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06-03胡爱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胡爱英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与发展,对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以信息化教学为研究视角,从创设情境导入、优化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丰富练习形式及革新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了体现这一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自主探究的机会,搭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讨论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促使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信息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在使用信息化资源时,要立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选取.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直接运用从网络上下载的原始资源进行教学,缺少对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加工处理,这样会造成所选资源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也不契合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会致使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缺乏对教学的深度思考.长期下去,会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与教學质量的下滑.

(二)以PPT的播放为主流,运用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学校信息设备相对完善,基本上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与电子白板等.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热情也不高,仍倾向于运用传统的黑板进行教学,即使偶尔使用也只是以PPT的播放为主,运用形式单一,并没有充分挖掘出信息技术更多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

(三)信息技术与教材融合存在误区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要将信息技术与教材有机、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融合时存在误区,把二者融合理解成简单的叠加,于是将教学内容不加筛选地全盘“挪”到多媒体课件中,表面上看运用信息技术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题目的训练量,实现了“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来讲,是最好的老师.一个精彩的课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创设良好的开端.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学习状况等进行精心设计,并恰当借助多媒体技术的音、图、视等的巧妙搭配,为学生“投其所好”地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情境,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探索数学的奥秘.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为例.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Flash动画效果,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椭圆等进行动态缩放,并向学生解释这是接下来新课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视频契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会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同时,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情境导入图,在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导入图,增强导入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在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教材中设置的情境导入图,图中有的学生在玩双杠,有的学生在玩单杠……这些有趣的图片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图片,你能找到哪些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很自然地走进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较弱,因此,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在理解时存在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引导学生很好地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得不到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与学习.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节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口头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若运用多媒体技术,用课件出示年历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小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还有在学习本节课平年和闰年的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连续几年中2月的月历卡,指导学生将每年2月的天数填在对应的表格里,并引导学生对所填数据进行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发现所填数据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年一闰的规律,并介绍2月是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是29天的年份是闰年.这种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而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PPT或者Flash动画的形式,然后加入直观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效及丰富多彩的视频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得到完美结合,便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节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满足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河马医生的一天”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相关的时间线索进行了解,初步完成对时、分、秒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故事性的教学内容会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设置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互联网上有充足的资源库,能为问题情境的设置提供很好的素材,特别适合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教学重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为例,本节课中关于“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习起来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库,找到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素材,再围绕这部分内容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如下:

问题1 小明有8个梨子,2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问题2 若小明有9个梨子,2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问题3 比较上面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4 观察两个问题中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问题5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什么?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

上面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形式,巩固学习效果

小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练习题型进行大胆改革和构思,避免一些机械、重复、单调的低效练习,尽可能丰富练习类型,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层次性、创新性的练习题型,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练习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1.设置趣味性练习题型

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富有趣味性的练习题型,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进行练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题型的趣味性.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这节课为例,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型,如观察类的题型、游戏类的题型等,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组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与辨认,对课堂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然后通过多媒体创设游戏过关类题型,让学生以游戏过关的形式完成对图形的辨认与判断.这种具有趣味性的题型正好契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有效调动小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起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2.设置层次性练习题型

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型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题型的平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得到不同的收获与发展.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将大容量的层次性练习题型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为例,教师在课堂练习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以下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型:

练习一:填空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它的周长是( )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米,它的周长是( )米.

练习二:判断题

(1)一个正方形的四条边一定都相等.( )

(2)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和宽也一定不相等.( )

练习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米,宽是2米,它的周长是几米?如果宽再增加1米,那么,它的周长会增加多少米?

(2)一根细钢丝长20厘米,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

以上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及目的性的选题练习,进一步丰富了练习形式,起到了巩固学习的效果.

3.设置创新性练习题型

創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设置一些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练习题型,既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这节课为例,教师在课堂练习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下面的练习题型.如: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班级竞选班长的情境图,并向学生介绍画正字的方法,得一票就画上一笔,再出示几名学生的得票情况,引导学生用此方法统计这几名学生的得票数目,看谁是班长的最终人选.在完成这项练习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其他计算得票数目的方法,并列出相应的式子进行比较,确定班长的最终人选.这种发散性、创新性的题型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迁移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运用信息技术革新评价方式,增强评价效果

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教学评价方式及手段的多样化变革.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学习追踪记录库,动态跟踪与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内容可包括:学生每一次考试后的成绩分析、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教师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对比,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家长群,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实践锻炼等情况,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引导作用.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领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现代教学规律及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邱娇缘.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40-43.

[2]郁蓉.巧用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11):93-94.

[3]赵兆兵.指向学力生长的数学任务设计:以六上《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一课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3(1):82-8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