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2024-06-01孙嘉星
孙嘉星
(石家庄市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关键期,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必须团结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团结一切革命力量,驱逐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统一的民主的人民共和国。”[1]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下,党中央领导在多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新特点的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独特性和规律性。研究和总结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当前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工作的强大法宝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实践
西柏坡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驱逐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统一战线工作,形成了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扩大农村统一战线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党在革命进程中能够团结广大农民阶级的重要基础。解放战争初期,我党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这标志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关系和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开端。1947年7月至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陆续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彻底推翻了封建土地关系和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1亿6千多万农民直接分得了土地[2],与农民阶级建立了坚固联盟,这本身就是一次针对广大农民阶级的统一战线实践。同时,为了保证统一战线政策的科学贯彻,及时纠正部分地区土改运动出现的“左”的偏差,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土地改革要与统一战线相结合的原则”[3],党中央先后向全党发出了《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关于工商业政策》《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专门指示,使土地改革很快步入正轨,达到了发动贫雇农、团结中农和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目的,保护了于国民经济有益的工商业发展,扩大了农村统一战线,巩固了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
(二)开展广泛的民主运动,开辟第二条战线
西柏坡时期,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线有二:一是人民解放军反击国民党军的武装军事斗争,被称为第一条战线;二是党领导下的国统区各类爱国民主运动,成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标志是1947年5月20日爆发的“五·二○”示威大游行运动,后来斗争扩展至国内60多个主要城市,近百万名学生、工人、爱国民众加入示威活动中,支持学生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抗争,从而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抗议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新高潮。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加强了对第二条战线斗争的组织领导,委派相关地下工作人员直接领导和组织国统区的民主斗争,以“反内战、求生存”为主要诉求内容。如1948年的长春学生反迁校运动、华北学生“反对迫害、保卫学联”斗争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团结凝聚了国统区爱国民众的力量,大大拓展了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
(三)开展灵活的政治攻势,形成反蒋军事统一战线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在国民党军队和国统区部门中开展对国民党要员的政治攻势,以配合军事的胜利[4]。西柏坡时期,我党成功对国民党一些重要将领开展灵活多样的政治攻势,争取国民党重要将领起义或接受和平改编,创造了解放战争时期以统一战线工作打入敌人内部的典型范例。例如,1948年秋济南战役打响之前,我党利用情报工作和民革、农工党部分民主党派人士的人脉关系,成功对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争取起义,使得人民解放军比较容易地突破了国民党军在济南的防线,获得济南战役的胜利。1948年6月,东北野战军在对长春国民党守军实现军事围困的基础之上,配合林彪、罗荣桓、周恩来等人的统一战线工作,实现了国民党第六十军、新七军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促成了长春的和平解放。1948年12月,平津战役中在我军对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驻防的北平进行合围之后,党中央指示晋察冀城工部和北平地下党组织,对傅作义的争取工作可通过多轮谈判或经由其亲属、朋友等民主人士的劝说等方式进行,最终成功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西柏坡时期我党对国民党重要将领开展政治攻势、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范例,形成了反蒋军事统一战线,大大加快了实现全国解放的速度。
(四)积极筹备新政协,形成民主大联合
1947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为了适应新的革命形势需要,我党也及时调整了统一战线政策。西柏坡时期,对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是党领导统一战线的重要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密切沟通、政治协商的民主传统和制度形式,形成了民主的大联合。首先,“五一口号”的发布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策进完成大业”的目标,这标志着全国各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巩固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5]。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分数批到达解放区的哈尔滨和李家庄,他们公开宣布与人民站在一边,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使“五一口号”化为一个行动号召,引发了由新政协运动到民主人士北上共商国是的重要历史进程。其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在西柏坡成立后,其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更加注重统一战线工作的特殊性,专门发布《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指示》,提出《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等文件,要求尊重民主人士的意见。这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了我党与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真诚合作、民主讨论的协商民主早期重要制度,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再次,西柏坡时期首次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联合。“五一口号”发布后,在工人阶级中号召“解放区和蒋管区的职工联合起来”,“创造各式各样的方式抗击敌人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利益”。1948年8月,我党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这次会议首次实现了解放区职工代表和国统区城市工人代表的齐聚,全国工人阶级建立起了统一的组织,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大联合。
二、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征
因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的不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内容和特征亦有所差别。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发生重要历史转折的一个阶段,是决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时期。经由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其统一战线工作也要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到来做好准备。
(一)党的统一战线对象和范围更为广泛
