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坦洋真功夫
2024-06-08大山深处
大山深处
一味茶,能够跨越百年历史长河而历久弥新,终究还是要靠品质和特色来说话,即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红茶品种繁多,竞争激烈,坦洋工夫能够脱颖而出如果仅凭一句“大自然的馈赠”,那肯定是片面的。它的品质不仅显于外在的色香味,更在于内在的精神——一种对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的敬畏,茶农们世世代代传承着这门技艺,用心守护着坦洋工夫的纯正和金字招牌。
白云山麓
“桂香山,在坦洋,产茶甚美,山麓登桂岩,香闻数里。”
以上是清光绪年间《福安县志·山川》中的记载,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曼妙的图景:每年八月桂花盛开,正逢采制白露茶季节,山上飘落的桂花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各家做出来的茶叶受到桂花香气的熏染,自成天然的桂香茶。
桂香茶,实际是坦洋菜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虽然品质出众,但到了18世纪末也出现了滞销,却为本地红茶的闪亮登场埋下伏笔。道光咸丰年间“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步入技术成熟期,以圆紧匀直、乌黑油润、清鲜甜和、桂圆香气的品质特征,征服海内外的茶客。
无论是最初的桂香茶,还是名扬天下的坦洋工夫茶,都与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紧密相连。
从上帝的视角俯瞰大地,坦洋村位于白云山麓社口镇西北部。四周的茶叶产区方圆数百里,横跨五个县。根据福安市茶业管理局高级农艺师吴家阔的记载,“白云山挡住西北部寒流的侵袭,又使背向东南的暖气流容易进入,形成坦洋村天然的屏障。境内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坡谷绵亘,云雾缭绕,清虹溪贯穿其中……”
这是茶叶最喜欢的自然生态,茶树在青山绿水之间得溪水泉涧的滋润茁壮成长。而普遍在700米之上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茶树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却能积累更多的养分,使得茶叶的口感更加醇厚。
坦洋村周边的茶山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酸碱度适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特别有利于茶叶中内含物的积累和茶树的生长。
好山好水出好茶,正是这片独特的山水孕育出坦洋工夫茶叶的绝佳品质,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大地的精华和灵气。
养山富山
过去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即依赖自然资源求生存,往往出现过度开发和消耗山区资源,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坦洋人早早就转变了发展思路,通过养山富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坦洋村,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朴实憨厚的村民甚至可以說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的妙语。从镇到村,都格外重视生态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和保护着茶山资源,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守护了世世代代赖以为傲的家园。
与许多茶乡密集种植茶树的方法不同,坦洋村非常注重科学规划茶园,既保证适宜茶叶生长的区域得到充分利用,又确保部分山区保留原始自然状态,茶山上林木葱茏、植被丰茂,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在茶园管理上,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使用化肥,而采用有机肥,以保持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同时,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防治害虫,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人工除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杯干净、绿色、健康的茶。
为了加强质量的管理,茶叶主管部门定期对茶园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同时,对茶农进行生态茶园管理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通过推广生态茶园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引导更多茶园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维护连片茶山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茶叶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百年传承
坦洋工夫的制作过程更像一门艺术。茶农们将采摘回来的茶叶经过精心挑选、萎凋、发酵等多道工序,最终成就了一杯香气扑鼻、滋味醇厚的红茶。在这过程中,他们倾注了心血和汗水,也传承了祖辈们的智慧和技艺。
坦洋工夫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初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与精制(筛分、拣剔、复火、匀堆),合计八道工序。
萎凋
将鲜叶均匀铺在蔑簟上让水分散失,现代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叶色呈暗绿色,叶边呈褐色,叶柄呈皱纹,叶片失去弹性即可。
揉捻
通过外力搓揉方式,使茶叶细胞破裂,反应物与酶能够接触,同时通过搓揉形成一定的外观形状。
发酵
通过控制温湿度和时间让茶里的内合成分按照有利的方向进行氧化反应,温度控制在22-240C,时间为2-3小时,青气消失,花果香现,铜红色的叶色即可。
干燥
通过初焙、摊凉、足火三个步骤,高温初烘,低温复火,多次翻搅,焙至条荼手捏成粉即可。
筛分
将茶置于2~8号筛,双手水平做圆周运动,筛下再用更小号筛层层分离长短。再将各筛号荼用相应的筛孔复筛,使茶叶长短保持一致,称撩筛。
拣剔
筛分后拣去茶梗茶枝的过程称为拣剔,拣剔后称为“净茶”。
复火
茶叶经过以上工序后容易受潮,装箱前需以细火补烘至干燥。匀堆
用茶箱叠成一个“围墙”,把筛分的各号茶叶逐层堆到“墙”内,堆到一定高度,撤去“围墙”的一面,用耙向外沿梳耙,使各号茶叶混合调匀。
制成的坦洋工夫茶具有“色艳香浓,鲜纯清甘”的品质。外形紧细匀整、色泽乌黑油润、略带金毫、显锋苗,内质香气清鲜,汤色清澈红亮带金圈,滋味甜醇鲜爽,有特殊的桂圆香,叶底红亮软嫩。
比翼齐飞
过去坦洋工夫的品种为当地的菜茶,2004年起引入了金牡丹、金观音、紫玫瑰等高香的茶树品种,为了规范创新型花果香坦洋工夫的产制,福安市茶业协会等单位联合制定了《福安市茶业协会团体标准·花果香坦洋工夫/闵科红》(T/FACX001-2018)。相对于传统型坦洋工夫,花香型坦洋工夫在香气上得到了提升,并且浓醇度也有所下降,更加适应于当代人对茶叶高香低涩的需求。
传统坦洋工夫茶外形条索细紧匀齐,色泽乌褐油润,给人一种沉稳而优雅的感觉。冲泡过后,汤色红亮明艳,蜜香浓郁,滋味甘醇鲜爽,叶底红匀软亮。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茶外形肥壮紧结、匀整乌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艳,香气馥郁芬芳,带着浓郁的花果香。品饮过后,滋味浓醇爽滑中带花香。观察茶叶底柔软肥嫩,红亮鲜活,芽叶完整。
当下,花果香型坦洋工夫能大行其道,主要还是它馥郁的花果香气,清醇而持久,有人形容它是“仿佛将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饮之下,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与普通红茶相比,花果香型坦洋工夫茶的口感更加醇厚。茶汤入口后,能够感受到其丰富的层次感和顺滑的口感。这种口感的形成,与坦洋工夫的产地、采摘、制作密切相关。只有经验丰富的茶农和制茶师,才能将坦洋工夫的口感发挥到极致。
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坦洋工夫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消费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坦洋工夫。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了解和喜欢中国的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的花果香气和醇厚口感,恰好符合了许多外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回望历史,坦洋工夫是中国茶叶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这颗明珠迎来了全新的使命一一以“三茶”统筹发展为指导,再现历史的荣光,书写更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