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路径探析

2024-06-04马瑞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養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马瑞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教育和“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实践正在经历积极的变革和深化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效的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教育与教学的双重任务,成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養;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方向,可培养、可训练、可塑造、可维持、可延续,通过学校学习、教育获得。要展现并落实核心素养于课堂教育,教师需改变过去“填鸭式”、形式化、低效式教学方式,注重核心素养视域,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教师还需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明晰核心素养思想内涵,从核心素养视域探索、调整、改变、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一、核心素养的思想内涵

“双基”是课程体系目标1.0版,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三维目标”是2.0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长远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但并未直接回答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怎样的。而“核心素养”作为3.0版,不仅详细说明了如何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还进一步阐释了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涵盖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我国,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则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与要求。这一理念深入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它引导着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改革方向,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并作为评估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学科视域要求教育者对所教授课程的内涵与本质有深入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这需要教育者回答并解决一系列核心问题:“课程定位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何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如何最有效地进行教学?以及最终的受益者是谁?”只有当教育者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逐一解答这些核心问题时,才能构建出真正高效、符合教育规律的课堂。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紧扣“着眼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价值取向。同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亦需精准,教师应致力于通过道德法治的方式教育学生,而非仅仅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教育的核心议题在于“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正是对这一核心议题的具体而精确的回应。它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诺贝尔奖得主劳厄曾指出:“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时所剩下来的东西。”这些“剩下来的东西”即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应在于明确教学的价值取向——为何而教?教师应当摒弃过去以应试为导向、单纯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教学成果,无论是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深化,都应当有所收获。

此外,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推动中学学科的教学创新。这要求教师拓宽学科视野,采取广义备课的方式,深入探索知识背后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教师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中的核心作用,确保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九年级《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樊锦诗女士传承中华文化、守护灿烂文明的视频素材。为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的理解并体会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出发,精心设计三个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与探讨。“你认同樊锦诗的观点吗?有没有必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欣赏莫高窟美术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樊锦诗如此繁重、重复的工作,为什么他们耗费一辈子的时光?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什么?”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并深入体会“择一事、终一生”、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应向樊锦诗学习什么?青少年对延续文化血脉应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一问题旨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最后,教师可以用童安格歌曲《把根留住》作为本节课的结尾,以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效果,从而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把握“着眼点”,用具体问题情境凸显教学价值导向

高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其实现方式往往是通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全面地体验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有效的教学情景不仅应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的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问题和情境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和情境导引则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将知识转化为情境下的问题活动,使问题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并获取正确的认知。一节优质课程,其构建基石在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需紧扣课程目标,充分考量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背景,问题的提出也应具备层次性、开放性、深入性,既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启迪学生的思考深度。此外,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基于现实环境与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和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构建出现实探究情境、道德与法治情境、愤悱情境、应用情境和生成情境等多种情境,并以情境为引导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探究,以探究为途径促进真知与结论的获得。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教育,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这也是评估学生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培养与提升的唯一标准。

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专题复习课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认清国情,爱我中华”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场景和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课堂。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为学生创设本课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歌手汪峰的深情一跪,大家有何感想?”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和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的国情,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再次,教师可以设置第二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教师可以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作为未来的主人翁,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的国情,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爱国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有效教学要求,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的有用之才。

(三)夯实“落脚点”,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提出:“教育就是生长。”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高效教学应回归教育的本质,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成长。有效、高效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習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思考,而不是替代他们思考,更不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压制学生的思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同样,管理的最终目标也应是让学生具备自主管理的能力,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发展潜力的学生。

为打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共鸣。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被视为一个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强化学生、优化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中,教师可以出示案例:“小明的父亲最近碰到了一些麻烦事,骑电瓶车逆行被罚款20元,借了好友张某的2万元钱到期没还被告上法院,发生了冲突,误伤了张某,被刑事拘留,感觉自己太倒霉了。”并针对案例提出问题:“1. 你真的认为他倒霉吗?小明父亲麻烦的事情有哪些?2. 让他麻烦的行为都是什么行为?这些行为究竟有什么危害呢?3. 小明父亲受到的处罚,给小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 试归纳什么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法不可违?5. 试判断小明父亲的行为是哪些违法行为?6. 试归纳违法行为的种类?7. 遵章守法是对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怎样做到避免这些在周围行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生活中不倒霉的人?”通过这些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体验性、积极性、活跃度、参与性,彻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情况。

此外,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上适当留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也可以在思维上留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出高效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紧扣着眼点,把握着眼点,夯实落脚点,从而构建起高效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保持对教学的持续关注,不断探索创新,积极践行,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任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引领学生不断前进,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翠.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 学园,2024,17(07):65-67.

[2]曾建良.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 教师博览,2024(06):94-96.

[3]王艺霖.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1):49-50.

(责任编辑:何田田)

猜你喜欢

核心素養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多元目标的实施
历史与社会向更深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