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为先

2024-06-06蔡雪莲

关键词:德育融合音乐

蔡雪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方面与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中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时期,初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审美学科,对学生们的思想情感、性情陶冶有重要作用。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堂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也是音乐学科实现育人使命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利用好音乐教育,落实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德育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音乐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多种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德育融合策略,实现德育无声滋润学生心灵的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意在探索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德育融合策略,以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一、提高教师德育融合意识,深挖课本素材

德育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环节,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全面培养的重点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将德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意识。部分初中音乐教师注重音乐技能、歌曲演唱方面的教学,忽视了音乐教学中德育融合的重要作用,认为进行德育与音乐课的关系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德育融合的意识和行动。要提高音乐教师对于德育融合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引导教师自主深挖音乐课本中的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音乐课本中潜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音乐教师应立足新课标,从课本抓起,从中挖掘教学素材。初中音乐教材中往往包含着多样化的歌曲,其时代背景、思想情感各不相同,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多元素材。例如,以红色革命歌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民族歌曲、传统歌曲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文化观等观念教育,鼓励学生更好地传承多元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名曲鉴赏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观念等,利用德育素材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深挖歌曲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共情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往往更加重视音乐演唱技巧的传授,容易忽视乐曲的创作背景,难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曲,无法引起学生共情,这就导致难以将德育完美渗透其中。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进行歌曲音源、曲谱的准备,更要深入查阅歌曲的发行时代、创作背景,在生动有趣的背景讲解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创作背景、体会音乐传递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课堂中,还要注重课堂氛围感的营造,增强学生的沉浸感,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鸣。

三、探索多元音乐课堂形式

音乐课堂不应仅仅限于“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听歌唱歌”这种单一的模式,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文化的学习等多元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拓宽音乐视野;采用合唱、音乐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创作,在互相磨合和团队合作中提升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沟通与协作中倾听他人声音、尊重他人看法,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在音乐鉴赏与交流会中,带领学生认识美丑善恶。这一时期正是中学生向外界探索、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增强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初中音乐教育不仅是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够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深处。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道德修养。德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提升道德素质、增强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初中阶段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之路仍需探索,需要一代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德育融合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