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24-06-03红雨

当代音乐 2024年5期
关键词:红梅赞爱祖国文工团

红雨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001-03

第一次拜访原空政文工团歌唱家郑莉是2019年8月底。听说我从长春来,她特别高兴,因为长春无论和中国空军还是和空政文工团都有深厚的渊源,空政文工团前身是空政歌舞团,1950年3月25日在长春的大庙组建,1951年迁至北京;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就出自长春航空,那时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现在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她还不到60岁,却已是一位有四十多年军龄的老兵。“老兵”的称谓似乎和风姿绰约的她不是一回事,可深入了解了她之后,便会感到军人气质和风姿绰约完美地融为一体,这才是真实的著名歌唱家郑莉。

那段时间她正忙于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演出。刚从阅兵村回来的郑莉晒得黑黑的,她说:“参加阅兵的战士们三伏天站在那么强的日光下暴晒那是真的苦。他们的脸是黑的,全都爆皮,但他们的耳边系帽子的那根绳却是白的。”这种黑白反差让她内心受到不小的震荡,不由想到作家魏巍笔下那些最可爱的人,“看这些孩子们训练,你就能感受到那份艰辛,那份对祖国的大爱。我从心里给他们点赞,他们是最帅的士兵!”

面对陆海空三军将士,想到伟大祖国70年的发展成就,没有比演唱空军那首老歌《我爱祖国的蓝天》再合适的了。“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要问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从她十几岁入伍一直唱到今天,40余载歌唱生涯,不同的舞台,不同的观众,尽管同一首歌已唱过百遍千遍,郑莉每次演唱都如同首唱,总是人在蓝天白云间。

梦想起飞

碧玉年华的女孩子大多还在读初中,这时的郑莉已经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

空政文工团有一部保留剧目——《江姐》,从1964年文工团将改编的小说《红岩》搬上歌剧舞台,至今久演不衰。1977年5月,经过十余年沉寂,空政歌剧团经过修改复排歌剧《江姐》。为了培养接班人,歌剧团决定到全国招收一批新学员,从零开始学习。与此同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舞台歌剧艺术电影《江姐》,歌剧团扮演双枪老太婆的孙维敏老师在上海拍戏期间到上海音乐学院招收学员,看看有没有唱歌的好苗子。音乐学院的老师便向她推荐了郑莉。

上音这样的高等音乐学府怎么会举荐一个14岁的小姑娘呢?原来这个出生在安徽蚌埠的小姑娘郑莉太喜欢唱歌了。她爱听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里的主题歌,为了听花妮唱歌,电影看了不下十遍;《江姐》里的主题歌《红梅赞》她更喜欢。上学路上她会路过一个书店,书店广播里只要一播放《红梅赞》,她就站那一直听完。她有时会偷偷地想,我会不会有一天也像她们一样站在台上唱歌。

梦想的种子一旦萌芽就会破土。听说上海音乐学院招收声乐专业的学生,她想都没想就跑到上海考试。候场时,小姑娘心里还嘀咕着:那些考生怎么都比我大呀?她根本不知道报考大学的条件是高中毕业生,而她连初中还没毕业。招生老师说:“这孩子这么小,唱得这么好,去医务室给她看看声带吧。”一检查她已经变完声了,连考官们都很惊讶。

专业课发榜时,一米五出头的郑莉捡了一块砖头垫在脚底下,从榜单底下往上找,好半天也看不到自己的名字,最后都快到顶了终于找到自己名字。哇!居然排第四。小姑娘激动得直接跑回上海的舅舅家,一进门就大声宣布:“我已经被选上啦!舅妈,能不能给我做条花裙子?”舅妈那个乐呀,她要好好奖励这个可爱的小外甥女,于是掏瘪了钱包买了一块上好的花布……郑莉到现在还记得那条纯棉的大花裙子。

回到安徽,郑莉日思夜想盼到的不是专业录取通知书,而是一封信。

“郑莉同学你好。经审核我们发现你不是高中生,很遗憾。你唱得非常好,但是不符合大学录取标准,希望你符合条件时再来报考,我们欢迎你。”她拿着信当即傻在那,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过,缪斯女神还是非常眷顾这个执着的小姑娘,孙维敏老师找到她并招为学员。孙老师跟文化部部长汇报说,在安徽我们找到一个小姑娘,是这次招生里面唱得最好的。1978年初冬,郑莉来北京报到。文工团派了一辆吉普车接站,经过天安门时郑莉异常激动,她恳求司机:“叔叔,您能慢一点开吗?”

“为什么呀?”

