait was applied. The results in the three test sites were similar,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Mus musculus, Cricetulus migratorius and Microtus oeconomus, and the corrected control efficacies were all above 50%.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area, the pregnancy rates of C. migratorius and M. oeconomu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average litter sizes of M. musculus and C. migratoriu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subadult to adult individual of thre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applied are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rea.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curcumol baits had a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on of local dominant rodent, and the bait was palatable to local rodents. So, it was suggested to use the curcumol baits to control rodent in local area.

Key words

curcumol bait; rodent control; arid and semiarid farmland; Mus musculus; Cricetulus migratorius; Microtus oeconomus

鼠害造成的农业损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鼠害大发生,每年发生面积一般超过2 000 万hm2,造成损失之重,均超过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植保上危害最重的蝗虫、螟虫、黏虫、小麦条锈病造成的損失总和,若加上牧业、林业鼠害,其损失更为惊人[12]。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2 466万hm2,粮食损失达50 亿~100 亿kg;草场受灾面积达4 000 万hm2,牧草损失近200 亿kg[2],因此害鼠防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过去,主要以毒杀性杀鼠剂灭鼠为主,而随着生态学理念的增强,鼠害治理正在经历着由灭转控的理念转变过程。有效控制害鼠种群暴发为害,保持一定的害鼠种群数量以维持天敌种群的繁衍,促进生态平衡恢复,实现鼠害可持续控制,是鼠害治理的最理想状态[2]。其中,不育剂对于维持鼠类一定的种群数量,促进天敌种群的繁衍与逐步恢复将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3]。莪术醇是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tica的根茎提取物,是防治鼠害的新型植源性抗生育剂。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分析评价了该药剂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温泉县农田害鼠的控制效果及药剂作用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地气候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6℃,夏季最高气温44℃,冬季最低气温-36℃;年平均降水量181 mm,无霜期144~166 d[4]。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油葵、食葵、甜菜和各类瓜果等。农田主要害鼠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社田鼠Microtus socialis等。试验设3个重复,重复1设在博州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农五队,海拔高度为1 056 m,重复2设在博州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农六队,海拔高度为1 030 m;重复3设在温泉县安格里格乡本布图村,海拔高度为1 032 m。试验投饵区和对照区都为连片的农田,地势平坦,以滴灌为主。试验期间种植有小麦、玉米,管理方式与大田相同。

1.2 试验药剂

0.2%莪术醇饵剂,由吉林延边天保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农药登记证号:PD20101276)。

1.3 试验设计

3个重复试验均设置有投饵区和空白对照区。其中重复1、2和3的投饵区面积分别为14.3、12.5 hm2和8.3 hm2,投放0.2%莪术醇饵剂,按300 g/667m2(制剂量)施用剂量投放。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个投饵区四周50 m宽的区域视为隔离带(即:保护区)。投饵区和保护区按同种方式和方法投放试验药剂,效果调查只在投饵区中进行。空白对照区不投药,是用于对比调查的同类作物田,与投饵区间隔超1.5 km,面积分别为7.0、10.3 hm2和10.3 hm2。投饵区和对照区的作物种类、管理方式等各种条件基本一致。

1.4 投饵方法

博州农区害鼠从4月初开始繁殖,到10月中旬结束,第1次繁殖高峰期出现在4月-5月,害鼠个体年繁殖2~3次[56]。所以第1次施药时间选择在4月12日,采用等距离投饵法,饵距为10 m×10 m,每个饵点每次的投饵量为25 g,空白对照区不投药。20 d后用同样的方法投放第2次。

1.5 效果调查方法

调查于2022年4月至7月进行,采用夹夜法分别在投饵区和对照区进行鼠密度测定,并调查记录鼠种及年龄构成情况、雌鼠的繁殖情况(解剖检查记录胎仔数)。此外,在2次投饵后,监测了当地鼠类群落对试验用饵剂的取食情况及鼠密度变化特征。

