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
2024-06-03王昉
王昉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科学理论成果显著,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得以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杂音。随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对公众进行错误的引导,他们通过歪曲和篡改历史,丑化英雄人物,以迷惑和扰乱人民群众的思想,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甚至否定中国革命传统。这种行为危害性极大,观点极其错误。高中学生由于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知识和人生经验有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警惕,加强对高中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革命传统,需要教师知晓革命传统教育内容、明确主要载体,融入革命传统素材、培育核心素养,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巧用革命传统素材,切实完成革命传统教育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统称指南),为革命传统融入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提供了重要抓手,也为高中阶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根据指南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了在“双新”背景下革命传统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
知晓革命传统教育内容,明确主要载体
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的,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也是高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南规定了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七个方面的主题内容,笔者认为高中生物学教学主要围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六个方面进行,通过将革命传统融入生物学教学,让红色基因植入学生心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反映,高中生物学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內容的主要载体为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科技成就、重要思想论述和英雄模范等。如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屠呦呦、陈薇、施一公等科学家取得的生物科技攻关成就,塞罕坝造林事迹成果,战斗在防疫抗疫一线的钟南山、张定宇、李兰娟、张伯礼等感人事迹、成就。教师明确了这些内容和载体,教学方能如鱼得水,运用自如,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融入革命传统素材,培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新课程的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科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运用革命传统等教育资源,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多方面革命传统素材,并将它们融入教学中去。如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9月17日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合成的蛋白质,是科学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科研基础非常薄弱、设备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攻关取得的成功。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利用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分离提纯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进入了新纪元。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将全部心血用于杂交水稻的研制,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探究微观生命世界的科学家、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选择回国工作,在清华大学任教,2018年出任西湖大学校长。生态学巨匠马世骏,根据蝗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飞蝗种群的数量动态和迁移扩散行为,结合我国上千年间蝗灾的记录,搞清了蝗灾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他运用“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解决了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我国知名经济林学专家、山区治理专家、时代楷模李保国的事迹,塞罕坝造林的事迹,钟南山等医学专家防疫抗疫的事迹等无不催人奋进。
新课标规定,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将最能体现核心素养目标的革命传统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中,让较为深奥的生物学理论变得趣味横生、通俗易懂,让革命传统滋养学生的灵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解决实际问题,造福社会和人类。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上述素材恰当运用到教学内容中,有效地培育了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善用革命传统素材
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基本阶段。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等教学环节恰当地运用革命传统素材,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积极作用。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革命传统素材,如图片、音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的联想思维随着课堂节奏的变化不断得到激发。例如,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教师展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照片,并提问:“西湖大学是谁创办的?他在生物学领域有什么贡献?他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总结:施一公2008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选择回国工作,2015年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出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他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有重要建树,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内容。新课这样引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为新授课程的知识点讲解做了铺垫。
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文字素材和图片丰富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如学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4章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塞罕坝今昔”,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如何传承塞罕坝精神。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培育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过程。
新授课后,在巩固新课环节也可以利用革命传统素材设计两三个选择题或者一道课后思考题巩固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革命传统素材,使得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得以树立,奉献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精神得以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得以厚植。
总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革命传统,对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要一以贯之落实,要让革命传统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让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双新背景下革命传统融入高中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2325150605)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