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扬州实践
2024-06-05应媚葛羽丰
应媚 葛羽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近年来,扬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創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发力、互促并进,把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打造创新高地、释放发展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强化系统设计,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供给。充分激活制度工具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潜力,扬州深入开展制度研究及实践探索,持续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制度保障体系。“政策矩阵”促进产业科创赋能增效。围绕“制造强市”的总基调,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人才成长全维度,出台“科技创新10条”“科技体制改革攻坚20条”“产业高质量发展14条”“知识产权17条”“人才新政15条”等一揽子政策,打出产业科创的政策“组合拳”,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激励、人才攻关和创新联合体培育、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法治建设保障产业科创行稳致远。统筹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出台全国首部以产业科创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条例》以“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为主线,形成涵盖“产业科创活动+产业科创主体与人才+产业科创载体+产业科创保障+产业科创监管”全域的逻辑链条,搭建了扬州深化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制度框架。同时,对扬州“613”产业体系中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六个主导产业集群在法条中予以明确,既回答了扬州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这一基础性问题,更是以地方性法规强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力。
推进高位统筹,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合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扬州聚焦聚力实体经济,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企互动,构建全市域产业科创一体化推进格局。条块协同破除行政壁垒。为破解科技与产业、市与县(区)工作“两张皮”问题,切实强化条线、条块之间的高效合作、有效集成,成立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确立为市委、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建立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年度部署、专题会议不定期研究、联络员会议季度盘点的三级会议机制,打造覆盖全市9个板块、37个市直部门(单位)的工作网络,形成高位推进、高效落实的工作体系,统筹解决产业科创领域重点政策、重点布局、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等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顶层布局坚定发展决心。将产业科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把产业科创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作协调、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在财政、金融、用地、人才等方面予以政策要素保障,真正将产业科创放在全局核心、优先保障的位置推进落实,彰显了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鲜明导向。同时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对符合规定的推进产业科创工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以及科技人员实行尽职免责,打消其思想顾虑,有效激发人才敢干会干愿干的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扬州勇闯改革“深水区”,深化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揭榜挂帅”靶向解决技术需求。2021年以来,扬州以解决企业创新难题为出发点,连续三年开展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形成了“企业出榜—集中发榜—人才揭榜—比拼竞榜—政府奖榜—持续助榜”的全流程工作机制,通过“六榜”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科创供需“两端”,激活技术转移“三方”。三年来,助企专项行动直接服务本地企业535家,征集技术创新需求874项,促成技术转移合作及意向合作242项,推动企业新增项目研发投入超2亿元,相关项目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专利申请超500件。域外创新中心有效拓展“科创半径”。为有效破解城市能级不高导致的创新资源承载力不足、对创新要素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扬州探索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机制限制,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开放理念,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科创资源富集的城市建设域外创新中心,“嵌入式”链接科创资源,“无缝隙”推进成果转化,构建“孵化在外地、转化在扬州”的科技招商新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多元服务”方式,推进入驻企业“异地孵化+本地注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0家域外创新中心,租赁经营总面积达13547平方米,方向涵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累计吸引11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孵化,其中在扬注册企业65家。
夯实人才根基,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智力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扬州坚持把人才作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第一资源,在求“新”求“质”中广泛集聚创新人才,探索出一套科教资源相对不富集城市招才用才、引智引技的扬州方案。“三团一员”充分发挥智囊效应。创新性地组建了由科技镇长团、“科创助航”特派团、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团、科技人才服务专员等构成的“三团一员”工作力量,全方位服务助企专项行动。其中,科技镇长团侧重资源链接,依托全省首创的“团+组”(科技镇长团+产才对接专家组)机制,深度链接派出单位科技人才资源,组织专家团队“揭榜解题”;“科创助航”特派团侧重把脉问诊,发动扬州本地高校专家人才广泛参与企业走访和需求征集工作,精准问诊和细化分析技术需求;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团侧重对接服务,依靠专业技术经纪人力量,全流程跟进企业与技术团队的对接洽谈;科技人才服务专员侧重组织协调,借力市县乡科技条线工作力量,强化联络沟通和政策服务,为技术转移和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科技商学院打造“合金钢式”复合型企业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应该成为创新的带头人。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企业家,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奠定坚实根基,扬州成立了科技商学院。扬州科技商学院旨在培养一批“懂产业、懂科创、懂管理、懂市场、懂资本”的复合型产业科创组织人才,通过分类设置特色主题班,如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开设“研修班”、面向“613”产业体系科技型企业开设“产业班”、面向企业发展特定需求开设“专题班”,提升企业家综合创新能力,助力企业高效导入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实现科技型企业家成长与扬州本土产业发展同向而行。科技商学院零距离为企业家学员提供相关政策解读和服务指引,同时组建金融服务联合体,邀请知名投资机构、银行加入,建立创投导师队伍,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扬州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