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下碳审计发展研究
2024-06-01林海燕
林海燕
【摘 要】我国于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要求企业减碳降碳,与之同时碳审计应运而生。论文在对碳审计主体、客体、内容、范围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技术环境,构建基于数智技术的大数据碳审计平台,探讨数智技术提升碳审计效率的方法,以期为碳审计流程梳理和框架构建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碳审计;数智化;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X196;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3-0129-03
1 引言
我国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碳排放、碳交易成为市场热点,与此同时碳审计研究逐渐成为重点。碳审计是国外提出的概念。在2003年,英国首先在《用过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中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李兆东等[1]学者研究了基于云计算过程中的碳审计主体协同问题,构建了基于云审计系统的碳审计主体协同模型。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不仅在生产活动领域,在“双碳”政策的落地和实施上,也都需要数智技术的参与,因此,数智化碳审计是当下必要且重要的研究和实施举措。目前,我国关于数智技术赋能碳审计的研究比较少,绝大部分的碳审计还局限于碳排放数据核查和碳资金核查,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当下碳市场需求。为此,本文在现有数智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梳理新时代碳审计需求和内容,从数据处理和协同角度出发,构建大数据碳审计平台,打通数据壁垒,为碳审计的深入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2 碳审计理论分析
2.1 数智技术助力碳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碳审计属于环境资源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涉及大量碳信息数据的测算,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碳审计业务涵盖的范围也多种多样,包括碳排放数据核算、碳汇项目、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US(碳捕捉与封存技术)项目等,每种项目的核算标准和测算方法都大不相同,技术方法的应用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碳审计过程中,要追求技术上的创新,以满足碳审计底层数据收集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审计。
其次,碳审计在查证过程中涉及各行业的庞大数据群,包括已纳入碳市场的电力行业,即将纳入的水泥、钢铁等行业,以及各省市开发的碳普惠项目涉及个人碳排放数据等。此外,在碳审计过程中,“数据孤岛”现象贯穿始终,要打破信息壁垒,就需要加强数智技术的使用。在我国三期“金审工程”的共同建设以及国家科技实力的稳步提升下,建立数据平台收集企业端、市场端、政府端的碳信息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十分必要。利用“大智移云物”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全面核查、测算和预测,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动态审计,从而达到全面审计、实时监测、建立测算模型进行智能预测的目的。
2.2 碳审计边界划分
碳审计有着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的审计主体、客体。在我国碳审计中,我國国家性质决定了碳审计主体以政府为主,审计客体主要为重点控排企业、实施碳中和项目的第三方机构等。
碳审计内容划分。根据郑石桥[2]的研究,碳审计根据主题划分,可分为碳排放相关信息、碳排放相关行为、碳排放相关制度。具体来说,包括碳排放治理专项资金审计、碳排放权交易审计、CCER等碳中和项目交易数据审计、碳排放行为审计、碳排放相关制度审计。
碳审计范围划分。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设定了3个范围:范围一指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即企业的直接排放;范围二指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即企业购买的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三指供应链上下游中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即企业价值链中不包括范围二的间接排放。目前国内企业基本只测算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数据,但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碳排放量的增多,范围三纳入碳排放数据是必然的趋势。
2.3 我国碳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建立了8个区域碳市场、一个全国碳市场,但总体来说,我国碳减排工作起步晚,政策制定相对不完善[3]。在企业碳减排层面,仅有头部企业使用或者开发了企业自身的碳数据管理平台,没有建立完备的碳足迹追踪平台获取上下游的碳排放数据,在个人碳数据的收集上也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层面,碳审计流程、规则的制定还需要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加大数智技术的应用,规范化碳数据收集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 数智化与碳审计协同发展
3.1 碳审计流程分析
我国碳审计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国家审计在制定整体规则、收集数据、构建体系方面具有“集全力而推行”的天然优势。因此,可以构建如下碳审计流程:首先,由国家主导制定碳审计法规、执行标准,各省市因地制宜制定碳审计方法,从上至下对各控排单位进行碳审计[4];其次,政府可对碳审计目标进行拆分,将部分或全部碳审计业务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最后,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碳审计,并将所得审计报告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再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在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这条碳审计主链中,一是政府对企业、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碳审计都需要借助数智化技术,为庞大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供工具,达到全面审计的目的;二是破除“信息孤岛”,打造全平台碳信息数据共享,减少审计成本,增加企业造假难度。
3.2 数智技术助力碳审计框架构建
当前碳审计包含的碳排放数据核查、碳交易核查、碳资金核查等审计内容都要求庞大的审计数据,在我国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数智技术构建大数据碳审计平台能很好地服务于政府碳审计项目中。
