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因果复句中的不定形分析
2024-06-04唐亮
摘要: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定形概念在解释日语因果复句中特殊时间关系时的有效性,即是否可以应用到特殊时间关系的分析之中。“不定形(non-finites)”是印欧语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不带有时态等曲折变化的动词形态,仅把动词所表达的动作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一个超越了动词时体体系的概念。日语中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不定形的概念,但是复句中从句的特殊ル形如果用不定形来解释,将可获得有效解释。该研究通过对不定形概念用于解释复合句中时体特殊现象的有效性进行探讨,考察英语动词概念是否适用于日语,如果适用,具有哪些特征和条件,最后确认在从句中不定形形式和功能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得知,在解释因果复句中特殊时间关系时不定法的概念比不定形的概念更加合理和有效。
关键词:因果关系;复合关系句;不定形;不定法;时体体系;特殊时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3(c)-0023-04
Analysis of Infinitive in Japanese Causal Complex Sentences
TANG Lia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cept of infinitive in explaining the special temporal relationships in Japanese causal complex sentences, and whether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nfinitive" is a concept in Indo-European languages that refers to verb forms that do not have tense or other inflectional changes, and only present the action expressed by the verb as a concept. It is a concept that goes beyond the verb tense system. Although there is no strict concept of infinitive in Japanese, if the special "Ru" form of the subordinate clause in complex sentences is interpreted as infinitive, it can effectively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cept of infinitive in addressing the temporal phenomena in complex sentences. We will examine whether this English verb concept is applicable to Japanese, and if applicable, what features and conditions it has. Finally, this paper confirms the actual form and function of infinitive in subordinate clauses. Throug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cept of infinitive is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han the concept of infinitive in explaining the special temporal relationships in causal complex sentences.
Key words: Causal relationships; Complex sentences; Infinitive; Infinitive form; Verb tense system; Special temporal relationships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原因理由从句中不定形分析的准确性和不足之处,试图重新审视日语中不定形的概念,并探讨从句中不定形分析的方法和方向。如果能确立日语中的不定法概念,将会对今后解释从句和连体修饰从句的谓语时态、体有非常大的帮助。
1 不定形的定义
不定形指的是一种形态学概念,是一种不带有人称、数、时态、语气等屈折变化的动词形式[1]。在英语中,不定形是指将动作作为一个概念来考虑的动词形态,而在日语中,也应具有将动作概念化的功能,并且具有承担这一功能的形式。这种形式可能不像英语一样是一种专有形式。不定形是從英语借来的概念,因此需要明确英语不定形的一般存在方式。在英语中,不定式被称为准动词(verbal),在句子中不作谓语动词,而作为其他句子成分发挥作用。英语的不定形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动词不作谓语动词,没有时态和情态的变化;二是主语不通过形态表示,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三是不定形可以成为谓语以外的成分,但基本上更多地担当名词功能。
不定形作为专用形式,存在着不定式(infinitive)、分词(participle)和动名词(gerund)三种形式[2]。不定形和不定式经常混淆,两者概念层次不同,不定形是不定式的上位概念。由于日语没有专用的不定形,不定形的下位分类仍然不明确,因此在日语中,不定形与不定式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英语中的三种不定形专有形式中,真正将动词作为概念来考虑的是动名词。对于日语而言,可以将不定形的形式分为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和由“の”引导的补语等,但在句子或复句中的实际状况如何仍需进一步考察。日语动词原本就不会因为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是否存在时态和情态将成为判断不定形的依据。在英语中,不定形至少有三种动词的专用形态变化,而在日语中,即使是不定形,也没有专用的形式,只具有将动词作为概念来考虑的功能。例如:
例1:To play baseball is fun.
例2:Playing baseball is fun.