1.5.1 鼠密度调查

在投药前、投药后30、60 d和90 d,分别采用夹夜法调查各个处理的鼠密度。生花生米为诱饵,按夹距5 m、夹线距50 m的方式布放捕鼠夹。按国标GB/T 17980.682004,每个小区布放300夹[7]。暮放晨收,记录有效夹数、捕获鼠种及其数量,计算鼠密度(捕获率)及控制效果。根据各鼠种体重或胴体重标准,将捕获个体分为成体、亚成体(含幼鼠),具体标准参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DB 65/T 41792018)农区鼠害检测预警技术规程》中对当地主要害鼠种群年龄划分标准[8]。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

鼠密度=捕鼠数/有效夹数×100%;

鼠密度自然减退率=(对照区施药前鼠密度-对照区施药后鼠密度)/对照区施药前鼠密度×100%;

鼠密度控制率=(投饵区施药前鼠密度-投饵区施药后鼠密度)/投饵区施药前鼠密度×100%;

鼠密度校正控制率=[1-(对照区施药前鼠密度×投饵区施药后鼠密度)/(对照区施药后鼠密度×投饵区施药前鼠密度)]×100%;

亚成比=亚成年个体数(含捕获幼鼠)/成年个体数×100%。

1.5.2 害鼠怀孕率及胎仔数调查

解剖捕获的雌鼠,观察记录孕鼠数及胎仔数,对比药剂处理区和空白区雌鼠怀孕率及平均胎仔数。由于单个鼠种在各试验地捕获数量较少,为了便于分析,在计算每种害鼠怀孕率及胎仔数时,将3个试验地的同一鼠种相关数据合并统计。

怀孕率=怀孕雌鼠数/成年雌鼠数×100%;

由于本试验关注的是药剂对成年雌鼠参与繁殖的影响,所以怀孕率、繁殖指数均以成年雌鼠为基数计算,便于比较。

1.5.3 饵料被取食情况调查

各处理固定20个定量饵点,投饵后每天称量并记录每日每点的消耗量,连续5 d。

取食率=饵料消耗量/调查饵料总量×100%;

摄食系数=毒饵取食率/空白饵料取食率。

1.6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正态性用Kolmogorov Smirnov检验,采用卡方检验(χ2)比较试验区域的鼠种组成、捕获率及亚成体比例差异。用t检验对平均胎仔数进行比较;若为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在所有检验中,显著水平均设定为0.05。所有计算和分析均采用SPSS 19.0 软件包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饵剂适口性

3个试验地摄食系数均在0.5以上(表1),大于0.3,表明该地主要鼠种对该饵剂的接受度较高。

2.2 主要鼠种

试验捕获的鼠种有小家鼠、灰仓鼠、根田鼠、褐家鼠、社田鼠,3个试验地块均以小家鼠、灰仓鼠、根田鼠为优势鼠种。投饵区的鼠种组成与对照区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重复1:χ2=0.273,P=0.991,df=4;重复2:χ2=2.566,P=0.463,df=3;重复3:χ2=0.515,P=0.773,df=2)(表2)。

2.3 鼠密度控制效果

根据夹夜法调查,试验药剂对鼠类的控制效果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期间鼠密度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显示,试验药剂对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在增加,第1次调查时(投饵后30 d),基本没有效果,投饵区与对照区的鼠密度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2次调查时(投饵后60 d)校正控制率为39.3%,虽然不高,但与对照区比,鼠密度已有显著差异;投饵后90 d 校正控制率达到53.0%,鼠密度与对照区比已有极显著的差异(表3)。3个重复分开统计,投饵后90 d 校正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6.9%、53.5%和55.4%,重复1(χ2=4.366,P=0.037,df=1)和重复3(χ2=10.401,P=0.001,df=1)施药区的鼠密度与对照區有显著和极显著的降低,重复2(χ2=3.434,P=0.064,df=1)降低幅度接近于显著水平(但投饵后60 d时已达显著水平:χ2=4.203,P=0.040,df=1),说明总体趋势相似。表明在一定时期内该药剂可一定程度控制害鼠种群密度。

