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琼:用奋斗的青春告白祖国
2024-06-07王瑞红
王瑞红
今年3月5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三冠王”杨洪琼受邀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作励志宣讲报告。在报告中,杨洪琼以“奋进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为主题,讲述了自己不屈服于命运,勇于走出大山,不断挑战自我,在人生的赛场上不认命、不服输、不停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夺冬残奥会“三冠王”的励志故事。同时她还讲述了自己走下体育赛场,成为一名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在人生的第二个赛场上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奋斗历程。
为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今年春节期间,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梅花在冬日的暖阳下吐蕊绽放,花间蜂蝶纷飞,小鸟枝头觅食。中共党员、云南省政协委员杨洪琼刚刚完成会泽县第一中学校的宣讲活动,正在赶回曲靖市内的路上。自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勇夺3枚金牌后,宣讲残奥会精神成了杨洪琼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杨洪琼介绍说,她之所以为孩子们宣讲残奥会精神,是因为自己要把宣讲活动当作一项激励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公益事业去做,让孩子们从残奥会精神中汲取拼搏向上的勇气和奋斗精神。
杨洪琼1989年9月20日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钟山乡狗街社区居民委员会安居村。父母都是农民,她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因为家贫,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穷人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老大,杨洪琼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在读书之余,还要生火做饭。在她13岁的一天,杨洪琼和往常一样到山上去背柴时不慎跌落,从山坡上摔了下来,她呼救了很久,直到村里邻居上山,听见喊声,才把她背回家。当时,父母没在家,由其二伯背到医院就诊,因为当时乡镇医疗水平不高以及耽误时间太长,杨洪琼损伤了脊髓,致双下肢瘫痪。
脚不能行走,成为残疾人,这无疑对少女时期的杨洪琼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有许多梦想,但冰冷的轮椅打断了她的诸多美好之梦。难道就一辈子待在轮椅上当个废人?成为家庭的累赘?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杨洪琼对赶回來的父母提出要继续读书。父母看着一脸倔强的杨洪琼,同意了她的想法。在基层残联的引导推荐下,2012年9月,父母把她送到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服务的云南省华夏中专读书。在这里,她结识了很多和她同样遭遇的同龄人,在同伴和学校的帮助下,她慢慢地拾起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改变始于体育。杨洪琼进入学校学习后,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开启了新的人生。从残疾人举重到轮椅篮球,参加的比赛项目在变,但她多次获得奖牌。2018年,当跨界跨项选拔北京冬残奥会备战集训队的机会摆在面前时,她抱着好奇的心态报名参加,开始“跨界”到了越野滑雪项目。“一开始不管是冬训还是夏训,摔跤最多的就是我。队里教练还给我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我觉得还很好听。后来,教练解释了我才知道,他说的是每天必摔一跤,因此才叫‘杨每跤”。杨洪琼打趣地说道,当时自己暗下决心,今天摔的坑,今后一定要用奖牌来填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训练,杨洪琼实现了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三冠王”成就,她一人包揽了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3个项目的金牌。“我以前是一个性格内向、胆怯的一个人。自从走出家门,接触体育后,它改变了我的内在和外在。比如性格,以前在人多的地方,我基本上都是一个‘小透明,很少开口说话。正是体育给我的思想上、精神上带来很大锻炼,尤其是意志力方面,它改变了我的精神面貌。现在,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处理事情的思维都不一样。”杨洪琼充满收获感地自我评价说。
干惯农活的杨洪琼身体素质较好,在成为残疾人运动员后,参加过许多次残疾人运动会。2014年参加省运会举重获第二名,2015年参加全运会轮椅篮球获第八名。2017年大专毕业后,杨洪琼继续从事残疾人体育运动,2018年参加省运会获举重第二名,2019年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全运会轮椅篮球赛获第三名。举重和轮椅篮球两个跨界很大的项目,杨洪琼都能胜任,无不显示出卓越的运动天赋。但在天赋的背后则是汗水,不同的训练要求,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她能坚持下来,能“吃苦”是她的一个重要标签。用杨洪琼的话说,自己是从小苦惯了的人,吃这点苦算什么。
走在充满希望的道路上
人生中有高光时刻,相对而言就会有低谷时期。而杨洪琼的低谷时期,漫长而残酷。她所在的村子,四周都是高耸的大山,四季气候宜人,每年春天都会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是杨洪琼从小的梦想。刚受伤致残时,她把自己关在家中,拒绝和外界接触,整个世界就是院子上方那片小小的天空。
在这样一种梦想被击碎的困境下,家庭给了她无尽的爱与包容。杨洪琼父母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却从未因残疾而将她视为负担。“他们白天出去干活,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来房间看我。我晚上不敢自己睡,爸妈就轮流陪着我,他们白天要干那么重的活儿,晚上也睡不好,身体根本吃不消……”说到这里,杨洪琼红了眼眶,“我当时只有满满的无力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怎么样才能报答他们。”倏忽间,8年过去了。时光在父母鬓角添了白发,也让杨洪琼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杨洪琼意识到,再这样封闭下去,自己这一辈子就望到头了,更何谈报答父母?为此她在心里暗暗叮嘱自己:“我一定要去读书。”主意拿定之后,杨洪琼在手机上拼命搜索各种残疾人能做的事情。最终,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服务的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的信息出现在她的眼前。“去看看!哪怕学校不收,也算坐了趟火车,进了趟城。”学校决定接收她后,这位曾经失落的女孩慢慢找回了自信。