在数智技术的帮助下,大数据碳审计平台能够收集政府端、企业端、第三方机构端数据,三者之间实现数据共通共享,在区块链、云计算为底层逻辑的基础上,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同步更新、实时计算的特性,由此碳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都得到了保障[5]。如图1所示,政府对企业进行碳审计,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该企业进行核查。政府将政策法规、核查标准等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审计平台,做到政策的实时下达和更新;企业将自身碳信息数据上传,包括碳排放数据,企业内部碳政策执行情况等;第三方机构接受政府委托对企业进行碳审计,不仅可以通过大数据碳审计平台上传该企业碳核查数据,也能通过平台对企业参与碳交易情况进行核对,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实现数据的实时互通,也能保证碳审计的可靠性,减少造假的可能性。
4 大数据碳审计平台构建框架分析
基于上述碳审计流程、边界、内容划分,以及现有的数智化技术,在分析大数据助力碳审计的形式和方式下,本文构建了图2所示的大数据碳审计平台。
4.1 数据收集
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通常采用抽样审计的方式进行审计证据的收集,随着我国“金审工程”的建设,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摆脱抽样审计而产生的偏差,实现全数据化审计,建立数据之间的因果分析是必然的趋势。
①在碳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过程中,企业碳政策执行情况可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与政府平台相连接,收集行业内、地区内企业动态数据,实时跟踪碳减排成果、碳排放数据报告信息、碳配额履约情况,形成“碳信息诚信记录”,打破“数据孤岛”,将碳政策审计结果助力碳政策的制定与修改,验证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及时发现政策制定与实际实施效果的偏差,从而进行修整[6]。
②碳排放数据审计是我国当前碳审计工作的重点,在碳排放数据审计过程中,运用范围较广的是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碳审计平台与企业能源管理平台相连,例如,安永的3060碳管理平台可进行数据上传和收集。审计人员可通过大数据碳审计平台实施“云端”审计,实行大批量数据的实时计算核查;还可通过平台收集的碳排放数据,以及线下审计收集的被审计企业生产线、厂房生产状况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行碳排放数据预测和监控,达到全生命周期审计和跟踪审计的目的。
③碳资产是指企业在碳市场交易中直接或间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活动产生的可交易配额,包括CEA、CCER、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的绿电和绿证。在碳资产审计过程中,政府部门可通过设计顶层结构接口将大数据碳审计平台与碳交易市场相连。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数据平台与碳市场实现数据共享,区块链外链技术作用于企业间碳交易,私有链作用于企业与个人、政府与个人的碳普惠交易,实现数据同步共享,并且区块链技术还保证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使得碳审计数据可靠性、准确性、全面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④碳资金数据。政府审计一大重点还在于政府专项资金跟踪核查,由于碳治理项目工期长,涉及方面众多,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专项资金去向、使用效率、是否符合预期目标都是碳审计的重点内容[7]。实施碳资金审计需要关注项目资金的全流程去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收集该笔专项资金的流通过程,与银行金融机构实现数据互通,跟踪专项资金。
4.2 数据处理与共享
碳审计的一大难点还在于如何处理庞大的数据。传统处理方法效率低下,而随着审计要求和质量的提升,全面审计在碳审计中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运用大数据碳审计平台,可以区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运用人工智能、OCR、图计算等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和整理,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实现数据的整合,实现审计证据的全数据化收集。
其次,大数据碳审计平台还拓宽了审计模式。在传统审计模式中以线下审计为主,而平台的引入能够将线上审计和线下审计相结合,主要审计数据通过平台收集,重点项目、无法进行线上收集的数据再进行线下审计,不仅减少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本,也能最大化保证审计证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大數据碳审计平台涵盖了数据共享层,不仅为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提供公开信息查询和共享平台,还可为碳交易市场、政府部门公开的涉外碳数据提供较为方便的共享渠道,降低审计机构、企业、金融机构查询成本,同时区块链等技术保障层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8]。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减缓碳中和政策实行难度,降低碳市场准入门槛,为我国实行“双碳”政策提供技术助力。
4.3 出具碳审计报告
政府审计出具的碳审计报告、碳核查报告不仅以纸质形式进行存储,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碳审计平台为报告提供云存储和云查看功能,实现审计报告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信息的可追溯性。此外,政府通过平台实现了碳审计报告的统一管理,降低了审计报告后续查找、追溯的审计成本,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5 结语
我国要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必须做好碳减排和碳审计工作。数智技术是碳审计的重要实现工具,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构建新型碳审计流程框架,实现企业、政府、第三方数据互通互联是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我国要实现数智化下碳审计模式体系,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出台碳市场交易和管理制度、碳排放核查标准等,同时推进CCUS项目和碳减排项目的研发,推动CCER市场的重新开放和交易,发挥绿电、绿证的作用。并且,在推进企业碳减排的过程中,也要推动个人碳减排。
【参考文献】
【1】李兆东,李萝宇.基于云计算的碳审计主体协同研究[J].会计之友,2022(24):58-63.
【2】郑石桥.论碳审计本质[J].财会月刊,2022(04):93-97.
【3】郝玉贵,陈小敏,付饶.低碳治理导向的碳审计功能与机制设计[J].财会月刊,2015(22):54-57.
【4】庄尚文,蒋屠鉴,王丽.新时代推进碳审计全覆盖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20(17):86-91.
【5】叶强,高超越,姜广鑫.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未来区块链碳市场体系设计[J].管理世界,2022,38(01):229-249.
【6】马德辉.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7(01):85-87.
【7】龚强,班铭媛,张一林.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J].管理世界,2021,37(02):22-34+3.
【8】王颖,顾颖.“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2(18):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