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正确解读教材文本

2024-06-06李菁

关键词:语篇语义文本

李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前,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析文本内容,包括如何利用文本的解读过程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解读文本的哪些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品格,采用哪种解读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此外,教师还需意识到不同类型的文本在解读中应有所侧重,如对话文本侧重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养,需要加强文本的语用解读;读写文本则更突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需要深入解读;故事文本因其内容本身往往会隐含较多的寓意,阐发解读是点睛之笔,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体验对话人物的情感,从语义到语用逐步解读对话文本

学生能在生活中自如应用对话的前提是掌握文本中重点词句的语义,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掌握这些词句的语用意义,体会语言应用的具体情境。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需要体现角色的情感,赋予语言语用含义,避免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出现机械、公式化的对台词现象,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的对话文本“Is it a monster?”的内容是两个女孩在公园里看到树丛后有奇怪的东西,看不清楚也不敢走近,用害怕的语气猜测:“Is it a...?”最后发现是一只怪物(monster)头像的风筝。针对此文本,教师需要解读单词monster(怪物)和help(呼救用语),以及一般疑问句“Is it a ...?”的使用。monster(怪物)这个单词在生活中找不到对应的物体,因此教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对于怪物的概念以及语义背后的含义不能充分理解,更不容易自发地运用。而help(呼救用语)这个单词出现在教材中多用作“帮助”,本课则是呼救用语“救命”。对于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文本内容的解读,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采取全身反应法惟妙惟肖地模仿小朋友对于怪物的反应及害怕时的呼救反应,让学生将monster和help的意义与动作、语音有机结合。而一般疑问句“Is it a...”用于对不确定的事物进行猜测询问。文本中,在猜测未知事物时,孩子们因为害怕的强烈情感而产生了语句上的迟顿、颤抖,这是小朋友正常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因此,采取体验人物声音、情感的方式解读对话文本,能让学生在语用环境中正确理解人物角色的情感,从语义过渡到语用,内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挖掘语篇背景,关注人文情怀,深入解读读写文本

成功的理解文本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写作,因此读写文本的解读任务尤其重要。人文情怀是核心素养中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情感为先机的写作训练,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并使其投入其中。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6 My e-friend的主要内容是Wang Bing向Liu Tao介绍他的英国网友Peter。本课的语篇背景不同于日常生活场景,有许多信息尚未被挖掘,如Wang Bing和Peter生活在不同的国家——Wang Bing在中国,而Peter在英国。他们对彼此不同的生活学习状况很感兴趣,把这个潜藏在背后的信息挖掘出来,借助书信的方式呈现文本,将收信人、写信人、信件寄送的地点呈现在同一张世界地圖上,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语用解读。这样的文本解读过程完成了核心素养多个方面的培养:从语言能力方面看,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语篇的能力;从文化品格方面看,一张世界地图看似与课文内容无关,实际上地图帮助学生顺利地解读了文本;在情感态度上接纳了外国朋友的来信,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了情感动机,有助于写作任务的实施。在挖掘语篇背景、补充文本信息的过程中,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真正价值,即在于引领学生体验情感、获得智慧、积淀文化。

如果说教学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教学这棵“大树”就越生机勃发。

猜你喜欢

语篇语义文本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与语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