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文化狂欢背后的价值隐忧及对策分析

2024-06-04张庆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短视频对策

摘要:短视频文化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娱乐需求。但是人们在享受短视频文化狂欢带来轻松愉悦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掉这场狂欢背后的价值隐忧。该文研究短视频这种文化现象,特别是研究其快速发展背后的文化隐忧并提出解决对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主流思想引导,重塑短视频文化产品的艺术性,重塑短视频时代人的主体性,强化多主体对于短视频平台的协同监管,让短视频成为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要的文化产品。该文对于提升短视频文化产品的质量、创作出更多优秀短视频文化产品、发挥优秀文化产品精神文明引领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短视频;文化狂欢;流行密码;价值隐忧;文化异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3(c)-0046-05

Value Hidden Worrie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behind Short Video Culture Carnival

ZHANG Qingqiang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short video culture has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met their diverse entertainment needs. However, while enjoying the relaxed and joyful cultural revelry brought by short videos, people often overlook the hidden value concerns behind this carnival.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short videos, especially the cultural concerns behind their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solutions: adhering to a people-centered creative orientation, strengthening mainstream ideological guidance, reshaping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short video cultural products, reshaping the subjectivity of people in the short video era, strengthening the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on short video platforms, and making short videos a cultural product that can better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hort video cultural products, creating more excellent short video cultural products, and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excellent 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Short video; Cultural carnival; Popular passwords; Value hidden concern; Cultural alienation; Countermeasures

近年來,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视频对大众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大众的认知体系与价值取向。特别是抖音、快手这两大主流短视频平台,对于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1]。

1 短视频的文化狂欢及其流行密码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孕育出的文化产物,是一种融合了音乐、图像与文字等多元要素的影像产品。它在网络上迅速流行并广泛传播,成为当代社会中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表达方式。

1.1 短视频的文化狂欢

短视频最近几年发展迅猛,视频数量及用户人数都呈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2]。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较2021年12月增长5 586万,占网民整体的96.50%。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12亿,2021年12月增长7 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0%[3]。我国短视频用户数量从2018年的6亿多增长到如今10亿多,这种爆发性的增长带来了一场短视频的文化狂欢。

1.2 短视频文化狂欢背后的流行密码

近年来,短视频发展迅猛,其背后的流行密码值得关注。

首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为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短视频的发展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若没有近几年来我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短视频不可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情况。4G信息服务的提速和资费的降低,以及5G技术的普及、商用,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技术支持。此外,由于智能手机价格降低引起的广泛普及也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手机功能强大、价格实惠,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换言之,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用户基础。

其次,短视频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碎片化阅读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被不断细化和碎片化,如吃饭、坐公交、乘电梯等,在这些短暂的碎片化时间中,人们很难像以前一样去阅读大量文字或者观看较长时间的视频。对于每天忙于工作为生活而日夜奔波的大多数人来说,看文字稍多一些的内容便会感到枯燥,然后失去耐心,甚至时间稍长一点的视频也没有耐心看完。短视频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快速的心灵慰藉,并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其自身得到良好发展。

最后,短视频满足了大众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短视频的出现符合了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在物质富足的年代,人们开始追求个体价值、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短视频平台为大众这种追求自我价值的需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成为视频的制作者,上传自己创作的视频,或是记录生活,或是发表观点看法,通过短视频不断展示自我,渴望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追捧,从而满足自己实现主体价值的需求。短视频凭借创作门槛低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绝佳平台,因此受到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群体的追捧。

2 短视频文化狂欢的价值隐忧

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能够满足大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但是在短视频文化狂欢背后隐藏的价值困境仍需重点关注。

2.1 加剧文化异化,消解人的主体性

文化异化是一个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学术概念。具体而言,它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通过自身的社会劳动创造而塑造出文化这一客体。然而,作为客体的文化一经产生便展现出其内在的独立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本应促进主体的发展与进步,但实际情况却是它并未发挥积极作用,反而转变为与主体对立的力量,成为束缚主体发展的桎梏。换言之,文化本应是人们自己创造,服务于自身进步的文化,却在短视频时代,进一步变成一种异己的力量统治人类自身。

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精神使得人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自己所需求的信息,打开各种短视频平台,就会发现各种短视频博主正在竞相展现与现实自我不同的虚拟自我。面对纷繁复杂的短视频文化,普通大众的思维方式变得逐渐懒惰,丧失了部分独立思考的自主性。大众表面上看似享受着短视频带来的自由与便利,但实际上这种自由与便利的代价是沉重的。大众思维方式变得浅薄,理性思考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几乎所有的问题和事件都能通过短视频呈现出来,人们变得不再追究事情的真相和内在联系,而认为短视频所表现的表面现象就是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因此,短视频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世界的理性思考,从而加剧文化异化。

另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打开浏览器、短视频平台等,接触到的许多短视频并不是自主搜索筛选出的内容,更多是短视频平台根据用户兴趣爱好推送的内容。诚然,这些被推送到用户眼前的短视频与主体兴趣爱好相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短视频用户在打开短视频平台后,需要做的就是一个一个地向下刷即可,忽略了各大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搜索功能,不需要再自主去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越来越被动地接受平台对他们的“操控 ”。换言之,人们接受短视频的这一方式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人的主体性,加剧人的惰性。