“我在学校里学过一篇课文,第一页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想好好看看天安门。”车子缓慢经过天安门广场,小姑娘把车上的人都逗笑了。

来到空政歌剧团,两年紧张充实的学员生活,郑莉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为了给歌剧表演打牢基础,她们在台词、形体、演唱等艺术门类进行全方位训练。她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同学更努力,成绩更突出。1981年,18岁的郑莉在全国空军声乐比赛中获得冠军,并荣立三等功。这个第一名,这个三等功,更坚定了她一定要唱出来、唱成歌唱家的追求。这一年,空政歌舞团和歌剧团合并成歌舞剧团,一部分人演歌剧,郑莉则主要是在歌舞团担任独唱,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里她密集地参加全国声乐大赛,到高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

1984至1988年,她连续参加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第三届均获得专业组三等奖。1985年在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中获银奖。1984年,经过选拔她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这是文化部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献礼作品,来自首都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解放军共68个单位的13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郑莉演唱美声歌曲《科学家的春天》,接到这个任务她激动了好几天。第一次跟300多人大乐队合乐,一曲唱完,指挥陈燮阳和整个乐队集体鼓掌,赞美来得太凶猛也会把人弄蒙了。毕竟二十出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阵势,她有点不敢相信,“我真有那么好吗?”小姑娘在心里问自己。导演安排她与当时获得国际大奖的歌唱家胡晓平一同演唱这首歌,所有这些都让她受到极大鼓舞。一路追求,一路高歌。郑莉乘着歌声的翅膀,向梦想飞翔。

蓝天作证

一首歌里包含哪些内容?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歌词、旋律,三五分钟的时长,当然还有不能量化的东西。对于郑莉来说,人生并非都是舞台上的掌声和荣誉,还有潜心的学习和不为人知的失意痛苦。她说:“1995年之前就是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比赛,不断地接受评判、心跳地拿奖。”

1983到1985年郑莉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87年又去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在中央院,她遇到了沈湘、王福增、郭淑珍等几位音乐教育家。他们的教导让郑莉终身受益。她还记得沈湘先生的叮嘱:“你唱得很好,就这么唱,一定保留你的本色,然后再加上科学的发声方法。”郑莉谨遵先生教诲,多年的艺术实践她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用美声方法演唱中国歌曲确实得到大家好评。

阎肃作词、羊鸣作曲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是空军的经典之作。1959年歌曲诞生,不仅部队官兵喜欢,普通百姓也喜欢。空军战士对祖国河山的赞美,誓死保卫祖国蓝天的壮志豪情在开阔明朗的圆舞曲旋律中抒发出来。2019年,这首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四十多年来,郑莉每次唱起这首歌,仿佛身体里生出一双神奇羽翼,在广阔天空翱翔。下连队她必唱这首歌,每次都引起战士们强烈的共鸣。就连曲作者羊鸣老师都说:“郑莉啊,我原来以为它只是男声歌曲,没想到你唱了以后也这么好听,也很有空军的特色啊。”郑莉得到作曲家的鼓励,她觉得这首歌并非男声专利,本身空军也有女兵,蓝天下,身着空军服的女兵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现在连航天员里都有“摘星星的妈妈”,她唱起歌来更有底气了。

当然她也跟我说过心中的一点遗憾:“可能不仅仅是我,很多唱美声的歌唱家都是这样,我们没有一首代表作让普通观众用一首歌来想起你。《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包括《我爱祖国的蓝天》《英雄赞歌》,它们不属于某个人,但过去和将来人们会一直咏唱。《我爱祖国的蓝天》我都唱了大半辈子了,早已是心里的代表作,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会唱一辈子,真的不会变。”

选择为兵服务,就要有战士一样的品格。

1992年,郑莉在歌剧《雪域风云》中饰演女主角——气象站站长方林。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随剧组提前去西藏体验生活。飞机一到拉萨,她们好像降落到另一个世界,那里和北京完全不一样。刚开始是激动,很快她就领教了高原反应,缺氧,这些都很正常。最让她刻骨铭心的是去雷达站演出。观众只有两个人,守着雷达站的一对夫妻。刚开始她站着唱,他们站着听,后来他们的头低下来,她也跟着低下身子去迎他们两个人的面孔,看见他们在不停地流泪……她想给他俩多唱几首歌,毕竟来一趟不容易。可最后一首歌没唱完她就被强行拉上车。坐上车她还委屈:“我那歌还没唱完呢,我还没好好看看他们长什么样!”

“再不走,过20分钟以后你得在里面待半年,马上就要封山啦。”同事的话让她心里更不是滋味。演员只是偶尔去慰问,想想那对夫妻,他们得在那里守一辈子,而且无怨无悔。每当这时候,她特别想唱起那首《英雄赞歌》献给这些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心地就像西藏的天空那样纯净,他们守卫脚下的土地就是守护祖国的蓝天。

《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首唱就是空政的老歌唱家张映哲。年少时在歌舞团每天跟张老师生活在一起,看她练声、演出,她的气场太大了,往台上一站,再大的舞台全属于她。多年后,郑莉唱《英雄赞歌》同样得到大家认可。她悟出:人们说的气场其实是人生的历练化作的一种无形的能量。没有经历的歌是一张白纸,有经历的歌是丰满的。练功夫不是每天要把钢琴弹破,声音唱哑,而是人生阅历。是比赛失利后的苦闷抑郁,是大雨中收起麦克为战士清唱歌曲,是少小离家时乡亲送行的长队,是到边远连队演出时受到的洗礼……把你的眼泪、笑声、善良和美德统统放在歌里面,然后用你的声音将它们打磨合成。

