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2024-06-04高琼周远惠彦渊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君子大学生

高琼 周远 惠彦渊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层次和境界为依据,将人格分为君子人格和小人人格,并以君子、贤人、圣人为理想的人格境界,主张培育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立居仁求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胸怀天下的人格境界和担当精神。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格意识的激发、健全人格的养成、道德自信和担当精神的确立、人格修养的提升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道德人格境界;理想人格;君子;大学生;人格修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24)03-0076-06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24.03.0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居于首要地位。“道德人格作为人们稳定而独特的道德心理品质组合系统,影响了人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方面面的表现”,“甚至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因此“道德人格培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网络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大学生群体在享受物质便利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复杂的世界大变局的影响和各种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产生了诸如价值观功利化、精神状态消极、理想信念淡化、人际关系紧张、身心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给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要“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3]。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包含宏阔的天人视野、立体的理论架构、理想的人格层次、完备的实践路径,其立足于主体内在道德人格的提升和外向道德规范的实践,具有面向新时代并回应现实问题的生命力,对于大学生人格修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涵义以“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为基础,以道德修养的境界和水平来划分人格层次,并以此确定人道层和天道层的理想人格境界。理想人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人们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它集中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标准,对人们形成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儒家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其精髓是做人的道理,并由人将这些道理通过身体力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圣贤,理想人格的代表是尧、舜、禹、周公等古代贤人,修养的方式是依靠主体进行自我觉悟、自我挺立、自我提升的“为己之学”,教育目的是成就理想人格境界。所谓人格境界论,“就是儒家哲学的形上学,或者叫境界形上学。儒家的境界形上学彰显了人的终极性,但与生活世界并不隔绝,可以下贯到日常生活中去”[4]。因此,儒家人格境界的实质是一种道德型的理想人格,将“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人的实践也是道德的实践。 儒家以道德的呈现水平,即德行的高低将人格层次划分为小人、君子、贤人、圣人四层,“君子、贤人、圣人以道德修养程度之差分为三级;君子与小人则因质而别”[5]。

(一)“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是人可以實现的人道现实层面的、与现实人最为贴近、在自然人中最具有实现性的人格典范,是超越了自然人的道德人,含有合理的自然欲求又超越了一般的自然欲求。仅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7次[6],可见孔子对“君子”的重视程度。“君子”有多个层面的特征:一是以仁存心,即拥有“仁”的内涵和德行。孔子称赞“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7]。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8]二是舍利取义,求诸于己。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9],“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0],“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2]。三是有自然物质欲求,但取之有道、节之以礼、追求超越。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13],“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14]。四是具有责任担当,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5]。君子人格的综合特征则如孔子所言,“所谓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买;仁义在己,而不害不志;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如此,可谓君子矣”[16]。即君子的主要特征是:躬行践履、秉性仁义、行为忠信、道德高尚、知识广博、见识明达,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虽然看似平常,与普通人最为贴近,但普通人却很难达到,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二)“贤人”人格

贤人是富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是超越了君子人格的仁人和成人,是人们在现实中可以见到、可以实现的人格榜样,被人们崇尚和敬仰。贤人是君子中道德高尚、知识渊博、通达天地根本道理者,虽然超越了君子,但在人道层面也可达到这一境界。如《论语·子张》中提到的“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17],《易·系辞上》中提到的“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晏子春秋》中提到的“其正也,不失上下之伦;其曲也,不失仁义之理。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哗世,不以枯槁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也,而身之所以安也”[18]。贤人不仅要道德高尚,还要为社会行仁尽义,不独善其身,不独成其德,不沽名钓誉。对于贤人的综合特征,孔子也作出说明,“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19]。即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好恶取舍与民众相通,品德合乎法度,行为合乎规定,其言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能使人民富有,谦虚恭谨,乐善好施,普济天下。贤人接近天道层,其道德高尚、言行自然如天道流行,超越了君子的人格境界,普通人以其为理想,难以实现,但也并非无法达到。