2.4 药剂对雌性个体繁殖的影响

对照区每次捕获鼠群体的雌鼠怀孕率说明试验阶段正处于鼠繁殖高峰时期(图1)。施药后投饵区的怀孕率一直处于低位,而且从投饵后30 d到投饵后90 d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单次调查捕获的孕鼠较少,将不同地点同一鼠种数据汇总统计分析(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前对照区和投饵区雌鼠怀孕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施药后投饵区的怀孕率较对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鼠种不同有异。施药后小家鼠投饵区和对照区合计怀孕率分别为28.6%、46.9%,减幅39.2%,但两相比较怀孕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χ2=2.417,P=0.120,df=1)。施药前没有发现怀孕灰仓鼠,施药后怀孕率差异显著(χ2=4.002,P=0.045,df=1),投铒区与对照区相比,减幅达62.5%。施药后根田鼠怀孕率减幅也超过50%,差异达显著水平(χ2=4.821,P=0.028,df=1)。

胎仔数统计来看,施药后小家鼠平均胎仔数在投饵区为(5.7±0.7)个(n=12),在对照区为(6.8±0.9)个(n=17),差异极显著(t= 8.136,P<0.001);施药后灰仓鼠平均胎仔数在投饵区为(5.5±0.5)个(n=4),在对照区为(6.6±1.0)个(n=11),差异极显著(t=7.779,P<0.001);施药后根田鼠平均胎仔数在投饵区为(7.7±0.5)个(n=4),在对照区为(7.8±0.4)个(n=10),无显著性差异(t=0.499,P=0.619)。

以上数据表明0.2%莪术醇饵剂对优势鼠种雌性个体繁殖力的影响体现在怀孕率和胎仔数上,施药后以成年雌鼠计算的繁殖指数仅有对照区的1/3~1/2(表4),导致总体繁殖能力下降,是害鼠数量得到一定控制的主要原因。

2.5 亚成体、成体数量的比较

根据捕获的亚成体害鼠鉴定结果,投饵区和对照区中亚成体(含幼体)的出现情况及数量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开始时除了根田鼠有1只亚成体捕获外,其他鼠种中并没有亚成体以下个体出现,随着鼠类繁殖时间的推移,种群中出现了部分亚成体。也就是说,大部分未成年个体是当年繁殖出生的。在试验开始后的3次调查中,投饵区中所有鼠种合计的亚成体鼠在数量构成中所占的比率均低于对照区(图2)。分鼠种看,3个优势鼠种在投饵区亚成体(含幼体)与成体的比率均低于对照区,其中,小家鼠(χ2=5.802,P=0.016,df=1)、灰仓鼠(χ2=14.335,P<0.001,df=1)具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根田鼠(χ2=0.549,P=0.459,df=1)差异不显著(表5)。说明投饵区小家鼠和灰仓鼠因繁殖能力下降,新出生个体减少。另外,3次不同时间的捕获数据分开来看(表6),投饵区各鼠种的亚成比均低于对照区,其中根田鼠亚成体主要是投饵后30 d调查时捕获,投饵后60 d和投饵后90 d均仅捕获1只,与对照区的亚成比逐步增加形成鲜明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很多试验已证明0.2%莪术醇饵剂可以在一定区域控制鼠害,如在山西以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cus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为优势种的农田区域,校正控制效果可达44.73%[9];在吉林西北部草原对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抗生育效果极为显著[10];在以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为优势种的云南和以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或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棕背Myodes rufocanus为优势种的东北森林进行的试验和推广应用,亦均具有显著的效果[1112];对不同区域的农田害鼠控制效果也很明显[1316]。在青海省草原防治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优势种的草地害鼠不同研究者的结果有差异。如以0.2%莪术醇饵剂和莪术醇母粉控制高原鼠兔效果显著,试验投饵区怀胎率平均下降率为49.5%和66.9%[17],而侯秀敏等[18]用0.2%莪术醇饵粒和0.2%莪术醇母粉试验显示控制效果均不理想,饵粒试验区平均校正控制效果仅为21.86%,母粉试验区平均校正控制效果也仅为20.14%。李波等[19]应用0.2%莪术醇母粉在青藏高原上控制高原鼠兔效果也不是很好,至75 d的控制效果低于20%。本试验是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区域农田以0.2%莪术醇饵剂在繁殖高峰期前施药,3个月后鼠密度基本维持或低于施药前的密度,校正控制效果基本维持在50%以上,说明能一定程度控制当地农田害鼠密度,可以用于本區域农田的鼠害防治。