例3:野球をするのは楽しい。
例1和例2是英语形式的分化,例1的不定式注重未来性,而例2的动名词注重动作的概念化。在日语中,虽然“の”的使用与不定式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没有像英语一样的形式分化,“の”只是将动词名词化而不是动词的专有形式。并且,在日语动词后面加上“の”可以使其作为知觉动词的补语发挥作用。这种用法类似于不定形的功能,而不像英语中的不定式“to+动词”“和动名词”“动词+ing”有形式上的分化[3]。
例4:厚いショールから出ている引詰に結った小さな頭の遠去かって行くのを見ると、如何にも見すぼらしく、哀れに思えた。(《小僧の神様·城の崎にて》)
例5:水銀柱が無情におびやかすように昇るのを見るのが怖ろしかったからだ。(《楡家の人びと》)
由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在日语中存在着与英语不定形相同的功能,但关于日语中是否存在不定形的概念还存在争议。关于这个问题,三上章提出,“由于我们的动词中还没有不定形,因此连用形作为替代品排在第一位,而终止形排在第二位”,也就是说,三上章并不承认日语中不定形的概念和语法范畴,但指出存在着具有类似不定形功能的替代形式。然而,与不定形类似的动词形式不仅包括连用形和终止形,还包括连体形及由 “の”引导的补语等多种可能性[4]。日语具有不定形的功能,但没有专用的不定式形式存在。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研究哪种形式临时承担了不定形的功能,是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还是由 “の”引导的补语结构。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定形式的分析是否适用于原因理由从句中的特殊ル形现象。
2 原因理由从句中的不定形分析
在因果关系从句中的ル形,根据以往的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的观点,本应表示说话时未来或主句事态发生时以后的时间关系,但实际上存在许多与以上时间关系不同的特殊ル形现象。
例6:当の私が落ち着いているのに、関係ない彼女が泣くので、びっくりした。(無印失恋物語)
例7:「ええ、連れて帰って下さい。」と、こともなげに、しかし真剣な声で言うので、島村は驚いた。 (雪国)
上述两个例句中,虽然使用了ル形,但并没有表示说话时的未来或主句事态发生时以后的时间关系,这不符合以往的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理论。例6中从句事态“泣く”在主句事态之前发生,是一种先行关系。例7中从句事态的“说话”也发生在主句事态“吃惊”之前,也是一种从句事态先行关系。1994年岩崎将这种现象称为“从句事态先行型”,并对这种特殊ル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5-7]。关于这种ル形,岩崎提出,“这种ル形跟知觉动词补语中的ル形一样,仅仅是一种将动作作为概念提出的不定形”。此外,岩崎还指出,要表示从句事态先行,ル形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句法特征和词汇特征。句法特征是主句和从句有不同的主语,而词汇特征是指在表示原因理由的“ノデ”和“カラ”从句中的动词应该为具有过程性动作的动词。这两个特征又是从以下两点推导出来的:
一是“ノデ从句”和“カラ从句”所示的事件是表达主句主语人物的一种观察;二是主句主语的人物将其观察作为导致主句动作的原因。
为了探讨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使用ル形表示从句事态先行关系的原因,首先需要探讨ル形的本质。从句的事件是由主句主语观察得出的,因此类似于感知动词的补语。假设感知动词的补语的连体形是典型的不定形,从“ノデ从句”和“カラ从句”的观察及感知动词的补语的相似性来看,可以认为“ノデ从句”和“カラ从句”中的ル形也可能是不定形。感知动词的补语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对原因理由从句中不定形分析的依據。
3 不定形分析的问题点
因为知觉动词的补语是一种不定形,而且与不定形具有相似性,所以可以作为不定形分析的根据。关于这种相似性是否成立,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构“动词+の+词法动词”用于直接观察“の”前的动作,而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构“动词+ので·から,主句”成为主语人物的观察,因此需要句法条件和词汇条件。虽然被称为观察,然而是主句主语针对从句事态的观察,并非是直接的观察。岩崎将“カラ·ノデ”从句中特殊ル形现象的时间前后关系全部归为从句事态先行型,导致事态先行的主要原因是观察的因果结构。然而,根据文脉和分析,几乎所有从句事态先行型的例句都可以解释为同时关系。不定形没有规定时间前后关系的功能,规定时间前后关系的是时态(主要是相对时态)和体的功能。当谓语动词位于从句的位置时,有可能从时态解放出来。一旦从时态解放出来,事态间的时间前后关系主要由体功能承担。在不定形的定义中,并未提及体这个语法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可以假设不定形没有从体解放出来。在英语中,将动词视为动作概念的主要是动名词,动名词的形式“动词+ing”与进行体相同。时态和体有时会作为复合概念来考虑,但对于动词来说,体是比时态更基础的概念。