进入学校后,杨洪琼凭借着乐观的心态,为自己的命运争取到了转折之机——她在运动会上的表现被教练看中,被教练选为举重选手,并被举荐参加了省残运会;后又被省里的轮椅篮球队教练看中,经过一番苦练,由于成绩优秀,参赛后获得在天津市举行的全国残运会铜牌;最终,幸运从天而降,她获得加入国家越野滑雪队的机会。从此,杨洪琼的生活开始变得明亮起来。作为一个南方姑娘,在加入国家越野滑雪队之前,杨洪琼几乎没怎么见过雪。自己没怎么见过雪,却成为滑雪运动员,这让杨洪琼一万个没有想到。
2018年, 杨洪琼已经29岁。她通过中国残联组织的跨界选才进入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进入滑雪队后,杨洪琼从零起步努力练习高难度滑雪项目,练习这些难度很大的项目,杨洪琼一半是因为对雪的好奇,一半是为了挑战自己。对于一个大龄运动员来说,这需要胆量与勇气。第一次集训来到大连,在训练场上,她没有看到期盼中的雪,难免有些失望。“雪看不到了,那就专注训练吧”,她自我安慰。训练时,因她经常摔跤,队友喊她“炸药包”。“摔跤我不怕,我在哪里摔倒,我就要把哪儿碾平。”一次次摔倒没有吓退杨洪琼,反而让她越战越勇。
就像她的一个教练说的那样:“对于滑雪而言,杨洪琼没有天赋,但她胆子大,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在她的人生里就没有‘不行这两个字,这也是教练组最看好她的一点,她的成功离不开这股劲。”她的队友袁明寿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只要认准一件事就一定会坚持把这件事做好,队友们都很佩服她这股韧劲。”2019年和2021年是杨洪琼最艰难的两年。进队一年多,成绩在队里面属于中下水平,加上年龄也老大不小,她的母亲不止一次对她说别练了,回老家找个人嫁了安心过日子。但杨洪琼则信心满满地坚持说:“我一定要坚持到底,以后如果成绩不好,我也不会后悔。”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杨洪琼的坚强与自信终于为她换来丰硕的成果。在第13届北京冬残奥会上,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镌刻在她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上。高光时刻筑起了她人生的新高度,也筑起了我国冬残奥运动的新高度。在比赛中,她一人包揽女子越野滑雪长、中、短距离(坐姿)比赛三项金牌,成为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三冠王”。在闭幕式上,她以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身份亮相,鲜红的旗帜在轮椅一侧高高飘扬。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并作为冬残奥会体育代表团代表,来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前发言。
杨洪琼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一鸣惊人。从喜欢读书的懵懂孩子,到跌落至暗时刻的花季少女,到走出绝境的开朗姑娘,到与体育运动结缘,再到北京冬残奥会上的自信与成熟,她的老师、教练和朋友都未曾料到。当杨洪琼得知自己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代表冬残奥会体育代表团发言时,激动、自豪难以言表,她说:“在那个神圣而光荣的时刻,我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了所有参加冬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正是祖国的繁荣富强,能够给予像我一样的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冬奥赛事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员有机会、有底气在国际赛场上实现梦想。”
杨洪琼深知,一个人想要走向高光时刻,唯有依靠强大的祖国才能实现梦想。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自内心地说:“我深深觉得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才有机会、有底气在国际赛场上实现梦想,今后,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为他人送去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杨洪琼发自肺腑的声音。在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组比赛中,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杨洪琼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祖国万岁!”这是她最真诚的情感释放,因为在她心里,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自己的成就,作为一个残疾人,能够走向人生的精彩,是祖国为她创造了条件,输入了力量。
体育教会了杨洪琼“人有无限可能”。在处于低谷的日子里,她也时常想起自己的过去,想起了那个曾经把自己封闭了多年的孩子是怎样重新走出“心门”的。最终,杨洪琼从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上训练场的她,把得失看淡,敞开胸怀去接纳得与失,训练成绩越来越好。“面对强大的对手,在赛场上出发那一刻,我就没有考虑自己是否能得冠军,只是不断鼓励自己,努力做好每一個动作。”杨洪琼说,对于这次冬残奥会上的成绩有点出乎意料,或许是自己心态比较好,控制好了滑雪的节奏,只要努力就行。“只要努力就行。”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她拼出了高光时刻。
杨洪琼还是一个有孝心的女儿。拿到第一枚金牌的当晚,她打电话向父母报告喜讯时说了一句:“今后,我可以养你们了!” 杨洪琼之所以对父母这样说,是因为她伤残后吃了许多苦,父母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杨洪琼伤残后不能上学,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活蹦乱跳,不能出门,饭菜要母亲端到床上,大小便要母亲帮助解决,一切的一切都彻底改变了。“家里穷,我连一张轮椅都没有。我开始自闭,不跟任何人说话,就这样躺在小床上日复一日地煎熬着。如果没有父母的照顾,就没有我的今天。”那些辛酸又难堪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因为运动员身体的特殊状况,相较于冬奥会,冬残奥会最大的“看点”未必是比赛的激烈,更多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把冬残奥会每一位运动员的生平摊开,都是一段破茧成蝶的故事,他们在冰雪赛场上的每分每秒,几乎都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向阳而生,逐光而行。“不怕山高,只要我们心里有光,有爱,不放弃,我们总会等到外面的阳光照到我们身上。”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发言,这句话是她说得最多的话。她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舞和激励更多残疾兄弟姐妹,能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拥有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绽放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