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减压赋能团辅活动

2024-06-04胡碧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6期
关键词:体育

胡碧阳

关键词:高考压力;巴林特小组模式;减压赋能;体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6-0039-04

【活动理念】

欧文·亚隆说,人们内心的困扰均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利用团体的动力去化解。

钟志农指出: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系统中生成的问题,而系统中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埃里克森理论指出,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人格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之一。这个时期个体面临的发展性任务是自我统合,通过思考“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两大问题来进行自我统合。

处于后青春期的高中生,其思维品质已经基本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大多已拥有相对成熟的社会技能,但大脑中负责理性调控的前额叶却还远远未达到完全成熟的水准。

高三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75%以上的人会因压力大而感到紧张、焦虑。这是当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

抓好高考的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考前心态,有利于防止考试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体验的产生。

【活动背景】

我校学生为体育类特长学生,参加高考单招考试,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弱项,面临高考压力非常大。班主任向心理成长中心寻求帮助,希望对压力大、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批到心理成长中心参加团辅活动。

高中生表面的心理问题涉及很多深层的矛盾,其复雜程度远远超过初中生,故本次团辅活动采用巴林特小组模式开展。

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是一种半结构团体辅导形式。由精神分析师迈克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创立,现已拓展应用于教育等领域。

一般由8~12名成员组成,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针对典型案例,通过角色转换、遐想、共情等方式分析事件当事人情绪背后的心理过程,体验当事人的情感感受,释放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能提升共情能力,纾解心理压力。

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改善复杂人际关系中负能量的一面,增强参与者的沟通能力,使参与者获得释放压力的机会,疗愈创伤。

【活动目标】

1.增强团体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高水平的探索,提高自我洞察力,促进成员个体心理的发展。

2.通过人际经验实现对别人观点的共情、赞许和接纳,促使成员熟悉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共情能力并促进成员认知能力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3.练习情绪放松技巧,增进自我积极情绪,习得压力应对方式。把从团体中所获得的洞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结,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

【活动形式】

巴林特小组模式,分两批次开展活动,每批12人左右。

【活动准备】

设计游戏、学案纸、音乐。

【活动对象】

高考某班学生

【活动时间】

9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暖场:抢凳子游戏

游戏规则:把凳子摆成圆形(按参加人数减一计算,即10人摆9张),成员在凳子外面围成一圈,带领者放音乐时成员就沿着圆形顺时针跑动(注意不能插队),当音乐停下时,成员要迅速找到一张凳子坐下。没有抢到凳子的就算是被淘汰了,这时要把凳子减少一把,其余的人继续玩,直到剩下最后一人为止。

带领者:刚才的游戏非常热闹,也很紧张。请你回味并体会,游戏时你内心的感觉怎样?

成员A:感觉很紧张,生怕自己没有抢到凳子就出局了……

成员B:刚开始还好,越到后面凳子越少的时候就越担心、害怕……

带领者:我们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但是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承受的压力大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游戏,活跃气氛,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体验到压力感,唤醒情绪暖场。

二、“看见”压力

(一)压力知多少

带领者: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现场小调查,请大家在压力圈圈图上的大小球里写下最近体验和感受到的各种压力(大球代表大压力,小球代表小压力)事件。

带领者发放设计好的压力圈圈图学案纸,要求学生讨论并分享以下问题:

(1)你的压力来源有哪些?

(2)每一个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3)压力很重时,身体的感觉如何?

(4)如何处理这些压力?

成员C:原来我的压力大部分来源于生活……

成员D:我压力大的时候,感觉头特别疼,一种胀胀的、麻麻的感觉……

成员E:我的感觉是在胸口,闷闷的,有时候还会有一种钝钝的疼痛感……

成员F:这几个球让我感觉对自己的压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些压力挺大,有些压力还比较小,不再是一锅粥让我心烦了……

成员G:我压力大的时候会运动、唱歌……

带领者:临近高考,压力特别大引发焦虑情绪十分普遍,这种压力是一种混合式的压力,可能有考试压力、社交压力、自我认同压力等。在备考这段时间,过度关注自身焦虑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睡眠、学业成绩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对自身的压力进一步探讨分析,梳理自己压力的同时也了解他人应对压力的方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压力来源及增进自我认识,了解不一样的压力管理方法。

(二)压力光谱图

带领者:请两位成员间隔约5米站立,分别代表数字“0”和数字“10”:“0”代表几乎没有压力,“10”代表压力很大难以承受。数字“0”到“10”之间即代表考试压力的连续“光谱”。成员评估自己的压力大小,并站到“光谱”相应的位置,同样压力程度的同学可站成一排。

成员相互观察一下,了解自己、他人的压力情况,之后围坐一起交流、分享。

话题一:你的压力情况(0~10)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评估?

话题二:这种压力对你目前的影响是什么?

成员H:原来有这么多同学压力跟我一样大……

成员I:我之前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大,现在仔细想想,可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

……

讨论:了解了自己的压力,也了解其他人的压力,大家有什么感想?

带领者:各种压力问题的探讨使大家更清楚自己的压力来源、压力承受度。

设计意图: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压力情况,交流分享压力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

三、“对话”压力

巴林特小组模式规则: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尊重其他成员的想法、不嘲笑、不批判、不对他人言语进行抨击,遵循保密原则。小组模式特征是半结构的平行关系小组,共五个环节。(以其中一批学生为例)

1.成员一起决定呈报的案例是:案主(男)因异性关系心乱如麻、焦虑、压力大,导致难以精心复习迎考。

2.随后进入提问环节,成员针对案例的客观事实进行提问,不猜测或讨论心理层面的内容,不提供建议或进行评价。

成员A:当时有哪些人在场?