郑莉得过很多奖,而部队颁发给她的“特殊贡献奖”应该是她所得奖项的总和,也是所有奖项里分量最重的。它无法用等级评判,而是对一位部队文艺工作者从少年、青年到中年这四十多年军旅生涯取得的所有成就的最客观公正的评定。

丹心向阳

小时候就喜欢听《红梅赞》,那个站在书店门口痴迷地听歌的小姑娘,长大后又因为《江姐》进入文工团,郑莉心中对《江姐》有一份特殊的热爱。歌剧团里每天的练功也是为有朝一日能在台上表演歌剧。因为喜欢《江姐》里的歌,有时候一个人在车里,或者是特别安静时,她会把全剧中江姐的唱段从第一场到七场全都唱一遍。

第四代《江姐》复排时郑莉有了彩排的机会,她终于可以畅快淋漓地饰演心中敬仰已久的女英雄。《江姐》里的音乐、台词,所有的唱段,每天都要在她脑海里过一下。

有一次彩排,当她把整场《江姐》唱段完成以后,乐队也是情不自禁给她鼓掌。这一次她没有蒙,大赛和舞台的历练已经让她能从容接纳鲜花和不完美。作曲之一的羊鸣老师也跟她说:“郑莉,江姐的唱段你唱得非常好,我很满意。”这些话没有成为她骄傲的资本,而是为她演好江姐树立了十足的信心。

歌剧对演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除了大段的演唱,还要塑造人物,每句台词,在台上的每个动作、眼神,都要拿捏得相当到位。郑莉觉得演哪个人物,就得是这个人物。当她把整场歌剧从头到尾彩排完,也让自己彻彻底底做了一回江姐,她才铭心彻骨地感知江姐多么伟大。作为一个战争年代的女性,她既有战士的勇毅决绝,也有妻子的柔情和母亲的慈爱。把一个丰满多元的形象在一百分钟里立起来,将多重情感叠加交织在一起,她整个人脱胎换骨一般。

后来空政文工团把歌剧《江姐》录制成盒式磁带。作曲家给团里的每一位“江姐”分配了唱段,郑莉请求演唱她最心爱的《红梅赞》,还有开篇的《看长江》,老彭牺牲江姐哭诉那一段《天昏昏野茫茫》,羊鸣老师欣然应允。

歌剧《江姐》传承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已经传到第五代。郑莉既从老一代歌唱家那得到真传,同时她也担起传帮带的责任。排演第五代《江姐》时,团领导找她谈话:“郑莉,咱们要复排《江姐》,你这个老同志可要起个带头作用啊!”

“没问题,需要我演什么角色?”这是郑莉一贯的作风。不管什么艰难险重的任务,她从不含糊。

“我们想让你挑战一下双枪老太婆怎么样?”

“好啊!”郑莉觉得人生实在是神奇。当年,就是演双枪老太婆的孙维敏老师把她招到了歌剧《江姐》这个团,转眼几十年过去,她都到了演老太婆的年纪。这就是薪火相传,作为第四代“江姐”,她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新一代演员。

郑莉庆幸今生走进空政,因为空政有《我爱祖国的蓝天》,也有《江姐》。这些红色经典会决定一个人很多东西,也会馈赠人很多无形的东西。从少年时代《红梅赞》在她心中种下红色种子,她的心中便开始生长一棵树,几十年军旅文化的濡养,这棵树愈加坚韧挺拔,葳蕤茂盛。

郑莉的女儿从小就跟着妈妈在文工团里熏染,长大后,郑莉对她说:“我希望你找机会去趟重庆。”她希望女儿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了解江姐,懂得为何一个弱女子能承受超乎人体极限的剧痛。

当她唱起《红梅赞》《绣红旗》,眼里总是饱含热泪。江姐和狱中的战友们虽然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但她们用生命绣制的红旗将永远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祖国的蓝天,鲜艳的五星红旗,它们彼此映衬,遥相呼应,汇成天地间壮美的风景。

在空军部队四十年淬炼,歌唱艺术厚实积淀,那个纯真的小姑娘早成长为内心强大,信仰坚定的女战士。《红梅赞》给了她红梅一样傲雪凌霜的品格;祖国的蓝天赋予她宽博开阔的胸襟。军旅歌唱家郑莉永远守护着她心中最神圣的祖国、蓝天,她永远用生命歌唱《我爱祖国的蓝天》。

(责任编辑:韩莹莹)

[收稿日期] 2024-04-01

[作者简介] 红   雨,女,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资深主持人;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长春 130000)

猜你喜欢

红梅赞爱祖国文工团
《红梅赞》,永生的恋歌
我们爱祖国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我爱祖国这个家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小城红梅赞
又唱红梅赞
听红梅赞歌,闻警钟长鸣
我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