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民币在高校资助经费发放中的运用

2024-06-06张龙蒋锴平

今日财富 2024年14期
关键词:钱包合约财务人员

张龙?蒋锴平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相同,在未来的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2023年1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省稳妥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增量扩面。江苏省教育厅发文提出,积极探索具有教育特色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鼓励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将学生助学金及学校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资助经费等,通过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

高校给学生发放各类资助经费一直都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数字人民币的最大特点是智能合约功能和支付即结算特性,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应用,为高校学生资助经费发放提供了新的方式,高校也在资助发放方面有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研究了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现状、内涵、应用场景,同时分析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方式较传统发放方式的优势,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思路,探索了数字人民币发放应用的特性与可能性,这将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效率。

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现状

(一)数字人民币的定义

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2021年7月发布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明确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被称为数字人民币(e-CNY)。数字人民币特指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数字形式呈现的法定货币,由特定的运营机构运营,同时以广义账户体系为支撑,支持多种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和实物人民币价值相等,也拥有一样的法偿性与价值特征。

(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阶段

数字人民币最早的探索阶段起始于2014年,由央行组建了相关数字人民币研究组,主要致力于对数字人民币的基本框架,货币的发行与发行后流通的环境、关键技术、以及国际相关经验等相关研究。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设计阶段始于2016年成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其搭建了第一代原型系统。次年央行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始研发数字货币。2019 年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明确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最终,2020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完成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等扫尾工作。

试点试验阶段从2019年开始,央行开放了深圳、上海、苏州、雄安、成都、海南、长沙、大连、天津、西安、青岛、重庆、厦门、杭州、宁波、广州、福州、温州、湖州、绍兴、张家口、金华、北京等多个试点城市,涉及我国多个地区,同时将冬奥会、残奥会作为试验应用场景。试点地区常住人口超2.98亿,约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截至2023年8月31日,试点地区累计交易4.2 亿笔,金额1002亿元,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600万个。

(三)数字人民币的特征

中央化發行。数字人民币由央行负责发行和管理,具有高度的中央化特点。

法定货币地位。数字人民币具有与纸币等法定货币同样的法律地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作为支付手段使用。

可替代现金。数字人民币可以用于线上、线下的交易,与纸币等现金具有相同的支付功能。

匿名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者可以保持匿名,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反洗钱等,央行会对支付信息进行监管。

统计监测。数字人民币支持央行进行监测和统计,央行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情况来了解经济运行情况。

安全性。数字人民币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防伪能力。

可追溯性。数字人民币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被追踪和记录,有效防止非法活动和洗钱等金融犯罪行为。

便捷性。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无接触支付,无需携带实体货币或银行卡,方便快捷。

高效性。数字人民币的交易速度快,可以实现即时到账,提高支付效率。

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支持智能合约等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合约执行和条件付款等操作。

可监管性。央行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系统对资金流动实时监管,提高金融稳定性和防范风险。

推动金融创新。数字人民币的引入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数字人民币具有安全、便捷、高效、可编程等特征,其有望推动支付方式升级和金融体系的改革。

二、高校学生资助经费发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发放给学生的资助经费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补助、困难补助、各类退费等,特点是批次多、数量大、需要核对的信息量大。因此高校财务人员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单笔将资助经费打给学生。一般情况下,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的资助经费发放主要通过购买或研发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出相关信息,再将相关信息交由银行批量完成发放。曾经也有通过现金、一卡通等发放学生资助经费的方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此类发放方式因存在较大漏洞已经被淘汰。

在发放高校学生资助经费过程中,传统的银行代发存在三个问题:1.学校管理系统不完善。学校管理系统的优劣对于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统计的发放信息包括学生姓名、银行账号、发放内容、发放金额等,学校管理系统的优劣影响着相关信息的统计和记录,目前高校使用的管理系统部分工作可在线上完成,但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线下人工处理。2.学生信息不安全。学校在将信息传递到银行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可能被泄露或者滥用,也可能会存在信息外流或失真的风险。3.增加了财务人员的负担。学校将相关资助经费发放给学生时,学生银行账号情况各异,会存在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将相关补助发放给学生的情况。传统发放方式由于数据信息滞后,不能及时查看发放情况,需间隔时间再查询核实,财务人员再次发放,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三、应用数字人民币发放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场景特性

(一)实现数据共享

大多数高校的发放管理系统一般与学校收费管理系统并存,使用学校内部网络,只能由学校财务人员使用和管理,数据互通共享性差,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其他部门教职员工无法访问。财务部门仍然需要通过线下与其他部门沟通完成业务。与其他系统数据未共享也导致校内各部门只能各自为政,在工作上连贯性较差,相同的数据也存在差异。若实现数据共享互通,例如将学生学籍变动、信息查询等日常功能开放给校内二级学院、学工部门,将财务业务流程一体化,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原本需要线下完成的发放流程,可转为线上完成,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工作流程更为顺畅。

