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理论模型与推进路径

2024-06-07丁翠娟

乡村论丛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字赋能理论模型推进路径

丁翠娟

摘要:探索基于数字赋能的乡村精准扶智既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举措,也是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核心元素、作用方式和运行机理构建了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理论模型,提出构建乡村精准扶智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召集专家等教育资源,精准宣传引导乡村民众主动参与平台扶智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生态支持乡村精准扶智全过程。

关键词:数字赋能 乡村精准扶智 理论模型 推进路径

*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022年重点项目“三峡库区乡村‘职教赋能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2SKGH57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职业教育涉农专业赋能乡村产业人才振兴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3XJA880002)。

2023年发布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同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也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尤其在数字资源尚未充分延伸至农村的情况下,探索基于数字賦能的乡村精准扶智,既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举措,也是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一、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一)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内涵

扶智指的是帮助群众懂得“既要苦干,更要巧干”的道理,获取职业发展的相关技能和智慧,并积极利用,从而实现能动地脱贫致富。精准扶智的概念于2016年首次被学界使用,有学者指出精准扶智表现为“三个聚焦”,对标新时期脱贫供给、人才培养和需求,全面、系统地分析、辨识相关影响因素,找出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让乡村地区青少年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赵兴龙,2019)。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后扶贫时代,精准扶智也进入2.0时代(文燕银,2020)。这一时期的精准扶智主要以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为对象,通过对不同个体精准匹配适合的服务内容,帮助提升技术技能、精神境界、文化水平、信息素养等,助力帮扶对象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需要,精准扶智应基于整体视角思考乡村帮扶对象智力建设问题,将扶智与乡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相结合,实现帮扶对象的整体覆盖。精准扶智涵盖乡村基础教育、乡村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具体内容涉及受帮扶人群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综合素质及能力等。由于扶智的范围广、受众多、强调帮扶的精准性与匹配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精准扶智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数字赋能精准扶智主要是综合利用数字资源,借助各类数字技术,精准对接帮扶对象,为其提供全面、综合、精准、适切、系统的智力扶持,最终实现精准扶智的预期目标,为乡村输入数字技术,提升帮扶对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生产、丰富生活的能力,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乡村现代化水平。

(二)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战略意义

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聚焦多方数字资源实现协同供给,为乡村发展注入“数字基因”,为帮扶对象观念转变提供可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数字聚焦多方资源实现协同供给。从手段上看,现有扶智供给手段包括技术技能培训、专家精准指导等。例如,针对帮扶对象开展的各类学历教育培养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可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乡村经济建设能力。还有针对农林牧渔业等的具体技术指导,如针对养殖业的技术指导,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突发难题,提高帮扶对象的养殖水平和能力。从形态上看,尽管精准扶智的供需相契合,但具体扶智过程中仍需精准鉴别、提升数字扶智水平。如部分地区虽然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在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做的工作不够,导致优质农产品积压,无法转化为帮扶对象的实际收入,这就需要加强数字化帮扶,将各类资源协同整合,提升帮扶的精准度。

第二,通过注入“数字基因”塑造发展新模式。通过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开展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技术改造和产业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等,实现生产与需求进一步对接,进而塑造一种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第三,通过数字赋能精准扶智加速观念转变。部分乡村存在的发展相对落后等现实问题,根源之一是观念上存在问题。部分帮扶对象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接受信息化转变的能力较慢,对新的技术手段不感兴趣,难以使用数字技术,不能适应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数字赋能的乡村精准扶智能有效帮助民众普及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应用能力,以消除“数字鸿沟”,将数字技术充分运用至生产生活之中。

二、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理论模型及实现要义

(一)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理论模型

为了清晰理解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实现途径,本文基于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具体元素、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图示化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从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具体元素来看,技术、数据、专家、机制是乡村精准扶智的核心。通过数字信息平台,聚焦乡村精准扶智技术、专家、资源并记录相关数据。技术指支持数字平台运行的相关技术,比如“大智云移”。数据指的是依托信息技术所能收集的相关数据。专家主要指服务乡村精准扶智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机制主要指支持专家参与乡村精准扶智的身份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等,是保持精准扶智长效化运行的基础。