(三)“圣人”人格

这是儒家最高层次、最为完善的理想人格,是超越了君子和贤人的、至善至美的最高典范,是处于天道层面的最高理想境界。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20],子贡认为“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21]。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22],郭店楚简《五行》篇云“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23]。在《大戴礼记》中孔子指出“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又言“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惰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24]。即所谓圣人,是通达天地运行、万物终始的根本规律的,其自身的德行、情性与天道自然法则相融相通,与天地万物、世间万象融洽无间。可见圣人人格依天道流行,实现了道德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大道自然”“止于至善”,是最高层次的道德人格境界,也是儒家道德伦理的终极追求,超越了君子、贤人人格,根源在天道层,又归旨于天道之德。

(四)“君子”“小人”之辨

从人道现实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境界可概括为“君子”,与之对立的人格层面则为“小人”。传统儒家中“君子”“小人”之辨以道德修养有无为标准,是人格与非人格的区分,也是道德修养的有无和高低的区分。二者之辨伴随着儒家义利之辨,在修养工夫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君子”有仁、怀德、求义,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是儒家提倡和努力达致的理想人格境界。在内在道德主宰、主体道德修养、价值理想追求等方面均迥异于“小人”。“小人”则是偏私狭隘、虚伪无德之人,仅仅以个人功利的获取作为追求目标,是需要批判、克制和超越的非人格层次。正如孔子所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25],二者截然不同并对立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追求即在君子小人之辨中得以凸显。

“止于至善”的“圣人”理想人格统摄、遍照贤人、君子和自然人格,为自然人提供了完美的理想人格典范。“贤人”为接近天道层面、具有仁德和智慧的理想人格境界,依天道流行、据德依仁、自然流露、真诚无伪,普通人难以达到。“君子”则为人道现实层面可以实现的理想人格,与普通人最为贴近,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以“君子”人格为修养的目标,以“小人”为对治、摒弃、超越的对象,在二者的对立、辨析、实践中实现传统文化道德修养的现实理想人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論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的宗旨是实现理想的道德人格,以“君子”为现实世界的理想人格境界及工夫修养论的目标,其内涵包括仁、义、礼、智、信、中庸、文质彬彬、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在这几种品质中,仁、义、礼、智、信、自强不息这六要素在儒家君子人格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品质,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一)仁义为本、立德爱人的价值取向

儒家认为做人的根本是“仁”和“义”,即内在的善性、仁德和外显的德行、礼仪。如《周易》中提到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26],《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7],以及孟子说“人之有是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28],都意在说明,君子坚持孝悌仁爱的做人根本,担负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责任,所以称其为君子。仁义既是立人的根本,也是君子言行的内在根据。如孟子强调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29],“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31],即是说,保存仁义善性,实践礼仪之道,才能成为君子。可见君子以“仁”为道德持守,君子的道德实践并非由外在的道德规范而产生,而是根据内在的道德本性、道德自觉而形成,并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仁德、仁爱、正义的准则。具有仁德的君子以仁义充实于内,以德行显发于外,能在实践中做到谦恭宽和、诚信敏锐、惠泽众人、爱人敬人,成为德行的典范。

(二)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人格品质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2],形容天道流行健顺不息。以天道为准则的君子也同样要自强不息、奋发勇为、永不停滞,这是源于天、赋于人的使命和责任。此句极其形象地表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人格上的勇气和精神,历代真儒无不将自强不息精神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要。如孔子提到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34]。再如《周易·乾》中形容“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35]。又如荀子说“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以积而致也”[36]。可见君子人格气度的养成既需勤奋谨慎,又要终日以为学进德为要。将自强不息、刚健笃行、坚忍不拔的人格品质贯穿到儒家主体道德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这也是构成理想人格境界价值的要素。坚持“刚健笃实”“日进其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遵道而行”“积善不止”“一以贯之”,不可“自暴自弃”“半途而废”,这些皆在强调主体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重要性,与天地生养万物之德相应。人心“几希”之善,面对自然欲求和物欲蒙蔽,只有做这样的努力,才能在主体内在道德性上有所进境。

