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探究

2024-06-06薛瑾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高校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202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高校自此纷纷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中国音乐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教育内容,蕴含诸多思政内容。想要持续推进高校“三全育人”要求、贯彻“大思政”教育战略,“中国音乐史”教学必须实现转型创新,做好课程思政实践,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才。文章针对“中国音乐史”的教学特点进行阐述,挖掘“中国音樂史”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指出“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探究“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中国音乐史”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1-0057-04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紧张,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问题。深入贯彻“大思政”教育模式成为高校育人的核心,更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关键。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应紧密契合当前人才教育趋势,从学科建设、队伍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史知识的基础上,感知音乐史知识背后的德育元素,使学生实现知识与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确保“大思政”教育工作稳定、持续发展。

一、“中国音乐史”内涵与教学特点

中国音乐史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风格、演变、影响的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古代中国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内容。学生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背景、演奏形式等知识,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欣赏中国音乐的艺术价值,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具有历史性、艺术性、德育性的特点。

其一,历史性特点是指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至现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从而将音乐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1]同时,历史性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二,艺术性特点是指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可以欣赏和理解中国音乐的艺术价值。教学注重解析古代至现代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形式结构以及音乐家的美学追求。此外,通过学习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和音乐家的个人经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提升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

其三,德育性特点是指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人文价值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绪表达能力。[2]同时,教学中也可通过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

二、“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内容

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蕴含了诸多思政教育内容,常见的思政内容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中国音乐史课程通常强调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性和价值,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学生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并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3]例如,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作为抗日战争期间的代表作之一,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民奋勇抗击侵略者,蕴含爱国精神。通过向学生阐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事件,可以唤醒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感受爱国情怀、弘扬国家意识。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包括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等价值观念,并通过学习音乐家们创作的歌曲、交响乐以及流行歌曲等传达这些价值观念。[4]例如“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领航时代》这首歌曲,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谱写的,展示了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通过教授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并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三,文化自信。中国音乐史教学致力于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通过学习音乐家的作品和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从而增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自信,并展现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5]例如“中国音乐史”教学涵盖诸多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将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唐卡歌、壮族的山歌等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课堂中,通过播放音乐、观看音乐表演视频或现场演示,学生可以听到这些民族音乐中独特的声音和节奏,感受其中蕴含的浓厚民族情感。

三、“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课程思政实施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和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了音乐的演变、创作风格以及音乐家的生平事迹等内容。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能够了解中国音乐的丰富性,以及音乐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其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可以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提升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学生还能通过学习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技巧,培养自己的音乐才能,成为具有艺术天赋和技巧娴熟的音乐家。

其二,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特点和价值观,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国家文化认同感,还能使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6]

其三,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音乐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学生学习音乐史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历史、文学和哲学等知识。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将更加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中國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并探究中国音乐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其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7]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在各种社会背景下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

其二,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将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了解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将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自豪感,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其三,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学习中国音乐史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和民俗文化,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深入地学习与探索后,学生将更加珍视自己民族的音乐传统,并积极参与传承与发展,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三)有利于促进“中国音乐史”教学创新

其一,思政教育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技巧的培养,思政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通过思政教育,教师可以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教育中的艺术、文化因素融入音乐课堂,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史。

其二,思政教育还可以帮助教师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技法的传授。[8]而受思政教育影响,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中国音乐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其三,思政教育还可以促进教学材料的创新。传统的音乐教材往往偏向于技术性的训练,缺乏对音乐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解读。思政教育可以引入更多富有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和材料,使学生更好地领会音乐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中国音乐史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四、“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中国音乐史”德育知识教材编排

“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全面挖掘现有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更新教材,引入丰富多样的德育资源,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其一,挖掘现有教材德育元素。邀请专家学者,结合现有“中国音乐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德育内容,分享德育理论与实践,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其二,更新教材并引入德育资源。动态更新与德育知识相关的教材内容,审查、整合和更新教材,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音乐作品、音乐人以及相关历史事件,注重文化自信、品德培养和社会责任教育。[9]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音乐史中的艺术家、音乐作品以及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国音乐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通过介绍优秀的中华音乐作品和演奏家,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感。其三,引入现代社会问题案例。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现代社会问题与中国音乐史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完善“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组织管理机制

科学完善的教育组织管理机制,是确保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基础。其一,建立专门的教学组织机构。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估“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组织机构。明确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如强调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文化自信,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确保指导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其二,制订科学的课程大纲。建立科学的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习音乐史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思政教育。其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思政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其三,定期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和督导。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课程的督导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通过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搭建“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线上教育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想要真正拉近学生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距离,就应该结合“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搭建信息化线上教育交流平台。其一,选择合适的平台。选择稳定性好、功能齐全的线上教育交流平台,例如视频会议工具平台、在线讨论平台等。选择一个可靠的、功能全面的在线教育平台,确保其具有支持多媒体交流、音视频教学和在线讨论等功能。其二,创建课程内容。为课程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视频等,确保内容充实、有针对性,并按照课程进度进行总体部局。结合“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建一个专门的课程群组,供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课程相关内容。其三,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将“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资料上传到平台,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查看和下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参考资料、学习指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内容。其四,创新互动交流机制。为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课程设定互动交流机制,例如在线讨论、小组讨论和在线辅导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四)丰富“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实践教育活动

通过丰富的课程思政实践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的过程中增强思政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其一,召开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从业人员开办讲座,深入探讨音乐对社会、文化、政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二,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音乐剧场、音乐博物馆等,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音乐与社会、艺术的关联,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观察力。其三,举办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演出、歌剧院欣赏等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加深对音乐与社会思想的理解。[10]有效丰富“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音乐史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中国音乐史”教学涉及诸多课程思政内容,科学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中国音乐史”教育发展,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文化自信。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中国音乐史”德育知识教材编排,在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搭建信息化课程思政教育平台,丰富“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实践教育活动,提高“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先永.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建构与教学研究[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8):76-77.

[2] 温小佳. 音乐育人,思政先行:高校课程思政融入音乐教学的路径探索[J]. 普洱学院学报,2022,38(02):115-117.

[3] 佟鑫.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音乐史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3(20):4-7.

[4] 郭正航. 课程思政在高校音乐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4):128-129.

[5] 闫昱.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研究[J]. 青海教育,2022(Z2):80-81.

[6] 梁超.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合思政素质教育发展新型音乐教学模式[J]. 中华手工,2021(02):146-147.

[7] 杨晓.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J]. 科教文汇,2022(03):93-96.

[8] 刘昱,黄虚怀. 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创新研究[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10):9-12.

[9] 李德敬,朱文琪,李晖.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音乐教育,2022(07):43-48.

[10] 吴迪. 以美育人育德与传统文化的弘扬——高校《钢琴音乐赏析》教学中的课程思政[J]. 当代音乐,2022(10):43-45.

(责任编辑:黄文波)

基金項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点课题“‘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JB1320362)。

作者简介:薛瑾(1981—),女,硕士,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少数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史高校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的三维策略
比较音乐学视角下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探微
当今日本学界视域中的中国音乐史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现状与改革的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