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结构化的学习任务撬动单元整合教学

2024-06-03于利建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单元整合结构化

于利建

摘 要 以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结构化学习任务设计为例,探索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路径。教师需厘定单元大概念,绘制概念地图,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以深度理解为导向,设定结构化的学习目标;通过横向整合与纵向串联的方式,实现学习材料的结构化;设计连贯的结构化学习流程,引导学生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实施结构化的学习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

关键词 结构化  学习任务  单元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1]。理想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层次递进的过程:首先,对“定篇”进行单篇精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和核心价值;其次,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完成单篇精读后,教师如何才能实现单元内容的有效整合?“结构化”不失为较高效的实现方式。

“结构化”指围绕目标将相关要素进行组合搭配,使之形成具有明确层次网络和关联关系的结构[2]。结构化的学习任务从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出发,以逻辑清晰的任务结构撬动单元整合教学,避免零碎、散乱的单元教学状况。本文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为例,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学习流程、学习评价五个层面探讨结构化学习任务的设计路径(见图1)。

一、学习内容结构化: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1.厘定单元大概念

为确保学生对单元内容有清晰、系统的认识,教师需首先厘定并精确表述单元大概念。单元大概念不仅是单元知识体系的核心,更是后续学习内容整合的锚点。

以小說单元为例,新课标提出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教材单元导语指出“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可见“小说人物”“世事真相”是本单元的关键概念。其中“小说人物”是整合的切入点;“世事真相”是整合的目的,即小说多义主题的深刻理解。结合学情,九年级的学生能够分析人物与小说主题,但其视角和理解往往局部且片面。由此,教师可确定本单元大概念为“理解人物关系,洞察世事真相”,实施的阅读策略为“联结法”。

2.绘制概念地图

基于厘定的单元大概念,绘制单元概念地图。概念地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概念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层次,呈现较为整体的知识框架(见图2)。最外围的具体案例与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关键,也是单篇教学的重点。例如,探讨若瑟夫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暴风雨的象征意义。在单篇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小说的四个核心概念——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的内涵,为教师后续的整合教学打下基础。学生在单篇解读所获得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所以,单元整合教学的作用是在单元大概念的牵引下,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小说人物关系的分析是深度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联结法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化的人物关系模型,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同时,选择不同的联结点能够指向多元的小说主题,让文本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学习目标结构化:塑造深度理解模型

基于单元知识体系,教师在构建学习目标时可采纳威金斯的理解六侧面理论,以确保学习目标的全面性、深刻性和逻辑性(见表1)。

三、学习材料结构化:呈现清晰文本脉络

1.横向整合文本,凸显主题价值

在完成单篇教学后,教师应围绕学习目标,横向整合单元内的文本材料,深入挖掘单元主题的价值。教师可通过对比、归纳和拓展等方法,将相关文本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本单元中,若围绕“少年成长”这一人文主题进行组文,各篇之间呈现出的更多是同质关系。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可选择“父辈与子辈”作为联结点,将迅哥儿、闰土与水生、宏儿,若瑟夫与菲利普夫妇,杜小康与杜雍和进行联结阅读。这种对比不仅揭示出不同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的独特性,更可以帮助学生从中窥见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挣扎与蜕变。

2.纵向串联文本,发掘内在逻辑

在横向整合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根据学习目标纵向串联文本,通过选择异质或互补的文本,发掘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文本结构将更丰富与深刻。

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2进行如下串联:在《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中,可观察到子辈间的纯真善良与父辈间的隔阂疏远形成鲜明的对比,呈现出相背而行的父子关系。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种关系及其背后的小说主题,教师可引入《台阶》《夏天奔跑的声音》。《台阶》展示了一种相缀而行的父子关系,子辈努力理解父辈,紧跟父辈脚步,但难掩尴尬与落寞。而《夏天奔跑的声音》则描绘了双向奔赴的关系,双方都在努力理解和支持对方。对比这四篇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人物的关系类型对小说主题的深刻影响。这种对比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能引导其思考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围绕学习目标3教师可进行如下串联: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理解更多类型的小说人物关系,可引入新的联结点“爱情追求与现实选择”。选择《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虎妞、小福子,以及《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与孙少安、李向前等人物关系作为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的爱情选择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因素。这两部作品作为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篇目,与前面选择的单篇文本形成互补关系,得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选联结点进行文本补充,也是实现单元整合教学追求的有效途径。

