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三课”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策略与路径优化
2024-06-04李莉
李莉
摘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思想特点和心理特性,统筹全面布局、强化高点谋划,充分整合校内外力量与资源,从三个维度整体性推进、协同性突破,组建基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的“思政大课堂”,构建实施“三维三课”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全力上好本校“思政课”,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利用本校现有的实践教育基地,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园文化环境,强化课堂外实践教育作用,坚持“三维三课提实效 三全育人育新人”的实践思路,打通思政教育格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三维三课;三全育人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高校中站稳思政课教学主阵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提升吸引力、影响力与感染力,真正让大学生做到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指导学生身体力行,用正向价值反哺国家、反哺社会,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着力解决高职高专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素质情感培养等教学针对性的痛难点,有效的进行学生学情分析,调整教学模式与手段,提升学生理论获得与价值引领。首先进行在校师生思想状况调查,作为教学模式路径探索的基础。
一、基本概况
(一)校园稳定可以保证,隐患排查常抓不懈
通过排查和研判,从总体看,校园各方稳定。绝大多数师生都能认识到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大家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保证,愿意为校园的安全稳定做努力,并对有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保持清醒头脑。
(二)主流思想积极向上,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和校园秩序良好,爱国、爱社会主义是学校师生主流思想。拥护国家大政方针,充分肯定国家的法制化进程和民主政治进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和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价值观积极向上、务实。
(三)学生就业取向成为关注焦点
在校学生的精英意识逐渐向平民意识转化。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冲击,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的前台。虽然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前途保持乐观态度,坚信通过奋斗定能创造美好生活。调研显示大学生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努力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1]。
(四)师生对国际国内时事保持持續关注
学校师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与自身利益和其他社会成员利益亲密相关的问题。师生对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尤为关注,重点聚焦在“职业教育”“民生福祉”“外交关系”等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尤为关注;“就业政策”也是我校师生深切关注的方向;对“网络媒体新闻”“物价变化”等也投注了较多目光。
(五)师生对社会道德标准具有很高程度的认同感
师生大多赞同“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慰藉”,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师生们的道德观念反映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敬业和诚信等时代特征。尤其是诚信、友善、敬业、奉献等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师生中有着很高的认同度。对于社会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师生奉为社会交往的准则。
(六)师生关心教育事业及自身发展环境
学校师生对高校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提质培优等办校理念高度赞同。契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人”的社会主义职业院校育人理念,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师德师风工作常态督办;学校师生安教乐学,积极进取。
(七)教师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很多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浮于表面,育人工作做不深做不透,面对学生思想政治问题敏锐性不够,解决问题简单粗暴。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存在较大差距。
(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期望值还有差距
一方面表现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和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表现在校园文化活动还浮在表面,活动的内涵不明显、活动没有形成体系、育人效果不高。究其原因分以下几种:(1)思政课教师对理论学习研究不透彻、思政课与学生关注的实际联系不紧密;(2)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没有把育人目标融入活动过程中,致使校园文化活动虽多但缺乏内涵[2]。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思政课肩负着在大学生中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地位,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提升思政课的质量,持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以加强其在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方面的表现。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为此,调查当前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偏好及认同状况就成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思考:(1)实现思政课程中“三维三课”教学模式的融通,而非生搬硬套的“因课程讲课程”“因活动搞活动”,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衔接契合,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学生学习后评价标准的建立。(3)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推广。
本校先后完成了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的建设引领示范。两个实践基地配合校园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社会和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驾护航,需要在理论性强、沉闷枯燥的思政课中融入精彩环节。通过三全育人与三维三课协同发力,端正学生思想价值,坚定职业态度,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做新时代知行合一新青年。
(一)在课程学习纬度上,上好课堂里的思政课
学院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紧扣思政教学主渠道到思政育人主渠道的演进,凸显“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指向,强调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效用,通过“三大协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一体化。推进教学协同,形成“大思政课”教学体系。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整合学校和地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思政课的“大课堂”并构建校本思政教育的“大平台”、建好一支思政“大师资”,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以课程改革创新为依托,完善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特色选修课,使选修课程成为思政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
(二)在实践体验纬度上,上好校园环境里的思政课