(二)实现银校直连

银校直联是通过与业务银行签订直连协议的方式,实现双方信息自由、安全交换。财务人员可以自助完成对其银行账户的查询、逐笔支付、批量转账支付等基本的业务操作,无需通过网上银行或者到银行柜面办理。这是一种银行服务手段,不但安全便捷,而且信息反馈迅速。银校直连从会计制单、复核、到银行支付的线上自动模式,出纳人员无需二次导出导入数据,实现管理与发放的一体化,减少信息化建设成本,体现了管理与发放相统一的特性。

(三)实现智能发放

智能合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95 年,几乎与万维网的出现同时。因奠定比特币基础而广受赞誉的密码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一词。从本质上讲,这些自动合约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其他计算机程序中的if和then语句。智能合约只以这种方式与现实世界的资产互动。当预先编程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就会执行相应的合约条款。

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能够实现发放的智能化。原本的发放需要核实学生的银行账户使用状态,若账户异常,就无法成功支付,需要财务人员重新核对后发放,工作流程复杂而且重复,不利于财务核算和管理。智能合约可以省去重复核对的过程,只要学生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可自动领取,真正实现财务智能化,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四)保障发放安全

使用新的支付形式发放高校学生资助经费,高校内部最关心的就是发放资助经费的途径与方式是否安全。数字人民币较微信、支付宝等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又由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其可靠性、安全性毋庸置疑,能够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根据《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所述,数字人民币使用的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了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因此,高校完全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

四、数字人民币在发放高校学生资助经费中的应用设计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江苏省实行试点,共有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十家银行可以选择。现以数字人民币钱包在招商银行注册为例进行应用设计。

(一)高校通过与招商银行合作共同开发管理发放一体化系统。一体化系统采用线上模式,通过云网环境、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打破数据壁垒,联通数据孤岛,将系统开放给学校教职员工使用。其中,学校财务人员负责管理和各类操作;二级学院学工科长、辅导员、班主任等可通过系统查询相关信息;发放经办人可通过系统提请发放。

经办人将学生学号、姓名、身份证号、发放内容、金额等信息填入一体化系統,并将相关材料交至财务部门,一体化系统自动匹配学生信息并核对。财务人员对相关信息和材料完成审核后,即可生成某一批次的发放。数据无需导出直接线上传到银行,相当于将银行柜面转移到高校,财务人员通过操作系统将相关资助经费发放给学生。

(二)学生通过姓名、身份证认证注册数字人民币钱包。完成实名认证后,在学校财务人员提交发放数据后,数字人民币已默认放入发放对象的“口袋”中,即其归属权已经转移,视同已经发放。通过系统一次性完成补贴学生名单提交,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发放;已注册招商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学生,可即时收到发放款项;针对未注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学生,招商银行智能合约约定,在其开通当日,可自动完成数字人民币的领取,无需学校财务人员再次核对与操作,能够大幅提高发放效率。

具体流程是,先由学校财务人员填写学生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并选择对应合约ID代发。系统针对要补贴的学生名单创建合约,约定定期执行时间发起代发操作。智能合约根据学生身份信息获取个人钱包ID生成合约,合约平台根据已有实名钱包清单,组合代发清单,给到代发系统,之后调用核心账务动账,通知智能合约动账结果。智能合约根据约定执行时间执行合约,获取新开学生钱包。根据学生身份信息获取个人钱包ID返回钱包ID, 合约平台根据已有实名钱包清单,组合代发清单给到代发系统。当合约中所有学生完成代发或满足约定的停止时间则将合约停止,最终扣取学校对公钱包或者对公账户代发到学生个人钱包。

(三)高校与银行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银行主要负责学生数字人民币账户开通、场景建设、硬件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软件与系统优化等具体工作;高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积极支持配合银行做好场景建设,配合软件系统设计与优化等;高校宣传、学工部门做好校内宣传,提高学生对数字人民币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接受度,为实现支付功能打下基础。

五、数字人民币在发放高校学生资助经费中的积极影响

数字人民币对高校助学经费发放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发放效率、安全性和监管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受助学生。

(一)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可以提高助学经费的发放效率和安全性。传统的现金发放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流转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泄漏和挪用风险。而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提高资金流转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确保助学经费能够准确、及时地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可以方便学生进行电子支付,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和效率。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数字人民币的收付,避免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和风险。此外,数字人民币还支持线上支付,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应用完成支付,无需排队等待,提升了助学经费发放的效率。

(三)数字人民币的推行也能够提高助学经费的监管和使用效果。通过数字人民币的记录和追踪功能,教育部门可以更加方便地监管助学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避免浪费和滥用。同时,学生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助学经费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果。

结语:

学生资助经费发放经历了现金发放、一卡通、委托银行代发等阶段,现在可以通过一体化系统发放到学生数字人民币钱包。这是网上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和应用的结果,虽然数字人民币发放的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但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成熟、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数字人民币完成支付结算是必然趋势,不久后必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校园应用环境。高校的财务人员也应以此为契机,寻求财务工作方式的转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以高质量的数字财务为支撑,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钱包合约财务人员
网上理财陷阱多 捂紧钱包别上当
钱包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钱包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看好你的钱包
合约必守,谁能例外!——对“情势变更”制度不可寄于过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