2.2 泛娱乐现象严重,消解主流文化

互联网的开放性,让短视频蓬勃发展,增加了公众表达观点看法的渠道,但也容易让别有用心之人乘虚而入利用短视频平台上传视频门槛低、审核宽松等情况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各种错误思潮。泛娱乐主义思潮在短视频文化中存在较为广泛。娱乐本身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满足自我需要的本质要求。但过度泛化的娱乐必然会损害人的主体发展。短视频的類别五花八门,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大众能在短视频上几乎可以看到所有类型的内容。短视频的类别数量十分丰富,但最火爆的短视频永远只有一款,那就是“娱乐款”[4]。作为短视频的突出特点,娱乐属性本身并非特别值得去批判,大众为了满足娱乐需求才刷短视频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度泛化的娱乐,以及由此导致的严重泛娱乐化现象。在泛娱乐化趋势的猛烈冲击下,娱乐话语逐渐越界,渗透进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刻影响着社会话语的构成与表达。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式,以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化、经典文艺作品、民族英雄、政治事件及时代精神进行解构,导致整个社会的价值话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被重塑。在这一过程中,这种泛娱乐化的文化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5],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2.3 商品化倾向严重,价值导向扭曲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看来,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大众提供消遣与娱乐的功能上,而交换价值则是指文化产品被购买时所需支付的货币金额。然而,随着大众对文化工业产品交换价值的过度关注,逐渐忽视了其本应具备的使用价值,导致文化工业产品的交换价值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文化的商业价值内在于商品经济世界,合理地发掘文化中的商业价值能够对文化发展及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短视频时代的今天,文化的商业价值被过度开发,文化本身的价值遭到忽视,一些短视频传播者只注重传播特定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商业利益,而忽视文化本身的意义,最终导致短视频文化的过度商业化现状。一些短视频博主在制作视频内容时,首先考虑的是视频能为自己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是考虑视频能体现的文化价值。一些视频号专门制作有关各种明星的视频,以吸引大众眼球赚取流量。许多视频博主也因此变成了流量巨大的网红。由此在社会上出现了成为网红就能一夜暴富的观念,于是一些青年群体在这种错误价值的导向下,逐渐抛弃原本正确的价值观念,流量至上、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可以说,短视频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的价值观念产生错误的导向。此外,当下短视频传播内容的文化价值较为匮乏,本应处于次要地位的商业性内容却占据较多。过度的商业化现象使得短视频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失去了它的文化本质,必然会对社会的价值导向产生消极影响。这样的情况应该引起文化工作者的重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解决。

2.4 艺术创作同质化,审美标准低下

阿多諾以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文化工业时代艺术创作面临的同质化困境。他指出,这种同质化趋势导致艺术逐渐丧失其固有的超越性和否定性的本质属性,使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受到严重压制。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特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观察到在文化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统一的特定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生产使用的机器设备、产品的生产规模等多个方面。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不仅适用于电影、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视觉和听觉媒体,也同样贯穿于音乐作品的创作与生产中。这些文化工业产品往往按照预设的模式被批量生产,其内容和形式均呈现出高度一致的标准化特征。因此,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不仅损害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多样性,更使文化工业产品失去了其应有的艺术价值和深度,沦为机械复制的产物。许多短视频创作者自身缺乏创造性,无法创造出新颖的内容来吸引流量。为了维持已有流量和吸引新的流量,这些人只能通过模仿、抄袭他人的方式来制作自己的短视频。通常情况下,某个短视频突然爆火后,各大短视频平台就会出现许多类似的视频。

如今,一些短视频创作者难以避免地被逐利思想干扰,在不断追逐流量的过程中,为了博得大众的关注,创作出审美庸俗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平面化的快感,毫无审美价值。短视频使艺术中高雅严肃的审美因素被无深度的消遣取代,使人沉浸于刷短视频的平庸快感中,不断降低自己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感受[6]。“当一个爵士乐手在演奏一段严肃音乐、一段贝多芬最简单的小步舞曲的时候,他在不经意间就会切分原来的音乐,当别人要求他按照正常的节拍来分节演奏时,他就会露出不屑一顾的微笑。”[7]一方面,部分短视频创作者出于追求流量的目的,创作出具有低俗化审美倾向的短视频作品。这类作品不仅未能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反而成为某些网红迅速走红的捷径。这类短视频作品往往以肤浅的感官刺激为卖点,导致观众逐渐满足于表面的快感,不断降低自身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在短视频的媒介环境中,人们逐渐丧失了对高雅艺术的审美感受。审美感受通常源于人们对高雅艺术既保持距离又渴望亲密接触的悖论体验。然而,短视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这一突破却以丧失上述悖论体验为代价。因此,观众在享受短视频带来便捷与即时性满足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

3 消除短视频价值隐忧的几点对策

短视频文化狂欢过程中出现的价值隐忧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会日益严重地侵蚀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最终危害整个社会。为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应对短视频在繁荣发展同时带来的价值问题。