(三)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的人格气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7],“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38]。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君子要像大地滋养、承载万物一样,宽厚无私、负载万物、恩德推广,包容万事万物。“厚德”是在“明德”的基础上对道德操守的坚持与笃行,笃实的德行是人立于天地之间、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也是君子承担使命、担当道义的前提。君子所具有的深厚道德修养包括儒家道德的重要方面:“仁、义、礼、智、信”“诚”“谦虚”“仁爱万物”“大同无私”“天人合一”等。其中诚信是君子的重要品质,《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周易 · 象》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39]。可见,真诚无欺是天道流行的品格,君子是“诚之者”,以天道的中道自然为理想,既要有宽厚的德行、诚信的品质,又要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进德修业、修辞立诚,内以仁义为本、外以诚信为要,努力达到自然发用、从容中道、宽厚无私、容载万物的境界。

(四)当仁不让、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道德人格境界有人性本善和道德主体的自信,更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孔子强调“当仁不让”、志气为上,如“朝闻道,夕死可矣”[40],“当仁,不让于师”[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2]。孟子也盛赞“浩然之气”和“大丈夫”的气魄,强调善性仁心可以充塞天地,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43],“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4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5],“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46]。君子以道德的力量和担当精神来统摄身心,充塞于天地,坚持“大丈夫”的气节,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动心忍性、不畏贫贱、不屈威武、不夺志向,穷厄困顿时不忘道德修养,得志时为社会尽到责任,这样才可以使人格品格“至大至刚”,可以“塞于天地之间”。北宋张载提出的“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7],是儒家气象的恰当写照,“从根本上使得君子的政治行为、社会活动、教育师道、道德勇气有了天命、天道等超越理据的支撑,尤其是此超越神性意义的天就在人心人性之中,无疑增强了儒者的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48]。儒家道德源自天道自然,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因此主体之人要成为真正的人、成为“君子”,就要在内在道德上修养、提升和实践,又需对社会有“不容已”的责任和担当,将道德的行为落实到社会和民众中,实现儒家对社会和人的理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启示  理想人格境界为历代儒者苦心孤诣、上下求索、笃实践履、切己心传,也为无数志士仁人所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生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重视内省和践行两个维度的道德人格养成,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健全人格的形成及人格修养的提升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人格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不仅为人们确立了精神信仰的坐标,也为大学生提升人格修养境界、构建健全人格提供了实现途径。同时,从人格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正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君子”用“兼容多端而相互和谐”[49]的思想来处理天人、人我、身心和主客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仁爱、平等、尊重、宽恕等人格特质,且具共生取向、和谐发展的独立人格”[50],从多维角度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现代意义。

(一)立德树人——树立大学生内在的道德自信和主体担当精神

现代化进程和功利主义的现实情况带来了物质技术的迅速进步和个性的充分解放,同时也凸显出精神、道德层面的严重滞后。大学生在精神信仰和心理道德层面缺少追求和理性精神,存在价值迷失、精神茫然、情感困惑等问题。他们热衷于获得现实利益、寻找舒适工作、取得多种证书等具体目标,缺乏精神信仰和责任担当,缺乏积极有为的内在价值和持久动力,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矛盾难以从容应对,导致在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和障碍。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对主体内在超越向度的挺立,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增强稳固持久的内在动力,使大学生的人生视野更加宏阔,可以应对自己人格中的狭隘、自我、偏私和功利等问题,自觉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人格境界,引领和提升自身的言行,从具体现实的利益诉求中有所超拔、有所卓越,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立德树人。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扩充和提升人性之中本来具有的善性,确立道德自信,建立道德自觉,实现道德担当。其三,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1]主体内在道德自觉和内向超越向度具有先在性与超越性,如果主体内在没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内在道德,那么外在的礼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以儒家理想人格为追求,确立人格主体性,丰富自身内在气度,增强道德自信,可以使大学生的内心更加充实丰富,对主体责任有更加超越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把握。大学生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浸润、涵泳自己的道德人格,体证儒家义理的道德精髓,挺立自身的道德自信,弘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舍我其谁”“至大至刚”“胸怀天下”的“大丈夫”气魄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担当精神,并以此精神为追求,修德潤身,精研知识,积极实践,在“学”“行”两方面真正“成人”。

