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演唱分析

2024-06-03耿子祎郭民建

当代音乐 2024年5期
关键词:卓文君司马相如

耿子祎 郭民建

[摘 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引用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歌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及现代音乐表现形式创作的音乐作品。这类音乐作品在中国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受众颇广,广受艺术群体的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广泛流传,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融入了现代人对音乐的精神诠释。本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进行演唱分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白头吟》的创作背景以及歌词传递的内涵,第三部分主要展开演唱分析,深刻把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感,为其他演唱者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李砚;《白头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卓文君;司马相如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138-03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艺术歌曲起源于西方,是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1]。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注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旋律具有表现力,注重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通常采用钢琴作为伴奏乐器且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这类体裁以舒伯特创作的作品而确立,西方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贝多芬、柏辽兹、罗西尼等,这种体裁极具艺术性,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要求较高。艺术歌曲的受众面较广,无论是从事音乐专业的还是音乐爱好者都有能力欣赏。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和西方艺术歌曲在形式上几乎相同,都是以诗歌作为歌词融合到音乐中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表达和传递情感[2]。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代表各地的民歌,“雅”收录宫廷乐歌,“颂”则是古代祭祀之歌。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其本身就是可以吟诵的,朗朗上口,具有独特的韵律。将其加入歌曲创作,大幅提升了音乐创作的美感,增加了歌曲传播的范围,广受欢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以青主、黄自为代表创作的艺术歌曲。这一阶段作曲家主要沿用了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创作手法,融合了中国古诗词的内涵,丰富了歌曲的形象。代表作品有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可谓是开辟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先河。20世纪40年代是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以著名作曲家谭小麟为代表。谭小麟曾赴美留学,跟随亨德米特学习十二音序列作曲创作技法。回国后,谭小麟将这种西方的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了《正气歌》《自君之出矣》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现代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的出现被看作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为罗忠镕先生。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有三十余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歌出自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传唱至今。罗忠镕先生的作品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运用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打下基础,为后来的歌曲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启发。

二、《白头吟》词曲创作背景

(一)《白头吟》诗歌介绍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由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晋人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词作者卓文君,卓王孙之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今四川省邛崃市人。据记载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气宇不凡深深吸引,两人互生情愫,当夜私奔到成都。当时司马相如还是一介书生,求官之路十分不顺,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去了临邛老家,向同家族亲戚们借了些钱,开了一家卖酒的店铺,卓文君亲自当街卖酒,这就是历史上“当垆卖酒”的典故。一段时间后司马相如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便想纳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的性格坚韧果断,在当初的封建社会,她不像别的女子那般委曲求全,而是有非常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她写下《白头吟》这首诗要与司马相如诀别,司马相如看到此诗后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两人重归于好,成为一段爱情佳话。

诗中前两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是作者理想中爱情的模样,爱情应像山上的白雪那样纯净,像月亮一般皎洁。“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两句是这首诗的转折,大致意思是:听闻你有二心,所以来与你诀别,作者表明了分手的决心。“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斗”,乘酒的器具,今日置酒与你做最后的聚会,明日沟边分手。“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这两句是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的告别,一去不返。“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四句作者描述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曾以为嫁了一个一心一意的郎君,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这四句有作者对过往爱情生活的自嘲,同时又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回心转意。“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作者用竹竿和鱼尾来比喻情投意合的感情,最后一句“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爱情不是用钱财珍宝和权势来支撑的,这里也说明司马相如的二心是因有了权势而生。

(二)《白头吟》作曲家简介

李砚,湖北人,高中时期开始学习音乐,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演唱专业,毕业后在北京进修作曲理论,创作型歌手,青年作曲家。他创作及改编的艺术歌曲《燕子》《凤求凰》《镜中吟》编入教材,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蝶恋花》《白头吟》等。

三、《白头吟》演唱分析

(一)《白头吟》作品分析

《白头吟》在创作上模仿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结合C羽七声雅乐调式进行描写,形象的传递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3]。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整体结构包括前奏、A乐段、连接、B乐段、C乐段、间奏、B1、C1和尾声。A乐段包括5个小节,由乐句a和乐句b构成。第10小节是A乐段与B乐段的连接,B乐段也包括5个小节,由乐句c和乐句d构成。第16—24小节为C乐段。C乐段为全曲的高潮,旋律回转曲折,推动了卓文君激愤的情绪。后面通过B、C乐段的多次重复,刻画主人公内心情绪的波动,达到了强调主题的效果。这首艺术歌曲在词曲结合上,采用一字一音的记谱法进行创作,符合中国五言诗的结构特征,使整首作品更具叙事性。钢琴伴奏多采用分解和弦以及柱式和弦,符合卓文君冷静、沉稳的人物性格,对歌词内容以及人物形象进行烘托,使演唱者更容易被歌词内容感染,代入角色,调动情绪,传递给听众更丰富的感情。这首作品的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第二部分: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第一部分主要描写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已经变质的事实,表明卓文君决定分手的决心。第二部分讲述了卓文君自己爱情的曲折,同时用决绝的态度责备司马相如对爱情的不忠。

(二)《白头吟》演唱分析

1.吐字行腔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注重表达歌词传递的情感,还要讲究古诗词语言发音与歌唱语言发音相结合,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来演绎作品。在演唱古诗词艺术作品前,演唱者应先吟诵歌词,对歌词的押韵与声调有正确的理解,在后续的演唱中才能发挥诗词的意境与内涵。