从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作用方式来看,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首先需要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平台聚焦精准扶智的核心要素,实现整体协同。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是平台运行的支撑,也是精准扶智的工具。数据在乡村精准扶智中发挥串联性作用,通过数据能够找到恰当的扶智对象。专家是智力输出者,不仅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对受帮扶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还在使民众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数字化运用能力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扶对象则是精准扶智的中心,影响精准扶智全过程。机制则是保证精准扶智过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从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运行机理来看,数字赋能的乡村精准扶智,通过改变扶智资源对接方式而发挥作用。传统扶智工作呈现“人员随机、事件随时、过程不连续、帮扶不系统”的特点,参与专家难以与帮扶对象的具体需求精准对接。基于数字赋能的精准扶智,能够借助数字化信息平台、资源和数据,实现帮扶对象与专家的双向精准对接,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化指导。同时,专家参与精准扶智工作的时间被大数据有效记录,并可按照服务质量进行合理分级,为专家精准提供与其劳动付出相匹配的回报,实现真正意义的“劳有所得”,保障乡村精准扶智的可持续性。

(二)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实现要义

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既需要系统性的工作思路、依托数字信息平台建设,也需要大数据的精准赋能以及合理的专家激励机制,通过数字赋能精准扶智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

第一,基于四种思维建设数字平台。乡村精准扶智数字平台建设需要系统思维、计划思维、开放思维、数据思维。从系统思维上来讲,乡村精准扶智中帮扶对象的需求表现多样,既包括基础性知识学习的需求,也有对相关技术技能的精准需求,还有“志气”“情感”“价值观”等需求,是一个多元交织的系统,需要用系统性思维解决相关问题。计划思维指的是在平台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整体运行的趨势,与资源同步配套成长。开放思维指的是平台的建设能迭代、能拓展、能优化,保持平台的灵活性。数据思维指建设精准扶智数字平台要有数字意识,按照数据需求、数据获取、数据使用等基本逻辑,支持平台发挥“扶智对象精准查找、扶智方案精准设计、扶智过程精准控制、扶智结果精准呈现”的效能。

第二,大数据精准赋能。“数据达到一定量后,各种相关关系、关联关系、预测能力逐渐显示出来”,精准扶智需要大数据实现精准赋能。首先,大数据整合过往经历、需求信息等,形成帮扶对象的完整画像。其次,跟踪受众不同阶段的能力需求和资源需求,通过及时反馈、过程路径准确设计等数据要素发挥作用,实现过程精准。最后,依托大数据对帮扶专家工作进行方式上的调整,实现结果的精准呈现。

第三,合理的专家激励机制。专家在精准扶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为关键,构成了精准扶智的“供给侧”,专家队伍的组成结构和专家的能力、服务的意识等决定了整个运行体系建构的成效。因此,需构建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核心是“通过调动事务相关的积极性,实现事务本身的整体功能”。可将其纳入各类人才计划的规划内容中,把参与乡村精准扶智的成效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专家参与乡村精准扶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对参与乡村精准扶智的专家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支持其获取与其劳动投入相当的回报。同时,支持专家以“智力投资”形式参与乡村小微经济体,实现“以智入股”,分享扶智成果。

第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数字赋能为乡村精准扶智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提升了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赋能的乡村精准扶智遵循“以农为本”的价值理念,借助数字手段,按照精准扶智的逻辑框架,整合乡村各类资源,有机对接帮扶对象的需求和帮扶者的供给,实现精准扶智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质人才,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三、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推进路径

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需要构建乡村精准扶智数字平台助力乡村教育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整合专家等教育资源,精准宣传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数字扶智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数据生态支持系统,持续推进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

(一)构建乡村精准扶智平台助力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的起点,数智时代构建精准扶智数字平台是完善乡村教育体系的关键。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基于对乡村教育体系的改造,实现扶智资源与扶智对象的精准对接,形成信息准确流通、虚实融合、个性配套的乡村教育体系,服务于乡村整体发展,实现扶智过程的精准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在精准扶智数字平台建设中,政府需要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担当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使命,组合各类技术资源,服务以乡村教育为核心的精准扶智。在数字平台建设上,根据精准扶智的要求,嵌入扶智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和个性倾向等相关个性化特征数据信息。在组织形式上,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和高等院校基于数字平台的合作,既考虑技术层面的扶智便利性,又考虑学与教上的参与舒适性。在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农村教育的现状,支持各类数字技术的整合和嵌入,实现参与便利、投入准确、过程舒适等目标。同时,按照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其他在线学习平台、农业技术教育平台、精准扶贫平台等形成对接,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使之服务精准扶智平台建设和乡村发展。

