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研究
2024-06-06钟媛马晓婷张永创党林喆
钟媛?马晓婷?张永创?党林喆
本文从绿色低碳视角研究新疆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问题,探讨矿产业集聚主要模式,剖析新疆绿色矿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从绿色理念、绿色政策、绿色技术、绿色网络、绿色结构等多方面制定多元化的有效措施。对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制定绿色低碳产业政策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一、引言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引领新疆工作守正创新、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正在着力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将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新疆矿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作为新疆八大产业集群之一的绿色矿产业集群,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绿色循环发展来化解产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受损这对老矛盾。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倒逼下,矿产业发展转型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那么采用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模式,才能把矿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增强地方自我发展能力,助力新疆实现“双碳”目标呢?建设绿色矿山是手段,发展绿色矿业是过程,实现绿色矿业经济是目标,绿色低碳已然成为矿产业集群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方向和关键所在,在矿产业集群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中,强调“绿色”理念,使得矿产业集群在经历了“粗放”和“集约”发展以后,向着一种具有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益、高碳汇的发展模式前进。
二、新疆矿产业集聚主要模式
新疆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有纵向协作型、横向协作型、区位导向型和政府主导型四类,缺乏以绿色循环模式运行的循环经济型和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未来可以发展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或者是着力于绿色创新,注重资源能源集约化利用、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绿色创新的典型和模板——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三、新疆矿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矿产业集群缺少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新疆矿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目前,新疆矿产业集群缺乏低碳绿色循环模式生态布局,导致其发展不合理。新疆矿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赖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模式。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新疆矿产业集群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目前,矿产业集群主要依赖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使得新疆矿产业集群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剧了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集群缺乏密集合作网络,“网络关系”关联性弱
集群的成功发展依赖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良好的网络关系。然而,在新疆矿产业集群中,我们发现集群缺乏密集合作网络,而且网络关系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弱。集群缺乏密集合作网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合作机制的薄弱和合作项目的有限,这导致了集群成员之间的合作行为不够密集,无法形成良性的合作循环。其次,在新疆矿产业集群中,网络关系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这使得集群成员之间无法充分利用集群内部的资源和信息,难以实现共同发展。矿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一个问题,即集群中的企业倾向于形成刚性聚集,缺少柔性专精特点溢出效应和自组织性。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局限在特定的领域和产业链中,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这不利于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三)矿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差,单一线性结构附加值低
规模效应是矿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提升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新疆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规模效应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矿业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企业规模的不一致性,矿产业集群的规模较小。这导致了矿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的差异性,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优势,降低了整个矿产业集群的效益。矿产业集群的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矿产业为主导,这种单一线性结构使得矿产业集群的附加值较低,无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组合,缺乏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和跨界融合的机会。这也限制了矿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附加值提升的潜力。
(四)政府主导型集群模式,高度依赖政府,缺乏自主创新
政府主导型集群模式在新疆矿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在集群发展中过于依赖政府,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在组织层面上,政府主导型集群模式容易导致集群内企业发展的瓶颈。此外,在合作层面上,政府主导型集群模式下的集群缺乏密集合作网络,存在“网络关系”关联性弱的问题,限制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在经济效益层面上,由于过于依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往往停留在规模扩大和生产效率提升的层面上,缺乏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发展路径。这种单一线性结构限制了绿色矿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五)矿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网络化绿色服务体系滞后
矿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社会化服务和网络化绿色服务体系的支持。然而,目前新疆矿产业集群的社会化服务和绿色服务体系存在一些滞后的问题,缺乏全面的政策支持和专业的服务机构。这导致矿产业集群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此外,网络化绿色服务体系也存在滞后。网络化绿色服务体系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的绿色服务网络,可以提供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估、环境管理咨询等服务。然而,新疆矿产业集群的绿色服务网络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这导致矿产业集群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难以有效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限制了其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四、新疆绿色矿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一)綠色理念层面
绿色理念下的矿产业集群应该更加注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和利用。应该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应用,在矿业生产中推广使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矿产企业可以通过发展绿色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二)绿色制度层面
首先要制定针对矿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合作等。通过引导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益,推动矿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培养行业专门人才等方面制定专门的产业集群支持政策;建立绿色法规制度、绿色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各项低碳政策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企业的排污治理责任;其次,绿色标准的制定是推动矿产业集群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加强与环境、资源、能源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适用于矿产业企业的绿色标准。坚持政策引导、地方主建、示范引领,对绿色矿山实行国家级、自治区级管理,研究形成有利于矿产业绿色发展智能化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绿色矿山典型标杆企业;最后,加强绿色能源的应用,推动节能低碳发展。矿产业集群应该推广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绿色技术层面
一是要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高矿产业集群的绿色化水平。鼓励矿产业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链主”企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等部门,组建自治区矿产业创新研究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绿色数字化转型;二是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实现矿产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节水等技术升级改造,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建立绿色标准、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产业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加强对低碳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关键性共性技术创新。聚焦矿山安全体系智能管控技术、低品位选矿技术、低能耗冶炼技术、节能高效轧制技术、冶炼尾渣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加强重大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疆内落地转化。三是建立绿色矿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绿色矿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具备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绿色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绿色网络层面
一是打造绿色创新的虚拟矿产业集群模式,构建绿色矿产业的供应链网络,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技术、信息等的跨区域整合,间接并高效地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构建高效的集群外部网络关系,提升产业集群外部驱动力。要扩大集群的开放度,对周边地区形成知识外溢的效应。突出矿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突出专业化分工与互补;二是构建多元化市场网络,拓展向西开放深度。发挥国家经开区(试验区)优势,支持疆内矿业、冶炼加工企业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进出口铝、铜、镍、金等资源加工业,加强与中亚等周边地区矿业公司的投资合作,打造我国向西开放重要承载区;三是鼓励创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推进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以及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鄯善工业园区等自治区级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和能源资源交互利用,加强工业余热余压、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低碳链条,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绿色园区向近零碳、零碳园区升级改造。引导重点用能单位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对绿色工厂开展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督管理,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年度发展报告。在绿色工厂基础上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工厂。支持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构建上下游联动的低碳产业供应链,鼓励“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低碳方案,发布核心供应商碳减排成效报告。
(五)绿色结构层面
首先,提高矿产业各环节附加价值,扩大产业链增值效应及集群规模效应。改变集群内单一线性的产业结构,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升级机制,以集群式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变刚性物理聚集为柔性网络集聚,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绿色化,推动集群绿色效应的最大化;其次,要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矿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三基地一通道”建设为核心,紧抓新能源发展机遇,积极建设疆煤外运、疆电外送通道、中吉乌铁路等重大工程,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产品,加快壮大钢铁、电解铜、钛合金、锂电池等下游产业总量,带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金属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加快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和田火烧云铅锌矿等重点矿山开发,大力延伸铝、铜、镍、镁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高纯铝、电极箔、蓝宝石、铍铜合金、铝镁合金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再次,发挥矿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自治区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把矿产勘探、开采、加工、研发、物流、仓储、交易园区全部带动起来,使矿业园区成为一个辐射全国、连通中亚五国及欧亚大陆的矿产集散基地,形成矿产资源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最后,鼓励矿业企业向绿色低碳领域拓展,促进与其他产业協同发展,如新能源、环保技术等,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效应。
结语:
国家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领域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交通空间、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将是推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是打造区域品牌的重要途径。绿色矿产业集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矿业集群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