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职继融合?打造职教师资培育“云南模式”

2024-06-03何曼

在线学习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何曼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坚持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三性融合”的培育目标,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相统一、职教特色与教育属性相统一、教育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相统一。

关键词 三教融合 人才培养 职教师资

云南模式

云南大学,这所诞生于1922年的学府,自1923年正式开学起,便肩负着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综合性高等教育的重任。作为云南唯一入选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的佼佼者,云南大学以其卓越的教育品质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这片土地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雯对本刊表示,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学院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市场化办学机制,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征程中,学院将着力实现学历继续教育向非学历教育、本科生培养向研究生培养两个转型的目标定位,并以‘职教师资培育云南模式,助力推进职业教育三教融合与国际化发展。”

三教融合与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

“党的二十大以来,三教融合与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王雯称,学院已持续多年深耕职业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管理和实践。

在学历继续教育方面,自2009年起,学院便开始在夜大、函授教学管理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互认选修课学分政策,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岗位技能的提升。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大专学分互认机制,逐步进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大专成绩学分互认限制性选修课学分的探索和实践,为学历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学院通过加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培训资源整合等措施,积极与其他高校和政府机构合作,塑造云大培训品牌。同时,学院还将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云南大学基地等三个国家级基地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硕士研究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院加快推进中缅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落实云南大学国际化战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雯表示,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强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逐步构建“培训基地+专业群+职业资格认证+学历”的培养培训模式。同时,学院还将深入推进非学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完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教育资源库和资源共享平台,将数字化教学融入现代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和教育技术以及非学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创新打造“职教师资培育云南模式”

“学院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多元协同的培育机制、‘四个育人的培育路径,打造了‘职教师资培育云南模式。该模式体现出鲜明的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特色。”王雯说,在构建“职教师资培育云南模式”的过程中,学院积极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学院充分贯彻了立足云南、服务边疆的育人理念。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就业和服务地方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职教师资培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需求,学院精心培育了一支兼具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的教师队伍,实现了对象精准、施策精准、评价精准。

其次,学院坚持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三性融合”的培育目标。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相统一、职教特色与教育属性相统一、教育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相统一。学院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情怀,特别是在贫困学生占比高达45.72%的情况下,以教育扶贫为重要抓手,扎根祖国边疆,办出了“接地气”的职业教育。

再次,学院形成了多元协同的职教师资培育机制。通过多年实践,学院已经成功建立起立足边疆、服务云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校政协同、东西协同、校校协同、校企协同”的培育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特色优势,严把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现了实践育人目标。通过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通过精准帮扶、优化服务等方式,学生的就业成效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学院还探索出“四个育人”的职教师资培育路径。按照“三性融合、四个协同、四个育人”的职教师资培育思路,学院加强职教师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重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将培育目标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此外,学院还通过精准培育对象、精准施策以及精准评价,提高了职教师资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和参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培育对象方面,学院精准定位,覆盖范围从职教师资本科生到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再到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形成了一贯式培育体系。在施策方面,学院精准发力,以“抓关键少数、育种子名师、塑工匠之师”为核心,将职业院校校长视为关键少数、骨干教师作为种子名师来培养,同时注重职教师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工匠精神塑造。在评价方面,学院力求精准,主要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响应程度、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程度、职业院校对职教师资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三性融合”的实现质量等方面展开,以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王雯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好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作用,精准聚焦云南省“3815”战略,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学院还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扩充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此外,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非学历教育工作,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四有”好老师;积极开展各类各级职教师资培训,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发挥区位优势探索教育国际化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云南可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王雯说,学院率先探索了教育国际化战略,成为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之一。她介绍,学院曾成功举办缅甸高等学校校长研习班、缅甸华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班等,招收了来自越南、缅甸等国家的研究生及本科层次的国际留学生20余人。

为落实云南大学国际化战略,打造标志性国际合作职业教育项目,学院作为学校中缅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单位,采取了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成立“中缅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指导和监督,并落实建设资金及相关支持政策。二是克服疫情影响,加强与缅甸合作方的交流沟通,按照规划和进度,参与推进并力促中缅职业技术学院(曼德勒校区)的建成。三是调研缅甸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材开发等提供支持。四是按照“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开发缅甸紧缺人才文秘、中华厨艺等职业技能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五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开发中国书法艺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通论等课程。落实学校国际化战略,提升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

谈及下一步推动教育国际化的计划,王雯分享了四个方面的思路。第一,继续推进中缅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孔子课堂合作,着重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项目,开发课程,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第二,拓展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主要聚焦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第三,拓宽国际留学生的来源地,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招收国际留学生。第四,积极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师、学生之间的国际学术访问与交流。

王雯明确表示,在未来的征程中,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錨定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实际,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周淼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