本校位于杨林职教园区,按本科标准建设的森林校园,树尖校园,欧式建筑,设施完善,风景优美,是昆明最漂亮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高等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优秀普通高等学校”“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云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等,再加之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学校秉承“修德治学强能致用”的校园校训,强调对学生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锤炼。近年来,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校企合作企业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弘扬相结合,一体化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资助育人和科研育人等,助力学生从“知、情、意、行”等方面递进式累积实践体验,最终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走入三全育人教育基地、走进优秀文化基地,引发学子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抱负。“内外结合”锤炼意志,提升职业素养。探索构建了课程内外、学期内外、校园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与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搭建了诚信教育、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活动,较好地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素质道德、职业素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服务学习为核心,以校地合作为抓手,以创新创意为导向,以专业融合为特色,让广大学子在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中练技能、长才干、受教育,培育出知行合一、德行优异的职教好青年。
(三)在数智交互纬度上,上好平台里的思政课
学院主动顺应时代大潮,积极使用智慧课堂,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有效资源,创新有效载体,强化制度保障,打破育人时空局限,强化与线下教育相配合、全景式的“网络育人”,有力推进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心理育人等工作提质增效,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的“大思政”格局。实施“新媒体+育人”,优化思政教育供给。针对当代青年“网络原住民”的特点,将育人工作从“面对面”为主,转为“面对面”与“键对键”相融合,通过“学习通”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网上思想价值引领,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三、实施效果
通过“三维三课提实效 三全育人育新人”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社会和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驾护航方面,端正了学生思想价值,坚定了职业态度。
(一)鲜明的时代性
本研究突出特色是紧跟时代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定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驾护航方面,端正学生思想价值,坚定职业态度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路径,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争做新时代知行合一新青年。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尝试。
(二)极强的针对性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解决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素质情感培养等思政教学针对性的痛难点出发,展开研究,提出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案。
(三)较强的育人性
充分整合校内外力量和资源,从三个维度整体性推进、协同性突破,建好基于全要素、全方位、全领域的“大课堂”,构建实施“三维三课”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全力上好职教“大思政课”,真正打通思政教育格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反思与改进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与发展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内容供给、创新教学手段。保障思政课程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梳理蕴含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课程渗入、课堂融合、实践教育、互联网+思政等形式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善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本位积极教学法,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完善进行教学课程改革,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一)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引导督办
针对教师中师德师风界限模糊配合教师教学负面清单引导督办,根据群众反馈,严肃落实整改,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业务能力,设置专项业务培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增进课堂教学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改进;青年教工面临的生活困扰,应给予重视,学校工会、相关部门积极提出对策,逐一实效解决。
(二)关注学生心理学习生活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学校建立三级响应制度,从班级到学院再到学校,突出问题导向三级强化,了解掌握与反馈落实,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多渠道、多形式督促教师改进提升。在学校大力抓校风、学风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教风、工作作风,推动教师更多地接触学生,推动学生管理人员更好地服务学生。
(三)完善思想政治育人格局
积极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使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各个专业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统筹起来。
結语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三个维度整体性推进、协同性突破,组建基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的“思政大课堂”,构建实施“三维三课”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打通思政教育格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社会和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驾护航。高职院校强化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职业竞争能力,让学有一技之长的高职院校学生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本研究期望形成典型,为国内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提供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案与操作可行的实践措施;为其他学者在研究思政课程教学创新工作方面提供借鉴意义;以研促教,产出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对校内其他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人才队伍支撑;通过研究,提升受教学生水平,为企业解决综合素质更高口碑服务更好的人才需求。
本文系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三维三课”教学模式在“思法”课程中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Y02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璟,刘於清.“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0):7-9.
[2]饶旭鹏,王芳红.数字化技术赋能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07):18-23.
(作者单位: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