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地理习题课模式探究
2024-06-03杨莉莉
杨莉莉
习题课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课型,是高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地理习题课的学习目标已不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尤其在高二、高三学生所做的习题中,有许多是通过真实的情境来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试题。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情境,在习题课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习题课问题表现
一是习题课的组织形式难以把握。从教师层面来说,习题课的组织形式传统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难有创新。有些教师尝试让学生参与,负责某些习题的讲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二是习题课的课堂时间分配随机。在习题课中,某些知识点以不同的命题方式反复出现,教师在一个知识点多个题目上耗费的时间较多,课堂效率受到影响。其中基础知识题目较多,占据太长课堂时间,一些延伸迁移题目上分配时间不够,导致习题课课堂时间分配有些随机,课堂效果不佳。三是习题课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在习题课中学习过的题目,有些学生仍然有较高的错误率,没有打破思维定式,即习题课课堂效果的有效性难以提高。四是习题课忽略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习题课的授课内容千变万化,但是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不会变化,而在实际习题课中教师只注重知识本身,忽略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习题课问题原因分析
习题课没有模式借鉴。与新授课有固定教材相比,习题课没有固定教材,尤其是到高三,习题的情境千变万化,考查知识点众多,课时较多,教师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在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习题和备学生的精力欠佳。究其原因,每节习题课教师都面对不同的习题,备习题课的过程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手中只有习题的答案。
习题课授课题目层次性需分明。习题课上,教师如果从第一个问题讲解到最后一个问题,课堂没有重难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需要教师不但要对知识层面的要求精益求精,而且要研读课程标准,熟知地理教学考查的四大核心素养,对习题课进行分层次处理,分清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习题课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改善。一节好的习题课不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还可以总结、拓展、延伸、整合教学内容。由于高中阶段地理课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在课时安排方面,新的教学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对于地理习题往往都是传统的“师讲生受”模式,没有专门对习题课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式,以习题来引发讨论,并在讨论中做到合作交流,活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习题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习题课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在处理习题时,没有重视情境和地理核心素养的结合。因此,教师需要在试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把区域看成一个系统,系统内各自然、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以區域为对象的综合分析,并要用辩证、发展观去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在习题课中,教师应通过对题目高屋建瓴的建构引导,通过互动的反馈机制,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又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公民。
习题课模式探究
笔者尝试以不同的形式来探究习题课的相对比较有效的模式,经过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效果检测,最终确定习题课的环节如下:选题—分类—互评—讲评—延伸。
选题(课前完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对所讲习题进行筛选。全班设有地理学习小组,按顺序,每次习题课由某一小组代表全班把需要讲解的习题统计一下。统计的原则:标出简单的题目(或者错误率低的题目),标出知识点重复的题目,标出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者错误率高的题目),标出考查的知识相对陌生的题目。
分类(课前完成)。地理小组把卷子中的题目所考查的知识体系或者考查的核心素养写出来,如气候、河流、地貌、人口、城市、农业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对各种典型例题进行归类。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题干中精确提炼出题目所考查的基础知识,通过适当的练习培养和巩固学生审题、析题的能力。
互评(10分钟左右)。地理小组成员在互评环节中相互讲解,做好标记。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指出: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0%、75%和90%。其中,教授给他人,即学生将自己会的内容教给其他人或者学以致用,学习效果最好。互评环节,教师充分践行这一理论,让学生在相互讲解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讲评(20分钟左右)。此环节主要针对较难的题目,授课人是教师或者是在某些题目方面比较擅长的学生,如果是由学生讲评,学生要在课下充分准备,和教师沟通讲课环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着重突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如果由教师讲评,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或者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的讲评,需要教师高效备课,注意讲评环节的提问,及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答疑解惑。
延伸(10分钟左右)。此环节主要由教师找出习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和难度较大的题目,明确此类知识或者题目考查的能力属于哪方面,在这一环节对某些知识进行强化或者查漏补缺。以题论题并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只是简单的查漏补缺,甚至会使学生只局限于某道题目,在做题时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缩小思维空间。解答习题时,学生要善于从考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入手,扩展思路,从给出的情境和题干中抽丝剥茧,找出主要关键信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