(二)沉潜涵泳——培养大学生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和高尚人格

大学生的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渴望在经济、生活等方面摆脱家长和社会的束缚,但囿于浅薄的人生阅历和经济上的依赖性而无法实现,造成内心的冲突。面对快速的社会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人格要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身心关系紧张、身体机能下降,在意志、情感、信念等方面的心理品质薄弱,制约着和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解决的对策,理论的自信能够开阔人生视野,人格境界的提升能够超越人生局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以天道流行为根据,以性善论为基础,将理想道德人格的实现作为求索和实践的核心,有深刻的道德精髓和丰富的道德实践途径,为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塑造提供了天人视野和道德本体论根据,也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必然性基础。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中汲取营养,传心承德,可以充实大学生内在人格品格,提升道德修养境界,解决内在心理结构和身心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大学生既有内在修养和远见卓识,又有知识和能力,能够协调发展、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同时,在理想道德人格的引领和统摄下,大学生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人生视野被扩大,能够使大学生超出自身狭隘的局限,从道德、人格、文化、天人的视野中理解、审视自身的言行,理性认识自身的责任,从而在面对学业、情感、成长困惑等问题时突破对立关系的限制,用超越的意识加以思考和解决,突破自身的瓶颈,找到发展的途径。

(三)仁愛兼济——凝聚大学生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和正向能量

如何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普遍难题。传统社会中个人成长于大家族范围内,处于五伦关系之中,需要担负多重角色,接受家族传承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依据丰富的伦理道德规范处理人际关系。现代社会发展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以小家庭单元和大社会结构为特点,打破了传统社会紧密的伦理关系,凸显出快速、进步、个性、自由等特色,同时也极大地消解了传统伦理关系、家族教育和家风传承,弱化了道德人格培养和担当精神教育,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就成为普遍的问题。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人格境界论和理想人格境界具有“天人合一”的宏阔视野、“民胞物与”的博大精神和“仁爱”“兼济”的责任意识,从中汲取道德营养,恰恰可以弥补高校体制和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道德、人格、责任意识教育,缓解自我、偏私、狭隘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弊端。传统儒家一以贯之的追求是道德人格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境界的实现,孔子提出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2],概括了为人为学的工夫次第和道德实践路径。这一工夫路径和完备的修养理论也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格基础、品德基础和实践基础,对于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面临的困惑、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人格境界的提升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大学生在处理家庭、朋友、师生、社会等人际关系中,有道德人格的挺立和人生视野的扩展,就可以超越人际关系的对立视野和矛盾局限,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积聚正向能量,使之不但不阻碍自身的发展,反而成为有利因素。人格境界越提升,道德修养水平越高,那么天人、物我、人我关系越宏阔,人际关系就越和谐,也就越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焦丽颖.高校立德树人离不开道德人格建设[N].中国教育报,2023-04-13(07).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4][48]郭齐勇.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6):24-28.

[5]李明.儒家传统人生境界思想的基本理论形态——以天人合一观与人格超升论为中心[J].齐鲁学刊,2008(03):5-10.

[6][7][9][10][11][12][13][14][15][17][20][25][27][33][34][40][41][42][51][5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38;153;164;152;38;140;9;166;64;201;72;37;2;70;166;36;167;93;24;4.

[8][21][28][29][30][31][43][44][45][46]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176;57;73;176;157;182;56;57;128;281.

[16][19][24]方向东.大戴礼记汇校集解 ·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2008:55;55;55.

[18]庄适译注.晏子春秋 · 内篇 · 问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46.

[2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 · 周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2013:12.

[2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50.

[26][32][35][37][39]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 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3;11;9;19;159.

[36]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334.

[38]左丘明.国语 · 晋语六[M].济南:齐鲁书社,1997:94.

[47]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320.

[49]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7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410.

[50]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9-01-16(06).

(责任编辑:孙冰玉)

The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Moral Personality Realm and

its Revelation for the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GAO Qiong,ZHOU Yuan, HUI Yanyu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49,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Moral Personality Realm theory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aven-man unity and moral level, divides personality into gentleman and a base man, and takes gentleman as its ideal personality. It insists that the moral personality is most important, stands firm the realm of personality and spirit of play of the benevolence to be righteousness, 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 self-discipline to become commitment. The Confucian Moral Personality Realm theory has certain practical effect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the moral formation, healthy personality, moral confidence, spirit of pla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of the undergraduate.

Key words:   moral personality realm; ideal personality; gentleman;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君子大学生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Liujunzi decoction (六君子汤) on advanced-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君子之风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