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候鸟型”人才政策解读与评估

2024-06-08王婧盈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自贸港候鸟海南

王婧盈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1 引言

为加速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需要汇聚各界人士的智慧,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海南省聚集了一大批“候鸟型”人才,其中不乏高层次人才,这得益于海南省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候鸟型”人才热情洋溢,他们不仅会根据个人技能特点,主动加入“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的社会活动当中,还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海南自贸区发展建言献策。

2 “候鸟型”人才的概念和政策关注点

近年来,海南省深入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 年)》的实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激发广大“候鸟型”人才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献智。

2.1 “候鸟型”人才的内涵

“候鸟型”人才是指海南用人单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退休返聘、对口支援、项目合作或其他适合的方式,在不改变人事、档案、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外省专家人才。

2.2 “候鸟型”人才的服务重点

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大背景下,“候鸟型”人才能够提供的服务重点包括:一是在于专业技能和知识。这类人才往往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可以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在金融、法律、科技等领域,“候鸟型”人才可以凭借其深厚的专业背景,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助力自贸港的建设。二是在于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类人才通常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而“候鸟型”人才正是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关键力量。他们可以凭借其丰富的国际经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动海南自贸港与世界各国的深度合作,助力推进自贸港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在于创新精神。这类人才通常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创新驱动力,而“候鸟型”人才正是能够提供这种驱动力的源泉。他们可以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自贸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自贸港的创新发展。四是在于社会责任感。这类人才通常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关注社会的整体进步。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而“候鸟型”人才正是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公共服务能力,为自贸港的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推动自贸港的和谐发展。

2.3 “候鸟型”人才的基本条件

“候鸟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诚信社交,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为满足海南用人单位的合作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特殊技能;具有完备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具备来海南开展智力服务所需的良好身体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65 周岁,特别急需紧缺的大师级人才可适当放宽。

2.4 “候鸟型”人才的激励保障政策

第一,符合《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的“候鸟型”人才在海南工作期间,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人才奖励申报等方面,可以享受省内同类人员待遇。第二,属于《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中的高层次人才范畴,经认定后,可作为其享受购房、购车等相关优惠和参与表彰奖励的重要凭证,参照高层次人才认定程序申请认定,经认定后颁发《海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证书》。第三,负责海南省重大项目建设和主持关键技术攻关的“候鸟型”人才,经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市委、市政府经有关专家论证后,可根据项目的价值和作用,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适当数额的科研经费支持。第四,凡在海南服务一年以上,服务期内被评为海南省“优秀‘候鸟’人才”的“候鸟型”人才,可一次性给予3 000 元奖励;参与完成海南重点课题或亲自指导科研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候鸟型”人才,作为项目带头人,一次性奖励5 000 元。第五,凡属大师级人才的“候鸟型”人才,可在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待遇。第六,其他优惠:“候鸟型”人才来海南工作期间,可与用人单位具体协商工作报酬等福利待遇。

3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候鸟型”人才制度的困境

海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使“候鸟型”人才数量可观,但深层次挖掘、开发和储备“候鸟型”人才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1 资金欠缺,使得“候鸟型”人才引进困难

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候鸟型”人才的相关政策在执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欠缺,这使得“候鸟型”人才的引进工作变得困难重重。为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实施激励保障政策。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地方政府往往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候鸟型”人才引进工作的难度加大。

以海南海口市为例,尽管该市在2016 年成功引进了109名高层次“候鸟”专家人才,建设了5 个“候鸟”人才工作站,开展了37 个短期服务对接项目,并拨付了299 万元的柔性引才资金,但这些资金相对于整个“候鸟型”人才引进工作的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而且,这样的投入也仅仅是短期的,难以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3.2 年龄限制,使得“候鸟型”人才开发困难

通过调查得知,前往海南旅游和居住的“候鸟型”人才的平均年龄在60 岁以上,然而,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即使有一部分单位倾向于接纳年龄较大、阅历丰富的“候鸟型”人才,但是,也有一部分单位更愿意接纳经验丰富且年轻的“候鸟型”人才,因此,在引进“候鸟型”人才时,极易受到年龄的限制,使得一部分“候鸟型”人才的开发受阻。

3.3 服务不到位,使得“候鸟型”人才对接与协调困难

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尽管“候鸟型”人才政策为引进和利用这一特殊的人才群体提供了框架,但在实际操作中,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显著,这直接影响了“候鸟型”人才的对接与协调。以某次“候鸟型”人才招聘会为例,尽管现场共有330 名“候鸟型”人才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对接洽谈,但仅有109 名“候鸟型”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由于“候鸟型”人才的流动性强,对服务的需求也相对多样化,目前的服务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候鸟型”人才在海南自贸港的工作和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3.4 衣食住行不完善,使得“候鸟型”人才留存困难