四、学习流程结构化:建构连贯习得路径

单元整合教学不同于单篇教学,它以单篇为基础,精选文本材料,沿着感知唤醒、品味细节、关联拓展、迁移应用的路径,系统、深入地建构相关知识。

1.整体感知与记忆唤醒

学生首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回忆,了解单元的背景、内容、主题和重点等。这一环节旨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一:首次联结,走近“父辈”。实录如下:

师:我们刚才一起回忆了《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和迅哥儿,以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这些父辈人物。现在,请你们用图形来描述这两组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台阶、墙、钱这三个图形中的一个。

生1:我选择台阶。在《故乡》中,迅哥儿与中年闰土之间的地位差距就像台阶一样明显。迅哥儿因为社会地位较高,处于上方,而闰土则因为社会地位较低,处于下方。这种地位差距导致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则是随著金钱的变化而变化的。于勒从一开始的挥霍家财变为后来的寄回钱财,其家庭地位如同跨越台阶般,站到了更高处;而当菲利普夫妇发现真相后,于勒再次跌回台阶的最下方。

师:分析得很透彻,用一个图形巧妙地描述了两组人物的关系。那么,在这两组人物关系中,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台阶”象征着什么?

生1:在这两组人物关系中,不变的是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无论是迅哥儿与闰土间的地位差距,还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背后都反映出他们对金钱和地位的执着追求。至于台阶的象征意义,我认为它可以被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像《故乡》中提到的“厚障壁”,大人们因为金钱、地位和社会等级的限制而变得越来越疏远。

通过首次联结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成功地梳理了两组人物的关系,还进一步解释了父辈们走向疏远和隔阂的过程及原因。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也为他们后续深入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图形化的阅读策略和符号象征意义的解读也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

2.深入细节与品味内涵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节,品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即通过仔细阅读、深入思考等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任务二:二次联结,理解“父子”。实录如下:

师:就像大家所说的,大人们走向了隔阂,那么少年们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将目光转向少年们的世界。细读文本,从语言、动作、标点等角度,谈谈你们的发现。

生2:我发现少年们是纯真善良的。比如,若瑟夫看到于勒的落魄,他心疼不已,反复念叨着于勒的不同称呼。他的担忧和关心溢于言表。

师:很敏锐的观察。若瑟夫为什么要念了三次于勒不同的称呼?为什么是默念呢?

生2:若瑟夫看到于勒叔叔的苍老和落魄,心中充满心疼和担忧。他反复念叨不同的称呼可能是想寻找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心。而他选择默念,也许是因为他理解并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敢说出口。

师:你的共情能力很强,不仅看到了若瑟夫的纯真,还看到他的体贴。

生3:我觉得少年们之间是亲密无间、友好善良的。比如,在《故乡》中,宏儿刚刚离开,水生就问:“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这个感叹号表达水生对再次见面的期待。

生4:我觉得少年们是意气风发的。在《故乡》中,少年闰土手拿钢叉、项戴银圈,在月亮下刺猹,多么帅气!中年闰土,就只剩下香炉和烛台这样的道具装饰了。这种对比很明显。

师:请你来小结一下,这种对比是什么对比?为什么这两篇都是这样安排父子关系的?

生4:这种对比是少年与父辈的对比。少年纯真善良、意气风发,而父辈则因为生活的压力走向了隔阂和疏远。这样既突出了大人世界的不堪和复杂,也表达了作者愿少年能够保持纯真、成为未来社会的光明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与单篇教学相比,单元整合教学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把握,但任务二中仍是教师牵引学生在阅读,后续环节需要教师从“牵”走向“扶”甚至“放”。

3.关联阅读与知识整合

学生进行关联阅读,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即通过寻找整合点,将相关知识点有机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任务三:三次联结,洞察“真相”。实录如下:

师:我们可以用两个相反方向的箭头来表示这两篇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即相背而行。用少年的温情反衬成年的冷漠异化,礼赞纯粹平等的人性之光。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次联结,请同桌合作,选择《台阶》《夏天奔跑的声音》中的一篇,用简单的示意图归纳人物关系,进行小说主题解读。

生5:在《夏天奔跑的声音》中,我认为可以用两个相向的箭头来表示人物关系,象征着双向奔赴。在桑德森的鼓励下,道格拉斯勇敢地奔向远方;而桑德森则在道格拉斯的感召下,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文中描述老人仿佛又听到了瞪羚的声音,回想起当年的岁月,这正是他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见证。

生6:我赞同。我还想进一步分析“脚步”。道格拉斯的脚步从最初的笨重,逐渐变得轻快有力,这离不开桑德森的鞋子和鼓励。而老人的脚步,则在与道格拉斯的相处中变得轻柔淡然。这种相互的影响,正是“奔跑的声音”所蕴含的意义。

师:很好,运用联结法读出了新的体会。那么《台阶》呢?