已有研究显示,博州农区害鼠从4月初开始繁殖,到10月中旬结束,第一次繁殖高峰期出现在4月-5月,害鼠个体年繁殖2~3次[56],本研究结果基本与此相符。通过解剖捕获鼠体及对亚成体出现情况的分析,莪术醇饵剂对害鼠种群数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怀孕率和平均胎仔数来实现的,导致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比例比对照区域下降。具体对各鼠种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可以显著降低灰仓鼠和根田鼠的怀孕率,小家鼠的怀孕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胎仔数方面,小家鼠、灰仓鼠在投饵区都有极显著降低,根田鼠的胎仔数受影响不大。

各鼠种的亚成体数量比例看,施药后试验区亚成体(含幼体)与成体的比率均低于对照区,但根田鼠差异不显著(表5)。但从投饵后不同时间看,根田鼠亚成体主要是投饵后30 d时捕获,投饵后60 d和投饵后90 d均仅捕获1只,与对照区的亚成比逐步增加形成鲜明对比。3次合计总体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应该是投饵后30 d较高的亚成比造成的。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中的新生个体在投饵后60 d及其以后锐减,是否是药剂对根田鼠的作用比小家鼠、灰仓鼠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而褐家鼠在群落中个体较少,捕获数量不多,不能给出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药剂5 d的平均摄食系数在0.5~0.76之间,大于0.3,表明该饵剂对当地大田鼠类的适口性尚好。作为一种生物源制剂的雌性不育灭鼠剂,通过抗生育作用机理,能够控制害鼠种群数量,使当年害鼠数量得到控制,而且适口性较好,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总体来讲,针对当地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0.2%莪术醇饵剂对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桂芝. 害鼠防治与植物保护[M]∥王祖望,张知彬. 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937.

[2] 吴孔明,陈剑平,宋宝安,等. 2016-2017 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 刘晓辉.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植物保护, 2018, 44(5): 8590.

[4]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统计局. 博尔塔拉统计年鉴[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20.

[5] 戴爱梅.麦田鼠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鼠技术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2226.

[6] 戴爱梅,欧阳春华,郭永旺,等.直线形围栏陷阱系统对玉米地鼠情的监测效果[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7):91892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68部分: 杀虫剂防治农田害鼠:GB/T 17980.682004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管理监督局. 农区鼠害检测预警技术规程:DB 65/T 41792018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9] 王庭林,张慧娣,赵日良,等.抗生育剂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控制效应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0):3436.

[10]李华宇,田葆萍,董建国,等.莪术醇饵剂对达乌尔黄鼠抗生育效果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4,33(4):3637.

[11]刘冬华, 郑清, 李中华,等. 0.2%莪术醇饵剂防治森林害鼠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 27(2): 1215.

[12]张春美,杨静莉,张天栋,等. 0.2%莪术醇抗生育剂防治森林害鼠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5): 911.

[13]马金宝,张丹华,庄文君,等.莪术醇饵剂防治农田害鼠示范[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1):3436.

[14]赵珺,黄玉珍,李悦,等.0.2%莪术醇饵剂防治农田害鼠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0,39(6):9597.

[15]殷春龙,赵日良,马庭矗,等.鼠用0.2%莪术醇饵剂控制农田害鼠示范试验[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1):5053.

[16]李春涛,苏亚飞,高丽苹,等. 0.2%莪术醇饵剂防治农区鼠害示范报告[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191192.

[17]赵晓军,赵日良,吉汉中,等.不同莪术醇饵剂对高原鼠兔抗生育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23(5): 414418.

[18]侯秀敏,文香,李卫民,等.莪术醇雌性不育剂防治草地害鼠试验研究[J].青海草业,2007,16(4):1419.

[19]李波,桑珠,许军基,等.2种不育剂和1种抗凝血剂对藏北草原高原鼠兔的控制效果[J].植物保护,2015,41(6):230234.

(责任编辑:田 喆)

猜你喜欢

害鼠鼠害田鼠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田鼠寻亲记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田鼠过冬
和田鼠小弟一样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