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析
2024-06-01郭建华
【摘 要】论文以湖南省5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从企业规模、所属行业领域、成长能力、创新能力等角度深入分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然后从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强化创新转型发展、优化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创新与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3-0048-03
1 引言
截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前后共评选出五批次
12 6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有其独特性,其企业规模大多为中小微型企业,但因为长期专注某一专门领域,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能力较强,这些企业的业务规模在所属领域位居前列,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如何驱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湖南省5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在分析企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推进“专精特新”企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2.1 企业技术密度程度整体不高
截至2023年,湖南省先后有53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根据企业技术密集程度可分为3个层次:一为技术密集程度高层次企业数量212家,占比40%,包括研究和试验发展、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其他制造业等6个行业;二为技术密集程度中层次企业数量197家,占比37%,包括科技推广和应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10个行业;三为技术密集程度低层次企业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数量122家,占23%,包括批发零售、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食品和饲料制造业、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等6个行业。
2.2 上市企业数量偏少且市值偏低
截至2023年底,全国1.2万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成功上市的企业有852家,湖南5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只有54家企业上市,沪深主板13家、科创板11家、北交所2家、新三板28家,上市企业数量偏少。截至2023年7月27日,从正常上市的企业来看,平均市值34.49亿元。市值超过100亿元的仅5家,市值50亿~100亿元的11家,市值20亿~50亿元的5家,市值10亿~20亿元的3家,市值10亿元以下的30家,其中8家企业市值低于1亿元,市值最低的仅4 032万元。上市企业市值规模整体偏小。
2.3 企业创新发展意识较好,但创新能力整体偏弱
2.3.1 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比例呈增长趋势,但依然偏低
湖南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年的统计数据(沪深主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2020-2022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部企业平均研发/营业收入比例为7.41%(其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分别为5.33%、9.67%、5.90%);2021年全部企业平均研发/营业收入比例为7.56%(其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分别为5.66%、9.74%、5.75%);2022年全部企业平均研发/营业收入比例为7.88%(其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分别为6.53%、9.93%、6.23%),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例如,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52%和48%的比例对企业研发进行投入,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投入在销售额当中的平均占比高达18.7%。
2.3.2 企业户均专利数量偏少,且区域差距较大
截至2023年7月,全国1.2万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各类专利申请量约115件,PCT专利(技术全球化专利)户均仅1.65件,湖南5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各类专利数共计55 636件,户均专利拥有量105件,广东(户均167件)、上海(户均116件)、湖南居全国中上水平。与国外企业有效专利数量相比,国内企业专利拥有量偏低,目前国内没有企业进入全球企业专利拥有量前十。
2.4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性良好,但行业差距较大
从上市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看,湖南省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2020-2022年)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基本每股收益指标均为正,3年复合值为1.30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7%,净利率3年复合值为18.73%,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3年复合值为0.75。企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良好。分行业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率(3年复合值)均达到20%以上,这些企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高于其他行业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20%,但净利率在20%以下,这些企业具有一定成长性,但盈利能力还有提升空间。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20%,但净利率超过20%,这类企业的利润率较好,但需要更广泛地开拓市场,提升营业收入。金属制品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率均在20%以下,这类企业市场开拓和盈利能力提升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存在“一少”“二弱”“三缺”等问题。
“一少”,即“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偏少。“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小企业整体实力。近年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9月,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突破5 200万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的占比仅万分之二点三,相比之下,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达万分之三点七。可见,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偏少,中小企业整体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弱”,即“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整体偏弱。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因为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而且企业规模不大,无论在技术、人才还是资金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限制,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也缺乏合理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模式,导致创新能力的发挥不足。以湖南省5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近3年(2020-2022年)平均研發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为7.41%~7.88%,有增长趋势,但与德国的“隐形冠军”、日本的“高利基企业”、韩国的“强小企业”“中坚企业”相比,研发投入占比依然偏低,就发明专利数量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发明专利数也存在较大差距。
“三缺”:一是缺资金。融资难、融资贵许多年来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的融资风险相对较高,除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外,很多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十分谨慎。此外,中小企业在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但往往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充分发挥创新潜力。近年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的实施,对部分中小企业在融资供给方面有了政策性保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但多是政府引导下的点的突破,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劣势仍然十分明显。以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为例,自2021年5月成立至2023年5月,开展行业专场、市州专场、园区专场等共计12场次路演,吸引96家企业参与,发布融资需求63.23亿元,完成融资不到27亿元。二是缺人才。调研发现,很多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因为受到企业资金能力和人才引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专业技术和研发等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同时受企业知名度、工作待遇等因素影响,很多高端人才对加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兴趣不高,企业的技术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很大制约。导致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的另一原因是很多企业在自身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后就不重视远景规划,对企业现有人才长远的发展空间保障不够。以2023年5月24日“湘人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场招聘会为例,共60家企业参会,发布100余个职位,需求人数超900人,但当天收到简历仅227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仅93人。三是缺土地。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用地难”,因受发展规模、投入产出强度、配套能力、购地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一地难求,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或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企业受限难以做大做强做优,也阻碍了一些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前景优、效益好的中小企业项目的顺利落地。
4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4.1 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特别是在重点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厚植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重点突出选种育种、选苗育苗等关键环节,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体系。各省工信厅、市(州)县工信局要定期做好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评选,对确有技术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取得技术突破企业要进行重点扶持和产业政策支持,及时纳入“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同时,要定期对中小企业在技术攻关、人才引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丰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
4.2 强化创新加快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一要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引,聚焦全省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全覆盖。对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给予适当补贴或税收优惠。
二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品创新、运营管控、用户服务、生态共建、员工赋能、数据开发等方面的数字能力,在优化生产运营、创新产品和服务、激发业态转变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4.3 优化政策精准支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机制,落实财政奖补、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等综合化、全方位投融资服务。各市州也可以探索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为当地“专精特新”企业甚至全部中小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交流合作桥梁,畅通对接赋能渠道,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支持,为企业提供金融活水,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二要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领域,主动联合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重点支持这些领域的企业,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为企业储备必需创新人才。深入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等人才工程,鼓励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培养一批高级工程师、湖湘工匠和能工巧匠。
三要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网络化、一站式、动态化、全周期”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服务、专业服务、资本运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训等精准服务,健全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实现服务协同、优化资源配置,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4.4 规范管理壮大培优,加快“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步伐
一要規范经营管理。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财务运行,依法诚信经营,强化内控制度,为企业股改和上市融资创造有力条件。
二要壮大培优。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强化持续创新,集中优势力量提升关键指标,按照“专、精、特、新”企业标准凸显新优势,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上市。
三要加强“上市”政策宣传和引导。各级政府和工信部门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的发展力度,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开展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服务和投融资对接。例如,广州市在《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提速行动是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加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鼓励企业申报上市。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促进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力度,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扩大直接投资规模。
【参考文献】
【1】郭建华,肖功为.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43-50.
【2】陈游.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基于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比较分析[J].西南金融,2023(08):73-84.
【3】丁永健,吴小萌.“小巨人”企业培育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吗——来自“专精特新”政策的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12):108-116.
【4】丁建军,王淀坤,刘贤.长三角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研究,2023,42(4):1009-1028.
【5】陆岷峰,高绪阳.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群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22(05):61-7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