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素养立意与能力考查对物理中考试题变化趋势的思考
2024-06-05孙英杰
孙英杰
摘要:分析我省各地市学业水平考试的总体情况、突出优点和主要问题,对比全国中考命题优秀省的命题突出优点,找到差距,思考未来我省中考试卷变化趋势。未来的中考试题命制,应突出素养立意,能力考查,体现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试题应注重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考查,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利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养立意;能力考查;中考命题趋势;初中物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和《黑龙江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初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中考物理学科专家,从2020年起连续4年对我省物理学科六套试卷进行评估,从中既能评出六套试卷的优、缺点,又能看到我省试卷与中考命题先进省试卷的差距,同时也可思考未来物理中考命题要追求的方向和趋势。
一、我省各地市学业水平考试的总体情况、突出优点及主要问题
(一)2023年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六套试卷的总体情况
考试形式与分值如表1所示。
6套试卷都是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3套试卷是独立试卷,3套试卷是合卷考试。另其中4套试卷的物理学科分值为100分。物理分科占总分比例最高的E市为14.7%,占总分比例最低的F市为11.9%。
(二)近三年来我省六套试卷呈现的突出优点
1.优秀试卷注重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个别地市试卷的试题情境较丰富,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2.优秀试卷注重科学探究,旨在启智增慧
多数地市的试题注重对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进行考查,凸显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注重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3.优秀试卷教考密切衔接,积极引导教学
多数地市试卷注重基础性,关注应用性,优秀地市试卷增强了探究性,保持连续性和创新性,难易适中,彰显毕业和升学考试的育人、选拔功能和对日常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三)近三年来我省六套试卷出现的主要问题
1.基于难易度比例限制,大部分客观试题是单纯知识记忆的考查,难度过低。
2.试题在情境设置上虽有一定的创新,但个别试题缺少情境,直接设问;有的试卷情境来源过于单一,基本都来源于教材。
3.%试卷整体实测难度与预测难度有偏差,有超标考查。
4.科学探究试题的情境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教材,试题实际考查的不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素养,而是机械记忆力。
二、命题优秀地区的中考试卷、试题呈现的主要优点
1.立足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能力与品质
物理学科核心素養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考查科学思维即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思维、找出规律和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即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对实验原理、方法、实物连接和器材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试题应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致力于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学生真实的实验能力。通过情境化试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1]。
例如:北京市、广东省、山西省、陕西省、江苏南通、常州等试卷、试题的命制都在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能力与品质等方面有较好示范作用。
2.加大开放探究———引导教学,激发思维,关注过程性学习
开放性试题以分析解决问题为初衷,在条件、过程、结论等方面常常没有必然的限制,即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题】实验与探究题(2023.陕西)
22.(7分)下图(见图1)是一个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示意图,具体实验步骤略。
(1)小华对图1(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酒精沸点约为78℃,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小华做出改进(见图2),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70℃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70℃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选填“塑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3)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10g水将1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见图3),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m1;1小时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m2。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2所示。(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分析表1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g。
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水蒸发得越快。
(4)请你参考表3中的数据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有关,
事实依据:。
评析:这道实验探究试题的情境创设是教材之外的新情境,考查的是学生真实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素养。
3.注重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注重自主学习,拓宽认知视野
阅读是人类独特的思维活动。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知、理解、判断、评价、吸收和应用的复杂心智过程”,其本质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过程,阅读者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对阅读的方式、速度等进行调节。
【例题】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2023.北京)
请阅读《云中探秘问苍穹》并回答小题。
云中探秘问苍穹
苍茫云海、万里层云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的降落滋润着地球万物。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如何预测某个区域的降水量呢?如果能获得该区域正上方云层所含降水粒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能形成的水的总体积,再结合其他信息估测能够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粒子占总降水粒子的比例,利用体积和该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降水量了。
精准预报降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在轨气象卫星家族中的新成员———风云三号G星的出现,向解决这一难题迈出了一大步。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同时,利用雷达跨轨方向的扫描,实现对水平方向的降水探测。这就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最终使风云三号G星自上而下地获取云层的三维结构信息,如云层厚度、云层中不同位置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以及各种降水粒子的直径大小等。
风云三号G星云中探秘、叩问苍穹,助力我国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跑出加速度。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
(2)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越大。
A.质量B.体积C.数量
(3)假设探测到某云层的平均厚度为1000m,内部的降水粒子(可视为小水滴)分布均匀,数密度为6.25×109个/m3,每个降水粒子的体积均为4×10-15m3。若在12小时内,该云层中有80%的降水粒子以雨滴形式竖直降落到地面上。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为mm。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见表4),可知此次降雨的种类为。
评析:试题既体现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又体现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的考查,其中(3)题第一空对计算平均降水量的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数学建模能力、科学思维素养等。将我国在气象探测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到试题中,引导教学关注物理课程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未来中考命题方向的思考
1.依标命题,控制难度,减少考查机械记忆力的试题比例。
2.创设丰富的试题情境。试题情境应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里提出的对情境的要求,即包含两大类、6小类情境:与大自然相关的现象、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科技前沿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物理学史问题情境、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典型问题情境、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3.实验探究试题至少有一道是教材外的真实情境的科学探究试题。
4.重视科学阅读题和分析与交流题等好的题型,注重閱读能力素养和科学思维等素养的考查。
5.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中的二级主题占分比例尽量接近教育部中考命题评估要求的15∶45∶40,声光热力电的占分比例也尽量接近其要求的5∶11∶19∶37∶28。
参考文献:
[1]李萍.中考物理命题研究蓝皮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10.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