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和范围是我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群体,明确的是需要团结谁、联合谁的问题。自党的二大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以来,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始终随着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形势需要而进行调整。内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蒋介石卖国独裁的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各阶级人民都已经认清了内战中谁是谁非、谁胜谁败的命运。我党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建立起了由全国全社会被压迫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6],巩固和扩展了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毛泽东同志就这一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指出:“从表面上看来,我们目前搞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相比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是要小了,但其实在人民认清蒋介石卖国独裁、欺骗人民的罪行后,国民党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而我们不仅在解放区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在蒋管区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甚至在蒋介石统治下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已经放弃了走第三条道路的想法,转而和我们走在了一边,所以事实上,我们的统一战线其实是真正地扩大了。”[7]因此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专门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将统一战线作为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农民、工人、民族资产阶级、国统区爱国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等不同对象,开展了广泛而丰富的统一战线工作。比如,党领导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扩大了农村统一战线;保护和支持解放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通过教育、说服、合作等方式,得到了一大批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扩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党中央先后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充分发挥团结起来的工人阶级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先后四次发出号召鼓励在各个解放区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等,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为革命的彻底胜利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二)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运用趋于成熟
西柏坡时期,党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时充分运用了统一战线策略原则并取得了成功,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原则在这一阶段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首先,运用了循序渐进的策略原则。我党在组织引导学生运动时,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将解放战争初期学生运动“要饭吃、反饥饿”“抢救教育危机”等与自身领域相关的斗争口号,逐步引导为“反内战、反迫害”“反美扶日”“抗议美军暴行”等政治口号[8]。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广大学生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上,因而不再提“反内战”,而是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将学生运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了“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运用了灵活的统战策略。例如,在对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统一战线工作中,除了党内同志的工作外,也充分发动民主党派的领袖、傅作义的亲属等相关人员利用自身的特殊关系,积极开展争取活动。民革委员会创始人李济深亲自写信给傅作义,劝其站在人民一边;傅作义的老师刘厚同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劝其走和平之路;傅作义的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也直接做其父的工作,多方合力最终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再次,运用了有理、有利、有节的统一战线策略。在学生运动后期,斗争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需要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但当时却有一些人没有考虑到广大群众的要求,提出要无限期罢课。针对此种情况,党组织及时指示相关人员开展学生疏导工作,及时停止罢课运动,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得到了包括学生在内的广大群众的普遍支持。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党在西柏坡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在策略运用上更加熟稔。
(三)党的统一战线目标直接面向新中国
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十分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西柏坡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关照革命进程和未来,直接面向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由谁建立新中国等问题,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中国道路,擘画了新中国的蓝图。在政治制度建设上,西柏坡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共产党与多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积极合作,对新中国各项事业问题进行交流协商,以达到共同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成为我国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尽管在西柏坡时期这一制度尚不完善,但是已经设计出了最基本的原则和框架,为新中国人民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新中国宪法制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第一稿和第二稿均在西柏坡起草完成,是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为建立新中国所做的宪法、法律准备工作。其中,1949年初由周恩来同志主持完成的第二稿对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程序,作出了新的规定,即“由新政协直接选举临时中央政府”[9],赋予了政协重要的新使命。在统一战线组织机构上,194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在西柏坡成立,由此划分了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范围、职能等内容,形成了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架构。一方面,我党统一战线工作有了专门的组织部门,其名称自此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其部门职责被确定为“管理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国内少数民族工作、政权统战工作、华侨工作及东方兄弟党的联络工作,并具体负责筹备召开新政协的工作”[10]。时至今日,除“国民党统治区”“东方兄弟党”等已经成为历史概念之外,其他各对象仍然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工作对象。
三、西柏坡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规律
