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方法
2024-06-07张宏伟
作者简介:张宏伟(1973—),男,本科,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摘 要:创新能力是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关键能力,是在艺术领域中自主表达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策略,导致学生被动地进行模仿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过于缓慢。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美术教学优化对策,需要挖掘全新的教学素材,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美术赏析,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创新创造经验,促进创新创造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4-0117-04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进行艺术实践时产生的独创性观点。这种思想是促进学生思维运转,并表达差异化观念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高职美术教学存在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学生更多地进行模仿训练,无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具体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十分必要。
一、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升华学生的审美取向
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形态,其能够突破思维框架,发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而全新非常规的思考方式,能够推动艺术创新的产生。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创造能力的产生依赖个体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升华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
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创新能力是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美术创作实践而言,以全新的艺术观念为指引,使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使学生主动地展开思考,不受外部条件的约束,从而打破常规,探索出全新的艺术发展路径,更为自由地进行艺术化的表达。
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在艺术创作的进程中,学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面临着较多的难题和挑战。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使他们进行独立分析,通过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快速回应,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在挑战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升华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现阶段,美术人才不但需要专业素养和艺术功底,还需要结合社会环境和大众需求完成审美标准的判断。而学生具有独立性的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有助于其在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中,将个人的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完成更为真实的艺术表达。
(二)彰显个性,赋予美术作品生命活力
青年学生作为成长于新时期的群体,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审美观点、学习经历,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创新艺术元素,可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方面,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在探索艺术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和品鉴艺术作品,了解其创作理念和艺术展示形式,从而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学习和艺术创造的自主性。[1]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开展实验,利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赋予美术作品生命活力。创新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需要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品质。而在长久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能够了解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元素,并在创新的实验中,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个性化地完成艺术创造。可以使学生将认识现实事物的能力,转化为艺术创造力,通过各种审美元素的创新设计,赋予美术作品生命活力。
二、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理论脱离实践,制约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一是不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美术作为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需要专业技法和艺术能力的支撑。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促成学生的创作,多开展实践训练,在课堂上缺少对美术历史、美学观念、创作方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对美术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不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无法快速解决问题。二是理论难以联系实践。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上,很多高校采用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設置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技法的练习,而缺少课外实践活动项目,造成理论课与实践融合不紧密,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缓慢。三是教学资源开发不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面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合适,盲目地选取网络中下载量较多的短视频和艺术素材,缺少对资源质量的分析与审核,导致学习资源质量较差,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2]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是接触到艺术理论,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难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若缺少人才培养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内容,使美术教学出现教学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不但使美术学科的建设速度过慢,也导致学生在创新发展中难以实现突破。
(二)以模仿训练为主,缺少创新实践的动能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美术专业课程依赖于传统的教学资料,缺少主动创新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对前沿艺术思想、艺术潮流展开探索,使教学内容延展性不足,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条件上面,美术创作需要利用特定的工具和材料,很多学生因为设备的限制,只是进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或模仿,无法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介绍和讲解经典美术作品为主,以模仿训练为手段,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与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理解能力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在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绘画技巧,忽视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3]学生只能在模仿训练中,还原艺术作品的外形,难以模仿艺术的意境。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自身的个性与创作者存在较大的差异,一味让学生进行临摹训练,会使学生习惯隐藏自己的个性,难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作品,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完成真实的表达,学生体验不到艺术创作的美好,逐步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限制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高职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美术资源库,推进美术课堂高效开展