吐字行腔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歌词含糊不清,问题出在字头上。解决办法是要把咬字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例如《白头吟》的演唱中,第一个字是“皑”,在演唱过程中应注意要轻咬,由“a”到“i”过渡,“a”可以适当拉长,保持上口盖位置不变。“皎”字与“皑”字类似,开口都要轻咬,从“j-i-ao”过渡加重,“i”适当拉长,这样发声更加清晰贴切。咬字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嘴型不变,否则就算咬出字头,元音也会变形。如“山”字,咬清字头“sh”后要归韵到“an”,这时口型要保持住,否则很容易听为“shai”。第一句中的“雪”字和末尾的“月”字,这两个字都是诗中爱情的象征,韵母都是“ue”,应该适当加重咬字,“月”字拖长,否则歌词容易模糊不清。第二句歌词的处理与第一句大致相同,“两意”二字要加重,这里“两意”指代丈夫有二心,要唱出主人公的悲痛,“绝”字与“雪”字“月”字相同。第三句中“今日”与“明旦”咬字是要加重嘴唇的力量,“斗酒会”与“沟水头”要略微停顿,这样处理具有一种吟唱的感觉,更能体现出主人公冷静理智,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第四句中“躞蹀”二字,演唱时应注意韵母,快速归韵“ie”,避免唱成“xi”“di”。“流”字有四拍的时值,需要咬重音以及做颤音的处理。“凄凄”二字出现两次,演唱时要有停顿感,前后应唱出不一样的情感,体现情绪的递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要唱出卓文君对丈夫变心的控诉以及回心转意的期盼。

2.气息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动力,也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会面对的问题,气息问题是歌唱的关键性问题。一首歌曲的完美演绎,离不开演唱者通过气息的控制和调节转换来表现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不管是外国的歌剧咏叹调,还是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歌曲中音乐线条的强弱、节奏快慢变化、音色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气息来支撑。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中,第一部分歌词大意讲的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已经变质的事实,卓文君表明分手的决心[4]。“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这里演唱者的气息应平稳,控制好音量,音色轻柔,语气坚决且饱满,展现卓文君冷静理智的人物性格。“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这两句在演唱时,气息逐渐增强,情绪递进,把握好作者坚定的心境,为后面歌曲的高潮部分作铺垫。

第二部分的四句,作者的情绪变化明显,与丈夫决别的心越来越强烈,演唱时需要用更多的气息来控制,“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这句中“凄凄”二字出现两次,第一次可以略微轻些,形成前弱后强的对比,歌词中要有停顿感,在演唱时应尽力做到声断气不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句我在演唱时,没有换气,气息要沉下去,歌词里作者的内心情感要一直延续,则需要更多的气息来支撑。“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两句是歌词内容的高潮,气息应从强到弱,慢慢收尾,给观众一种声音慢慢消失、逐渐悠远的听感。

3.情感把握

歌唱这门艺术是通过歌声来表达情感的,以声代情传递给观众,情感可以说是一首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果把歌唱技巧称作情感表达的手段,那么抒发情感才是演绎一首作品的最终目的。充满感情的演唱才能打动观众,所以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必不可少的,了解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体会作者的心境,把握情感,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5]。

《白头吟》这首作品整体的音域偏低,歌词旋律和钢琴伴奏都衬托出卓文君哀怨、低沉的情绪。第一句和第二句,展现了卓文君心寒与绝情的情绪,演唱时应更加坚定、深沉,演唱者的眼神和肢体动作都要传递出作者的失落与哀婉。“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这两句是作者在与丈夫作最后的分别,今日就当作我们最后的相聚,明日起沟边分手各自东奔西走。曾经美好的感情犹如沟水东流一般,流逝后一去不返。歌唱者在演唱这两句时,情绪应层层递进,表达出作者对丈夫变心的怨恨与痛心。“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一部分作者心情复杂,本以为自己嫁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夫君,可以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可没承想丈夫有了二心,失去了真心的爱情是用多少金银财宝都换不回的。这里作者不只是在责备丈夫,更是表明了自己还像当初那样爱着他,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既痛恨司马相如的变心,又对这段感情心生不舍的复杂情感。演唱者可自行设计肢体动作、眼神来烘托作者的情绪,向观众传递卓文君决绝而又痛心不舍的情感,引发共鸣。

结   语

自古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和丰富内涵的音乐文化,包括了丰富的题材和特点,有的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描绘诗意高远,有的歌颂历史,有的刻画人物爱情生活,等等。本文所写《白头吟》是爱情题材中经典代表作之一,歌曲中既表达了古人的情感,又蕴含现代演唱者的思想感悟,跨越古今,极具传承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前景,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人类生活中最宝贵的情感,这种感情有苦有甜。本文研究的作品《白头吟》中表达了诗人卓文君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坚定的立场,我们在演唱时要从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人物介绍、歌曲曲式、歌词咬字行腔、演唱技巧、情感把握等多方面入手,要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古诗词充分联系起来,进行专业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水平,最终呈现出一部更完美、纯正的作品。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中,不光是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艺术修养也得到了提高,也为以后的声乐学习积累经验。最后,希望本论文能为之后研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者们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腾.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研究[J].名作欣赏,2023(23):123-125.

[2] 孙丽.当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J].艺术大观,2021(26):23-24.

[3] 张媛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的演唱技巧研究[J].戏剧之家,2023(17):61-63.

[4] 郭劲风.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白头吟》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22.

[5] 黄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20.

(责任编辑:韩莹莹)

[收稿日期] 2023-12-26

[作者简介] 耿子祎(2000—  ),女,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青岛 266590)

[通讯作者] 郭民建(1972—  ),男,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  266590)

猜你喜欢

卓文君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家徒四壁,当垆卖酒
“犬子”的来历
向卓文君学习幸福秘诀
卓文君的感人数字诗
钓得「金龟女」
钓得“金龟女”
浅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