生7:《台阶》中的人物关系,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同向箭头来表示,这象征着传承。儿子从父亲手中接过生活的重担,努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种父子间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生8:我有不同的看法。《台阶》虽然也可以用两个同向箭头来表示,但我认为它们之间是有距离的,永远追不上。儿子在努力理解父亲的不易,但他很难真正走进父亲的内心。最后那句“怎么了,父亲老了”,既是儿子对父亲的关心,也是他自己的反思。这是传统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父亲用一生在救赎自己,儿子用一生在理解父亲。

师:你们的解读都非常深刻。通过这种联结法,我们确实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父子关系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主题。由此,可以总结出成长类小说的三种父子辈关系:相背而行、相缀而行和双向奔赴。借助这样的人物关系联结,可以让小说主题的解读更加丰厚。

学生的回答展示了他们对单元大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关联阅读,学生不仅发现了单篇阅读所难以察觉的深层含义,还成功地建构起父子辈关系的结构化模型。这种模型能为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和个性化解读提供有力支持。

4.知识迁移与应用创新

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应用和创新,即通过模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将已系统建构的知识进行再输出。

任务四:四次联结,自主发现。实录如下:

师:接下来,请小组合作,选择一本或两本小说,运用联结法,根据联结点来梳理人物关系,并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可以用适合的图示来呈现思考结果,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联结点“爱情追求与现实选择”,大家也可以自行发现。

生9:我们选择的是“爱情与现实”。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的关系可以用两个相反的箭头来表示。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而祥子与小福子之间则是两个相向的箭头,中间有一堵厚墙阻隔他们,这堵墙可能是社会制度。他们虽相爱,却无法在一起。这种爱而不得、不爱却要凑在一起的矛盾,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祥子的悲剧命运。

生10:我们选择的也是“爱情与现实”。在《平凡的世界》中,田润叶与李向前一开始是两个相反的箭头,彼此没有交集。但因为李向前遭遇车祸后残疾了,田润叶或许是出于愧疚,或许是性格使然,她转而照顾并接受李向前。这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选择。爱情往往会屈服于现实的压力,人们只能顺应生活去接受命运的安排。

师:很深刻,从人物关系入手,深入剖析小说中的爱情与现实冲突,尽管现实中有许多无奈和选择,但我们依然要对爱情抱有期待!

生11:我们选择的联结点是“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在《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地位明显提升,成为众人的焦点。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则因为地位降低而遭到众人的冷落和抛弃。这种变与不变都是因为社会现实和利益驱使。

师:很好的发现,对比分析不同小说中人物地位的变化,深刻剖析了諷刺小说的人物关系类型和主题内涵。

在迁移运用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思维活力,通过寻找新的联结点,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主题内涵。这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掌握情况,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五、学习评价结构化:综合多维评估表现

1.检验大概念与阅读策略掌握情况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以检验课堂效果。比如,选择王若冰的《马背上的少年》,并设置如下任务,能够较好地判断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对单元大概念的掌握水平。

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来阐述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并分析该句子如何与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相联系。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B.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未选择的路》)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选A属单点结构,虽与小说中的追梦元素相关,但未能全面体现小说关于父子关系与内心成长的主题;选B属多点结构,此句反映主人公在追梦过程中的关键选择,与小说中人物关系的转变和情节发展较为紧密;选C属关联结构,小说讲述追梦与回归初心的故事,此句暗示主人公在追梦路上,最终发现真正的追求就在身边,与父子人物关系的和解及内心觉醒相呼应。

2.全方位评估学习过程与成效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多维的评估,包括对其在主题内容分析、方法策略实施、互动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的观察和分析,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见表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6、3.

[2]于泽元、边 伟、杨士连.从松散联结到意义建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想图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4):39-46.

[作者通联: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单元整合结构化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单元整合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