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候鸟型”人才的相关政策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在衣着方面,由于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导致“候鸟型”人才需要频繁更换衣物,这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人才来说,无疑增加了生活压力。此外,海南的服装市场和纺织业相对不够发达,难以满足部分“候鸟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这也使得一部分人对留在海南产生犹豫不决的心理。在饮食方面,虽然海南拥有丰富的海鲜和热带水果,但“候鸟型”人才的饮食习惯差异大,对食材的品质和烹饪方式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海南的餐饮市场虽然繁荣,但针对“候鸟型”人才的餐饮服务仍然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一些“候鸟型”人才对饮食具有特殊的习惯和要求,如“素食主义”、低脂低糖等,这也对当地的餐饮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住宿方面,虽然海南的旅游资源丰富,但针对“候鸟型”人才的住宿设施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冬季,大量的“候鸟型”人才涌入海南,使得当地的住宿资源紧张,价格也相应上涨。这不仅增加了“候鸟型”人才的居住成本,也对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出行方面,虽然海南的交通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但针对“候鸟型”人才的出行服务仍然不够完善。例如,公共交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出租车和网约车等个性化出行服务需要更加便捷和高效。

4 “候鸟”转“留鸟”——合理构建“候鸟型”人才引进机制的建议

4.1 拓宽“候鸟型”人才引进渠道

当前,海南自贸港要想蓬勃发展,必须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转变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方式,由被动培养转为主动吸引。海南各单位需打破地域限制,向全国招才,扩大选拔范围。其中,应突破年龄限制,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才,增强人才引进的主动性,并加大对青年“候鸟型”人才的吸引力度,完善人才类型结构。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地参与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主动寻找并吸引具有真才实学、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吸引并有效利用他们的才能,对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海南需围绕发展目标和面临的挑战,积极招揽高层次专家学者,为海南的建设贡献力量。

4.2 完善“候鸟型”人才优惠政策

完善“候鸟型”人才优惠政策,是吸引和留住这类特殊人才的关键。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候鸟型”人才,需要针对“候鸟型”人才的薪酬待遇给予一定的倾斜。考虑到这类人才的特殊性,他们可能在经济上并不富裕,因此,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是必要的。这不仅包括基本工资,还应包括奖金、津贴等福利,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对于关键领域和岗位上的“候鸟型”人才,应给予额外的激励,如采取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措施。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可以给予他们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或者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由于“候鸟型”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可能没有稳定的住所。为此,政府或企业可以提供周转住房或者租房补贴,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居住问题。同时,对于有购房需求的“候鸟型”人才,可以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或者贷款优惠。

4.3 提高“候鸟型”人才服务水平

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提高“候鸟型”人才的服务水平对于吸引和留住这些宝贵的人才至关重要。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候鸟型”人才的服务投入。这不仅包括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解决他们在海南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医疗等,还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如办公设施、科研设备等。只有在这些基础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候鸟型”人才才能安心地在海南开展工作。第二,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还要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企业等。政府应当鼓励这些机构为“候鸟型”人才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咨询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海南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从而提高他们对海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第三,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由于“候鸟型”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因此,为他们服务的机构和人员也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政府应当加大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满足“候鸟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第四,加强对“候鸟型”人才的关怀并强化沟通交流。政府和社会应当尊重“候鸟型”人才的知识和经验,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应当定期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人才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推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

4.4 构建“候鸟型”人才留用机制

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候鸟型”人才的留用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机制的完善,不仅关乎自贸港人才储备的稳定性,更是对自贸港长期发展的保障。对于“候鸟型”人才而言,他们往往是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特殊群体。因此,在留用机制的构建上,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加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候鸟型”人才提供科研、创新等项目的资金支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此外,完善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留住“候鸟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候鸟型”人才,应给予适当的荣誉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对于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候鸟型”人才,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推广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候鸟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政府和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和再教育活动,帮助“候鸟型”人才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满足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需求。同时,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可以为“候鸟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还能为“候鸟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5 结语

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对“候鸟型”人才政策的解读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候鸟型”人才政策的关注和分析,可以发现“候鸟型”人才政策存在缺资金、限年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本文从拓宽引进渠道、完善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构建留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在充分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为实现“候鸟”转“留鸟”,需要不断优化政策措施,为“候鸟型”人才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更好的留人环境。希望未来的海南自贸港能够成为人才聚集的热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候鸟型”人才“栖息”海南。

猜你喜欢

自贸港候鸟海南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奋楫海之南 扬帆自贸港
海南:以“大开放、大改革”促进自贸港建设“大发展”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