党在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生动实践,使我们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多党团结合作之路、新中国建设之路、人民民主探索之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使命和新任务。继续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其凝心聚力的强大法宝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进力量,需要回望历史,从党的统一战线历史实践中把握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规律,切实增强认识规律的能力、遵循规律的定力和运用规律的魄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统一战线应该是在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没有党的强有力的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无法胜利。”[11]西柏坡时期,党在进行多项统一战线工作时,都重视掌握领导权。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权不仅体现在探索正确的统战方向和中国革命发展方向上,还在于审查和修正个别地区统一战线工作的错误行为和错误方法。比如在土地改革期间,一些地区因操之过急出现“左”的偏差侵犯了中农利益。党中央及时发现情况并迅速纠正错误行为,要求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要和统一战线工作结合起来,中农是统一战线团结的对象之一,在分土地时要尊重中农的意见,保护中农的利益,防止把中农错误地划归到富农队伍里,有效缩小了土改斗争的打击面,扩大了农村统一战线的力量。这一时期,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更加注重正确的领导方向和有效的战略决策,更加注重人民的团结性,从而使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夺取革命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的根本保证。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开展统战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12]。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党的领导也应当是全过程的,不但要在思想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引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还要在行动上积极落实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党的权威,展现党的强大领导力。
(二)找到共同目标是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基本问题
统一战线本质上是为着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这决定了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找到共同目标并形成广泛共识,用共同目标把广大群众包括非共产党员团结凝聚起来。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自身奋斗目标不同,统一战线的共同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现实性等特征,往往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关联。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还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目标都非常现实而具体,并且都具有未来指向,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时间内与相关团体成功结成政治联盟。西柏坡时期,我们的目标指向是实现革命胜利,建立一个新中国。因此,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是团结一切力量站到人民一边来。整个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以土地改革团结形成农村统一战线、以人民民主运动团结形成反蒋民主统一战线、以对国民党军队内部将领的政治攻势形成反蒋军事统一战线、以发布“五一口号”和筹备新政协团结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均集中于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团结一切革命力量,驱逐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统一的民主的人民共和国”[13]这一时代目标之中。这一历史规律证明,坚持共同奋斗目标是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包含了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以及爱国者,是一个广泛的爱国联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各领域统一战线的成员达数亿之多。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巨大力量。”[14]
(三)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成功的法宝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政治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15]而朋友也有多种情况,有的志同道合,有的萍水相逢,有的逐渐了解,有的意见相左,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有差别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到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一方面,原则性是前提,它决定了统一战线灵活性的范围和限度。对于涉及原则性的问题,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底线。西柏坡时期,针对部分民主党派人士对“第三条道路”抱有幻想,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第三条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坚定地提出要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发布“五一口号”号召举行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用现实教育引导民主人士放弃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另一方面,灵活性并非可有可无,而是统一战线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统一战线工作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因人施策、因事施策、因时施策。尽管彼时持有“第三条道路”幻想的民盟等部分民主党派与我党的政治主张不同,但我党并没有将其排除在统一战线的对象之外,而是抓住有利时机、抓住关键人物,通过灵活的统一战线方法,使其彻底放弃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是对统一战线工作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有效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作出重大判断和重要结论,总结提出了“固守圆心与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四对辩证关系[16],生动展现了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统一战线工作艺术,是党对统一战线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
(四)建立有效机制是统一战线工作行稳致远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17]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是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使统一战线工作有了专属部门;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而且这项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和工作上确定下来;各民主人士响应党的“五一口号”奔赴解放区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主动与来到西柏坡的民主人士座谈交流、平等协商、真诚合作,使我党的统一战线口号变为行动、主张落为实践,形成了重大问题民主协商、重要情况通报讨论等工作机制。因此,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通过设立关键部门、召开重要会议、起草法律文件和开展一系列的民主实践活动初步建立起面向新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早期的制度探索。新时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野下,统一战线工作更要注重提升制度化水平,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基本遵循,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法规政策与绩效评价体系、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等,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结 语
团结和凝聚是统一战线工作不变的关键词。西柏坡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因其对象范围的扩大、策略运用的成熟和面向新中国的政治指向,探索出了新的工作规律,实现了更加紧密的团结和更大范围的凝聚,为当前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历史智慧。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不同信仰的中华儿女更好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需要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西柏坡经验继续深入研究和总结。尤其是如何落实党的领导、如何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部门职能和如何科学运用统一战线策略等具体问题,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化对统一战线工作整体规律的认识,力求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