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暮雨》 真实故事改编,不是电影创作的灵丹妙药
2024-06-03恺哥
恺哥
近年来,“改编二创”正成为电影业的一种趋势,正在上映的张国立导演作品《朝云暮雨》是其中一个成品。电影海报上印着几个大字:改编自真实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范伟和周冬雨演两个社会边缘人物,沧桑老人与红发少女,他求子、她求财,他求生不得、她求死不能,构成了极具戏剧冲突的结构。
但这个足够吸引人走进电影院的故事,却很难让人打出高分。不妨先让我们将视线移回原作——在这部一万多字的非虚构作品中,刑满释放人员老秦重回社会,却因两次坐牢经历在相亲市场受挫。此时他遇到了出狱少女常娟,对方同意和他结婚,条件是获得18万元彩礼。领证后她突然消失了。
一通来自管教的电话,让老秦知道了常娟这次“诈骗”行为背后的血泪往事:她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她与肇事者的女儿进了同一所中学,后来因为没钱而辍学,在辍学当天将对方杀害。审讯过程中,常娟知道自己杀错了人,在狱中悔罪情绪严重,多次自杀自残,从老秦那儿骗的彩礼钱,是给对方的民事赔偿款。
原文篇幅不长,但文字带我们抵达了一种想象,那些留白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也正因如此,改编绝不是简单的照搬还原,它尤其考验导演对素材的取舍和补充能力。
原作中的个人故事被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下,形成一种命运弄人的失语感——老秦的房子被拆迁、祖坟被刨,在寻妻的路上被太阳晒得恍惚,脑海里始终盘桓着几件不明白的事:为什么坟墓会被推平盖高楼,为什么户籍地会在证件有效期内成为一条公路?他无法理解高速变迁的时代,更不明白人与故土的决裂怎会瞬间发生。
但到了电影中,叙述重心变成了人物刻画,很多琐碎的场景细节被加进来,比如老秦在出狱后相亲、与婚介所的骗子见招拆招,又比如老秦在妻子失蹤后通过清洗后厨(他在狱中的工作)来排解忧愁——这一段占的篇幅长达十几分钟。
在对文字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时,通过补充细节、丰满人物形象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此,而忽略了对背景的关注、对命运弄人这一主题的呈现,其结果就使得它更像是猎奇式的坊间轶闻。正如《故事》的作者麦基所说,这类故事错误地将表象逼真当成生活真实,创作者相信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越精确,讲述的故事就会越真实,但大写的真实往往位于事件表象之外,作者沉迷于刻画可见的事实,反而会对生活的真实茫然无视。
从片名的更改和映后分享中不难看出,导演试图用“朝云暮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但从标题本身的转变而言,我们可以看出导演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失策的侧重点:电影的主线和高潮,并不在于“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背后的迷惘与悔恨,以及她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而在于老秦那朝云暮雨般反复无常的人生。
老秦出狱,手握一百多万拆迁款,想要成家生子,与常娟日久生情,眼看着要进入美好的新生活。接着,转折强行出现,老秦和常娟因为生孩子的事大吵,两人用最难听的话互相辱骂,老秦恶狠狠地说“生了孩子你就跑不了了”,随之开始扭打。温情滤镜破碎,故事瞬间演变成家暴片的走向。
然而常娟的自残又突然唤醒了老秦,他不要孩子了,只要常娟。但常娟还是穿着婚纱跑了。
之后是电影对原作最大的一个改动。原作里,常娟在还清赔偿款之后再次自杀未遂、半身瘫痪,警方通过她的婚姻档案找到老秦,由老秦接手了对她的照顾。到了电影中,常娟跳河被赶到的老秦救出来,变成了植物人,表面上老秦是救人的好人,实际上是他导致了常娟“求死不能”。
从突兀的家暴戏开始,此后情绪的跳脱和人物的割裂让观众无所适从。或许这段戏是想让常娟赴死更有合理性,然而这样的设置对人物连贯性的伤害却是致命的。
“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活不好。”并不是说讲述后者就没意思,而是其难度其实更高。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周冬雨在后期演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植物人,足以看出她在选剧本时对角色的追求。然而或许是为了凸显“无常”的前后对比,在前半部分的剧情中,常娟看似叛逆少女、鬼马且捉摸不定的性格,与周冬雨过往的角色相当同质化,同样的表演放到其他作品中都不违和,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植物人”是周冬雨为电影贡献的亮点,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其他动线,我们无从得知。
导演在解读原作时提到,“杀人少女这个名字听上去是一个犯罪题材,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更深刻,它写的是生和死。”
现在看来,显然生和死的话题更难把控,以至于观众一路看到片尾,当范伟推着周冬雨从医院回家上坡、大风把雨伞掀开时,那张轮椅上的扭曲脸庞带来的感官冲击,远不及少女“寻死不得”、被禁锢一生来得惊悚。
当然,如果把这情节当成一部恐怖片来解读,似乎还别有洞天,只是前半部分的柔情滤镜和跳脱音乐,却让这部片子的基调始终处于在轻喜剧、温情片和恐怖片之间摇摆不定的拧巴状态。
但改编失效并不是《朝云暮雨》独有的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本质问题还是本土原创市场的疲软和创作者想象力的匮乏。近年来,真实故事似乎成了电影好用的背书,天然地给主创加上了关注社会议题的情怀,可它并不是电影的“免死金牌”。诚然,优秀的改编可以指出事件背后的问题,或如实地还原出观众对最初文字的想象,而失败的改编往往侧重猎奇的部分,或许可以视为创作者的一种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