3.1 加强主流思想引导,提升内容质量

短视频由于其固有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在文化内核的承载及社会正面的价值导向引领方面,相较于其他媒介形式存在不足。因此,为确保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承载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核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用主流文化对其引导,为短视频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核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外部引导。国家要大力支持创新类文化项目,特别是不断推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作品,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通过创作优秀的文化节目作品,为短视频的创作树立模范榜样,做到从外部引导短视频内容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内部引导。所谓内部引导就是通过短视频内部的主流媒体及一些知名博主,利用他们的强大影响力,在短视频平台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弘扬主流价值观。2016年,我国主流媒体开始了进驻短视频平台的步伐,至2019年末,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央视先后完成在抖音、快手、B站、梨视频等头部短视频平台的入驻,实现了在短视频平台的驻扎与扩张[8]。但是,目前除了具有官方性质的媒体外,还需要更多民间的网红博主能对短视频文化氛围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支持更多的民间网红博主通过短视频对公众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是下一步引导短视频价值导向的重点任务。

3.2 重塑短视频文化产品的艺术性

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在当下,内容同质化、商业化现象十分严重,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本应作为文化艺术产品的主属性,却被不断消减、磨灭。为此,重塑短视频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丰富短视频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成为应对短视频价值乱象的重要对策。重塑短视频艺术性最重要的是转变短视频创作的重心,从内容创作的根源上丰富短视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一方面,要通过技术研发降低使用门槛和创作难度,以“人的创造”和“审美逻辑”替代“机械复制”和“技术逻辑”,推动内容生产从“单一化”“同质化”向“多元化”“创新性”转变;另一方面,抛弃传统以“满足”生理、情感等浅层次审美情趣的“迎合”模式,通过嵌入价值、信念和意识完成对创作者的“启发”,以适应高层次文化和审美需求。简言之,短视频内容生产要以主流价值为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成为能够丰富人精神世界的真正的文化产品[9]。

3.3 重塑短视频时代人的主体性

短视频的不断发展给人的主体性带来了一定冲击,使人们逐渐减少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越来越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一切。为此,重塑短视频时代人的主体性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方面,人们观看短视频时,应对短视频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不能总停留在表面,特别是对短视频内容的真假性及隐藏在其背后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换言之,人们通过短视频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不能只满足于浅层次的享乐,更要时刻保持判断力,对短视频的内容做出独立的正确判断,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另一方面,营造一个鼓励思考的短视频氛围至关重要。短视频平台要鼓励短视频的创作者转变创作观念,倡导他们创作出更多能够引人共鸣、发人深思的高质量作品。同时,短视频平台要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的理念,对低俗作品的流量进行一定的限制,将流量大量引向优质的短视频,使用户能够接触到更多发人深思的短视频。

3.4 强化短视频平台的多主体协同监管

目前,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价值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短视频监管体系。因此,强化多个监管主体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建立一个多主体互相协调配合的监管体系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首先,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应切实履行职能,维护短视频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随着短视频行业的飞快发展、短视频产业体量的快速膨胀,成立专门负责监管短视频平台的监管机构已经势在必行。此外,政府要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短视频行业制定行业标准,以便依法进行监管。

其次,短视频平台作为短视频的责任主体,应不断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与管理。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应建立严格的视频审核机制,不断加强审核力度,对短视频的价值乱象问题从源头进行把关。另一方面,完善用户举报机制。通过有效的用户举报机制对疑似有问题内容进行二次审核,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只有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才能真正坚持网络短视频传播正能量,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有效传播[10]。

最后,用户主体作为短视频的直接体验者应积极参与短视频内容的监督与管理。短视频用户在观看短视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荒谬或者价值导向不正确的视频,特别是不良内容的短视频,还有相当一部分隐藏在视频的评论区中。目前,短视频平台对评论区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及时清理一些不正当言论。对此,短视频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内部举报机制对疑似违规的内容及时进行举报。此外,用户还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短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短视频的监督。

4 结束语

短视频带来的文化狂欢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娱乐需求。但人们不能过度陷入这种文化狂欢,对于这场文化狂欢背后的价值隐忧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关注及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短视频的监管,必须建立一个多主体协同发力的多层次监管体系,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提升短视频的内容。此外,相关人员仍需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方法,使短视频文化能够更加积极地、健康地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44.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34.

[4] 姜正君.“短视频”文化盛宴的文化哲学审思:基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20:101.

[5] 王新刚,张蒙帅.“短视频 ”文化现象的价值困境及其化解[J].广西社会科学,2019(3):150-154.

[6] 王乃哲.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大众文艺,2022(17):213-216.

[7] 马克斯·霍格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5.

[8] 賈博乔.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实践进路[J].传媒论坛,2024,7 (2):7-9.

[9] 刘念,黄佳庆,施威.短视频文化生态建设困境及其消解[J].新闻传播,2022(16):11-13.

[10]高宇,王林平.网络短视频的价值困境及其消解[J].广西社会科学,2021(8):73-79.

作者简介:张庆强(200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短视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