(二)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汇集专家等教育资源

乡村扶智工作虽然是一项公益性教育,但对一些特定区域的特殊帮扶需求,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汇集专家等教育资源,支持专家提供精准帮扶以提高帮扶的匹配度。例如,针对乡村帮扶者普遍需要的提升知识水平、提高社会治理参与能力、掌握与乡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等,可以通过一般性帮扶手段,提升受帮扶群体的整体水平。但是,对于个别需求则需精准扶助以提升帮扶效果。政府可以通过购买专家服务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提供“一对一”指导。也可以引入志愿者团队或者科技特派员队伍,对帮扶对象进行指导,并为帮扶对象的技能提升、相关知识的获取等提供支持,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补充。

(三)精准宣传引导乡村群众主动参与扶智平台

乡村精准扶智不仅需要帮扶专家的精准指导,也需要帮扶对象主动参与,并与精准扶智数字平台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帮扶对象参与到精准扶智数字平台建设之中。一般来说,由于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广泛性等特点,主流媒体应当成为宣传引导的主要通道。通过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是“现代社会形成和改组所依靠的物质和组织手段,进而决定了其必须承担治国理政、舆论引导的作用”。同时,在数字化时代,各类自媒体、视频平台,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引导渠道。除此之外,平台需要加大自我宣传力度,鼓励帮扶对象积极分享体验,帮助更多的人理解精准扶智数字平台的工作、熟悉平台的流程,实现信息的“外溢”,促进更多的人接受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四)建立完善的数据生态系统支持乡村精准扶智

在乡村精准扶智过程中,数据是实施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基础,是乡村精准扶智整体运转的“原材料”,是数字赋能乡村精准扶智的“催化剂”。帮扶对象的精准查找、过程的精准支持、结果的竞争呈现等均需要数据支持。从来源来看,乡村精准扶智的数据来源包括社会生活数据、教育体系数据、帮扶平台数据。社会生活数据指的是在社会生活生产中形成的数据,如消费数据和生活习惯、时间分配数据等,这些有利于形成对帮扶对象的整体概念,也是开展精准帮扶的前提。教育体系数据指的是学习者的过往学习经验,包括学习者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这是专家设计沟通方式、途径、内容等的基础。帮扶平台数据指的是使用数字平台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既可以通过有效整合,为学习者的后续教育制定可行帮扶计划,同时也是形成平台整体效益,评估帮扶效果、支持专家薪酬发放的重要依据。总之,精准扶智的过程实现,不仅依赖过往数据,同时也需要精准扶智数字平台收集帮扶对象接受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形成数据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3-12-01). 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13-12-01).http://www.gov. 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3]劉合光.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关联[J].改革,2017,(12):36-38.

[4]徐晓兵.精准扶智助力精准扶贫[N].兰州日报,2016-05-12(004).

[5]赵兴龙.精准扶智:内涵与典型实践的探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9,(07):1-8+92.

[6]文燕银,陈琳,张高飞,等.教育扶贫新阶段:精准扶智2.0[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05):52-59.

[7]赵旭东.文明的固化与信念的变异——围绕华北乡村庙会中龙观念转变的再思考[J].思想战线,2011,37(04):61-66.

[8] 吴南中,夏海鹰.教育大数据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6):82-87.

[9] 卢跃生,江涛,李玲,等.在线学习培育机制理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61-66.

[10] 胡正荣,李荃.智慧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传播效果的提升路径与评估体系[J].新闻与写作,2019,(11):5-11.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赋能理论模型推进路径
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路径
让“数字”为“两业”融合赋能
数字经济赋能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
数字化赋能出口型跨境电商的价值共创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间接技术进步效应的获得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老年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构建和验证
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分析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