成员B:事情的时间、地点,详细的经过能说具体些吗?

成员C:她的反应是什么?

……

3.案主回答了成员提问:

我当时发脾气了……

决定拉黑她,关闭朋友圈……

……

4.接下来,案例呈报者退到圈外,只做旁观者,剩余组员就此案例表达自己的想法: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案例呈报者通过观察和关注其他成员发表的想法,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应对困扰自己的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员D:如果是我,我可能会仔细问清楚她的意图……

成员E:假如是我,我可能会安静地走开,考虑一段时间再说……

成员F(女):假如我是这个女生,我会很生气,离开他……

5.案例呈报者回到小组圈内,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案主:我当时只顾自己发脾气,说狠话,没有考虑对方的立场,没有去考虑她的感受。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深受启发与感动,我的触动特别多……

在家里,和爸妈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也比较多……

设计意图:深入探索问题背后的关系问题,捋顺关系,从他人眼中看自己,提升共情能力。

四、放松疗愈

带领者:找一个自己感觉非常舒适的姿势坐着,用心感受此刻在心理成长中心的感觉。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吐出来,感受气流在胸腔中、鼻腔中的流动。感受双肩慢慢地往下沉,身体慢慢地放松,放松。注意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有憋气的感觉,多练习几次,达到放松的效果。

在放松练习的过程中,跟着指导语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以及身体上,去感受呼吸带给身体的感觉。如果觉察到你的注意力跑开了,也不要紧,我们就看一看注意力被什么事给带走了,然后轻柔地、坚定地把注意力再一次带到你对呼吸的觉察上,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一动一静的活动设计让成员体验到情绪的恢复与调节,放松,平静下来。

五、填写成长卡

活动结束:小组成员分享在活动中的体会、感受,并在学案纸上写下活动中的感想与收获。

【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活动总结

从收集的信息反馈表来看,本次动力学团辅活动基本达成了活动目标:

1.增进了自我认知,提高了自我洞察力,促进了自我统合的整合与发展。成员们对自己的压力有了更清晰、更深层的了解与认识。“看见”了问题背后意识之外的恐惧、担心、害怕、纠结,也有欣喜、向往、憧憬等。正如他们所写: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压力,认识到自己对高考的重视;学习压力大,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理想的专业;怕面试没通过,专业不适合自己;马上就要毕业,去一个新的地方等。

2.向内探索自我,与内隐自我建立链接;向外延伸生命,为自己积极赋能。他们写下:原来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入团紧张等这些也是我的压力源,这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解决了我的一些潜在问题,比如以后恋爱之类的;有压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要积极调节;还没到最后,继续加油;尽管自己的水平低但还是努力着,要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也要向明天看;继续加油,你最棒!

3.團体动力激发和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亲密感,提高了共情能力。他们说:收获了一些真心,同学之间关系都挺好的,喜欢在一起的感觉;看见别人的压力感觉自己的压力也就那么回事;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压力,还可以倾听他人的压力;我的改变是通过把烦恼说出来让我开朗了许多,大胆表达后内心没那么紧张了。

4.体验、学习放松技术,习得压力应对方式。他们写下:收获了开心,身心放松,心情舒畅;收获了减压方法:分散注意力;跟同学、朋友、老师等沟通、交流减压;打游戏或者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压力;跑步、听歌、玩游戏看比赛、兜风等;坚持自己的决定,让自己不再迷茫。

(二)效果启示

带领成员们探索问题背后、意识之外的问题,试图让公开表达的内容与团体有关的潜在表达相互联系,进行有益探索。

1.在安全、接纳、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团体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团体成员情感的投入直接引起每个成员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2.团体活动是一场探索内在自我的深层冒险,在生命的最深处与彼此相遇,赋予生命更多的力量与意义、美好与动力。团体辅导具有“培优辅差”、筛查、宣传教育等功能。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心理技术捋顺学生心理发展受阻的部分,促进心理发展,预防心理疾病。

4.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高考心理辅导涉及的心理知识特别多,应该从不同角度做系统性干预,间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考前心理辅导,面向全体考生,以达到有效降低考试焦虑,为考生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作出贡献。

(三)反思

1.本次团辅的两批学生为高同质性团体,从反馈的结果来看,组内成员较熟悉,能够快速进入团体工作阶段,对带领老师产生信任,适应团体氛围,能真诚、积极自我表达。带领老师的专业素养、敏感性以及带团经验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自我暴露,深入探索需要安全的氛围,带领老师的指引语需要根据具体团体动力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以推进小组活动,达到预期、满意的效果。同时,要把握好度,避免团体动力对成员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在团体中个别成员潜意识的内容被扰动,要及时地给予平复、支持,维护好个体边界。

2.同质团体比较容易产生内聚力,成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比较强。活动过程中会有情感介入、较深的自我暴露,辅导中帮助成员发展新的视角看待与重要他人的“未完成事件”是工作重点。

3.职高学生是相对弱势青少年社会群体,他们内心关于“我是谁”“我将会成为谁”的身份焦虑比其他同龄人更严重。活动过程中,有成员提到抽烟、喝酒、做一些刺激性的事等释放压力的方式时,带领者要及时进行纠正、正确引导。提升成员对某一生活问题的认识,并为成员提供更好处理这一问题的工具。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体育
“体育”一词概念流变与当代“体育旧体诗词”的生成
别让体育和美育沦为一纸空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休闲体育教学中“休闲”的诠释与演绎
——评《休闲体育》
高考需要包括体育吗?
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使用讲解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