在新时期背景下,借助高职美术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要贯彻落实创新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美术教育理念,整合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性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融入课堂。借助更加丰富、新颖且多样的美术教育内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其美术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基于此,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应积极建立完善且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库,为美术教学活动创新开展提供更多资源支持。[4]首先,要紧密围绕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图片识读、艺术表现、审美观、创新力与文化表现等培养要求,搜集、积累大量美术教育资源,建立美术教育资源库,更新和删除重复率较高、共享效果差、陈旧落后的老旧教育资源。鼓励美术教师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职业经验,紧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情况,建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资源库,采取区域合作的方式,搭建高职美术教育开放共享资源库。以更好地丰富教育资源和素材。其次,要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引导其高度重视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和借鉴。结合具体美术教育内容、大纲和目标,深入挖掘互联网平台中具有参考价值的美术资源,将其整合制作成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拓展性美术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能够更好地活跃美术教学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让学生在新的美术资源带动下产生足够的创作欲望和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创新。最后,教师应紧密结合每位学生的美术素养形成情况、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要求,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选择与学生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拓展型美术教学资源,并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按个人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美术学习资源。以此来保证教学资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切实提升美术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积极开展美术赏析活动,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开展美术赏析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赏析和文化研究,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优质艺术家的知名作品,组织进行美术赏析,鉴赏、学习各种艺术形式与风格,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美术创作经验,开阔视野。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不同美术语言形式下形成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动力。美术赏析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养与美术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开展多样化的美术赏析教学活动,为学生开辟一条赏析美术的通道,不断增强学生美术赏析能力。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美术赏析能力,学会如何欣赏美术、感知美术,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追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力。首先,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深入互联网平台,结合本节课程的美术教育重点,广泛搜索与之有关的美术名家作品,将其整合制作成5—10分钟的教学课件,配合播放背景音乐烘托美的氛围,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共同赏析美术经典作品。[5]在欣赏过程中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可选择在播放视频前提出学习问题,如“你能通过这幅作品看出什么?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这幅画作的创新思路表现在哪里?”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作品,引导学生自主深挖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美学元素,保证美术赏析的有效性。其次,当学生欣赏完美术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指导学生在临摹过程中适当融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结合自身情感进行创作。有利于学生在完成练习任务之余,感受和吸收艺术作品之中的精华,并逐渐增强自身创新创造能力。
(三)重视引进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美术创新热情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通过积极转变传统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引进多样化教学手段,构建轻松、和谐的美术课堂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欲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探索美术内容,促进学生艺术水平提升。第一,采取案例导入教学法,借助现代化与数字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之有关的美术作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相似点,对作品优劣势进行精准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不同作者的思想差异、能力差异,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表达。第二,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超常规思维为目的,设计一些创意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探索事物背后潜在意义和想象空间,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创新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将其绘画出来,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个人创作想法和思路,供其他学生借鉴、观看、共享和点评。[6]第三,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角色扮演、创意绘画等形式,进行艺术表达与故事创作,充分锻炼自身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可提供一些创作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尝试新的美术绘画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第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加强对绘画作品的记忆与理解。比如,在教学“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相关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形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包括书籍装帧平面、包装平面等作品中的字体设计形态,感受不同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创设真实设计情境,为学生详细展示字体艺术在平面中的多种设计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对比分析,更好地理解不同字体的设计技巧,增强其知识储备,开阔视野。
(四)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训练中,逐步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达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职美术课程改革中,应注重美术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创新与创造。如在教“绘画的色彩”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重点,提出“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是谁在影响了色彩的变化?如何区分冷色调和暖色调?艺术家如何驾驭色彩并创造迷人的色彩效果?”等相关学习问题,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自主实践、操作、演练,结合这些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在作品中达到最好的色彩效果。可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与锻炼空间,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7]如组织学生共同建立创意工作室、藝术实验室和展览空间,开展各种艺术大赛、创意项目与社会实践。并引导学生将实践成果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供教师、学生点评打分,评选出最佳优秀作品,给予实质性奖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鼓励学生多路径、多渠道进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创作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支撑学生艺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在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逐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艺术创作更具有个人的特色。目前,美术专业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理论难以联系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过多地进行模仿训练,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能快速提升。对此,高职美术教师需要完善美术资源库,并引进多元教学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艺术完成个性化的表达,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创新思维得到快速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邓超华.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与职业素养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五). 广州: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186-192.
[2] 符彦纯,佘雨波. 艺术技能表达与大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以医药类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2(29):173-176.
[3] 王晓蕾. 高校美术教育中创新表现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以国画专业为例[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6):48-50.
[4] 唐清华. 《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 建筑学报,2020(07):125.
[5] 汪蔚. 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1):87.
[6] 付琳,汤瑾瑜. 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提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3):204-206.
[7] 郑益乐. 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民族教育,2010(06):6-8.
(荐稿人:张桂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