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寻流光
2024-06-07刘悦平
刘悦平
又是一年春,金陵曾经的日夜笙歌、车水马龙早已不见,只留下如织的游人造访秦淮河畔的乌衣巷,我便是那造访者之一。“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曾经的乌衣巷早已于商业化浪潮中衰落,留下的仅有寻常巷陌与世俗的喧闹,只道“流光容易把人抛”。
走出乌衣巷,我搭乘一辆公交前往秦淮河——那个曾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傍晚的秦淮河风景迷人,近处的河面被涂上淡淡的绿色,远处的则晦暗许多,看上去像带有波纹的翡翠。如果将这夜色中的秦淮河比作珠链,我想,那一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宝。
两岸灯火阑珊,定睛看去,河畔纷纷点起了红灯笼,灯光倒映在水中,宛若浮在水面上的发光藻荇,具有婆娑的质感,在水底投下斑驳的碎影。素月洒下轻盈的光辉,与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抬头仰望,江南水乡的夜空仿佛比城市的更近些,又更真切些,我好像领悟了王安石笔下的“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想同张孝祥一起“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如此美景,只可惜排队坐船的人多,我无法近距离观赏。次日清晨,我又前往秦淮河,只为一睹其芳容。雨中的秦淮河是一轴略有褪色的长卷,游船画舫并列两岸,歌楼舞榭鳞次栉比,似一首凝固的音乐;伫立于岸边的白鹭等水鸟扇动翅膀、飞向天空,如一首流动的乐曲。
船驶过文德桥,素有“秦淮分月”的景观映入我眼帘,桥上刻有方形的图案,被时间掩埋,已看不真切;船驶过武定桥,只见云雾缭绕,似是在诉说无尽的古意。
在桨声灯影中,船到达了中华门,曾经的一幕幕历史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秦淮河承载着千年风雨,承载着《后庭》遗曲,承载着六朝历史,承载着悲风下朱敦儒的淚,承载着中国人的血脉与记忆……如今,祖国大陆已经统一,不再有中原战乱、簪缨四散,不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动荡时局的黑暗,不再有多个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多少六朝兴废事,如今化作渔樵闲话。
千年秦淮,流光依旧,古时如此,未来亦如此,流动不止,生生不息。
●点评
习作通过描写不同时间段的秦淮河景色,将古色古香、意蕴悠远、美不胜收的金陵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小作者对秦淮河、对金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全文运用移步换景法行文,将秦淮河的景色与厚重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展现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读后令人回味。
【作者系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学生,指导老师:徐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