在日语中,由于本身没有主语导致动词的变化(人称和数的变化),所以即使是不定形,也与主语和主格的一般情况无关。因此,即使存在日语的不定形,它也与英语不同,与主格主语和动词的变化无关。日语中不定形的判断依据应是有无时态和情态,而主格的动词变化不能成为判断依据。由于从句中出现的情态很少,从句中的不定形可以假设为解放了时态。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日语的不定形是解放了时态的形式。基于这一立场,在原因和理由从句中出现的时间前后关系的ル形是解放了时态但仍保持了体功能的不定形。然而,与感知动词补语的ル形不同,这种ル形不是直接观察得出的。这种ル形的形式不是终止形或连用形,而是具有极强的连体形特点。根据三上章[8]的观点,不定形的形式是终止形和连用形,但连体形态的情况尚不清楚。谓语动词的活用形态在从句位置上往往是连体形,所以需要研究连体形的不定形功能。
4 从句中的动词形态体系和时体体系
4.1 不定概念的重新定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主要通过时态和情态的有无来判断日语的非定形,当它出现在从句中时,主要与时态有关。此外,日语的非定形概念与不定词并不对应,而是与更高层的概念——非定形对应。然而,由于日语没有非定形的专用形式,所以非定形和不定形只是术语上的差异,并沒有反映日语不定概念的本质。因此,应更加重视不定法作为一种功能,而不是仅关注不定形这一形式层面。不定法的功能会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形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研究将不定法作为一种功能概念,支撑这一功能的形式有多种形式,但并非专用形式。
4.2 先行关系的不定法
在原因理由从句谓语动词为ル形时,存在用以往的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理论无法解释的时间关系,岩崎将这种时间关系定位为先行型的时间关系,这时的ル形不符合时态的相关特征。如果ル形承担时态功能,则表达基准时以后的时间关系;如果基准时是发话时,则表达发话时以后的相对时态型时间关系;如果基准是主句事态发生时,则表达主句以后的相对时态型时间关系。
原因理由句中的特殊ル形的时间关系为特殊的先行关系,不符合以上两种时态的特点。本研究认为这种时间关系的ル形是一种脱离了时态的不定形,这种不定形仅将动作作为一种概念提出,而不考虑其具体的时间关系。而先行型的时间关系不是由ル形决定的,而是由复句中的其他要素决定的。根据本研究提出的不定法概念,此时的ル形承担了不定法的功能,具有将动作概念化的作用,其时间关系不再是显性因素,两个时态的背后逻辑关系凸显出来。在一般语言哲学看来,原因一般在结果之前发生,所以表示原因的从句时态才会发生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事态之前。这种时间关系是由两个时态背后逻辑关系自然而然推出的,而不是依靠ル形这种语法形态来规定的。按照本研究的观点,这种ル形的出现是由于在特定的句子结构和位置上不定法的功能由动词非过去形来临时承担,是不定法的形式之一,脱离了时态限制的层次。
4.3 体保有型的不定法
工藤[9]认为,日语复句的スル形也承担了一定的体功能。在“カラ·ノデ”从句中,动词谓语的非定法虽然解放了时态,但并未解放体范畴。这种情况下,从句的事件与主句的事件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当原因理由从句的谓语动词为ル形时,除了岩崎提出的从句时态先行型关系之外,还有大量从句时态与主句时态同时发生的同时关系。贾朝勃[10]和神永[11]将这种同时关系定义为“同时型的スル形”,并考察了这种同时型成立条件。“同时型的スル形”要求从句中谓语动词必须为“非内的限界动词”,即没有必然的界限、无论在什么地方结束都可以的、拥有任意终了界限的动词。本研究认为,这种ル形是一种保留了体功能的不定形。由于保留了体功能,因此可以深入动作内部进行观察,这样从句时态和主句时态才可以实现同时关系。
在“カラ·ノデ”从句中,动词谓语的不定法功能是解放了时态,但并没有完全解放体功能,还可以通过ル形表达同时关系的体特征。这时从句的动作将进一步延展,可以深入动作的内部去观察,具备了动词的体要素,即关注点可以放在动作内部的具体局面上。这时的关注重点不再是从句时态与基准点之间的时间前后关系问题。由于从句动作进行了延展,所以与主句时态在时间上有所重合,才可以表达同时型时间关系。
4.4 从句中不定法的形式体系
如果表示原因和理由的“カラ·ノデ”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连体形式,那么本文将讨论从句中连体形式的不定法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从谓语动词活用形的角度来看,从句可分为连用型和连体型。连用型的不定形从时态和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而连体型的不定形则是解放了时态的限制。从句中的不定法的形式体系如下:
从句:
终止形式→情态的解放
连体形式→时态的解放
连用形式→时态和体的解放
从以上体系中可以看出,从句中的终止形从情态的语法范畴中脱离出来,不再受情态的制约;从句的连体形式可以从时态中解放出来,将动作作为一种概念提出,而不再关注动词原有的时态制约;从句中的连用形则更为特殊,它不但可以从时态中脱离出来,也可以从体范畴中脱离出来,不再表示具体的动作局面性。因此,日语的不定法在复句的从句位置时,存在三种形式分化,这三种形式不是不定法的专有形式,而是其他形式在特定位置时产生的新功能。
5 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不定法这一新的概念,不再拘泥于英语中的不定形概念,将这一概念上升为功能层次,这样就可以将支撑这一功能的所有形式囊括到同一体系中,支撑这一功能的形式有连体形、连用形及知觉动词的补语构造。本研究认为原因理由从句中的特殊ル形也是一种能够支撑不定法功能的形式,这种ル形可以脱离时态的限制仅表示动作的概念,这时的时间关系是特殊的从句时态先行型关系,因为此时的ル形不再是原来的时态功能,即不再表示基准时以后的时间关系。这种ル形虽然脱离了时态的限制,但是并没有完全脱离体范畴,因而ル形的特殊时间关系除了先行型也有同时关系,同时关系是一种脱离了时范畴但尚未脱离体范畴的不定形。经过分析,不定法的概念将英语中的形态特点上升为功能特点,在不定法功能的支撑下,日语因果复句中的特殊时间关系就可以使用这一功能概念来解释。本研究通过提出了新概念和解决方案,尝试分析,但尚有未能充分讨论的地方。因果复句中从句的特殊ル形承担不定法功能的具体成立条件及特殊时间关系的具体成立条件,都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考察。
参考文献
[1] 木下浩利.英語の動詞[M] .福岡:九州大学出版会,1991.
[2] 肖俊洪.动词不定式结构与-ing分词结构的区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3):28-31.
[3] 北野力裕.日本語の不定形·状態性述語による連体修飾のテンスについて[J].Studium,2002(29):182-202.
[4] 秦宏一.英語動詞の統語法-日英比較の新たな試み[M] .東京:研究社出版,2009.
[5] 岩崎卓.ノデ節、カラ節のテンスについて[J].国語学,1994(179):103-114.
[6] 岩崎卓.従属節のテンスと視点[J].現代日本語研究,1995,2(2):67-84.
[7] 岩崎卓.ノデ·カラ節事態と主節事態の時間的前後関係について[J].京都光華女子大学研究紀要,2001(39):25-45.
[8] 三上章.現代語法序説[M] .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72.
[9] 工藤真由美.現代語の従属文のテンスとアスペクト[J].横浜国立大学人文紀要,1989(36):1-24.
[10]賈朝勃.カラ·ノデ節中の述語の「同時型スル形」[J].日本語と日本文学,2001(32):19-30.
[11]神永正史.ノデ節、カラ節のル形とタ形について[J].日本語と日本文学,2001(32):31-4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类型学视域下汉语和日语的动词体范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7CYY055);江苏省社科科学基金项目“因果系统与时间系统接口的汉日认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9YYC00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因果复句中时间关系表现方式的汉日对比”(项目编号:2019SJA1828)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唐亮(1987-),男,河南安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中日对比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