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开设药品应急保障课程的思考
2024-06-01陈静崔俐俊费永和
陈静,崔俐俊,费永和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 (上海 200433)
近年来,由于突发事件的种类、频率和影响程度不断增加,国家面临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的挑战,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2年温甬动车事故,从2015年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再到2019年12月延续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对突发事件高效管理的诉求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1]。
作为应急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应急保障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点[2],其岗位要求从业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可胜任。笔者对我国医药类院校开设的课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应急保障相关的课程。同时,近年来,行政管理部门、医药企业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重视药品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药品应急保障专业人员的需求增长迅速。本校自1980年以来一直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药材供应的理论和方法课程,近年来更是从应急情况下药品保障岗位特点和任职能力入手,探索应急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课程内容设置,为高校开设药品应急保障课程提供参考,以最终实现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药学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1 开设药品应急保障课程的必要性
药品应急保障是指发生紧急情况下,出现药品短缺或药品不能有效获取时,由药品管理者通过制订应急策略措施,帮助国家、社会、企业或个人及时获取所需药品,目的是将人民健康损失降至最低。药品应急保障范围既包括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药品需求和供应,也包括社会突发事件引起的药品应急需求和保障,还包括药品行业本身突发的安全事件即假劣药品、已知和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不良用药等导致的药害事件[3]。
自2018年3月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以来,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专业规划、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4]。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药品保障与供应,在应急医学救援中占有重要地位[5],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定等突发事件中备受关注。尤其是始于2019年的新冠疫情,全国多地都先后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药品短缺或保障不及时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提及要做好药品应急保障工作,提高药品应急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水平,就要人才先行。近年来,东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多所大学先后为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学生开设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相关课程,以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但国内目前尚未见药学专业开设应急管理课程。作为应急保障物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品应急保障实施的原则、方法、程序和要求等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如药品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药品供应政策存在区域差异、药品跨区调拨程序环节多、药品销售运输环节要求高等。因此,与日常供应相较,药品应急保障具有时效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特点。要科学高效完成应急情况下药品供应和保障工作,相关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因此,以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高校通过增设专业课程,采取理论授课与参观见习、模拟实训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符合我国应急保障需求特点的课程体系,从而打造一支懂应急、知药学、能筹划、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实现为国家输出药品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为企业建立药品应急供应专业队伍、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药品应急保障专业力量的目标。
2 课程体系设计
2.1 课程定位
药品应急保障是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药学专业人员履行职责和义务,也是从事药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药品应急保障主要是研究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药品保障影响的科学,通过对突发事件药品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等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领导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科学精确地完成药品供应与分配,充分、及时、合理地为社会、卫生机构和个人提供量足、质优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以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药品应急保障课程应从药学知识应用性与实用性出发,通过系统培训,令学生在掌握药品应急保障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应急保障技能,能够运用药品管理知识解决应急保障问题。
2.2 培养目标
开设药品应急保障课程,是为了完善药学专业学科体系,提升药学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药品筹划和供应能力,包括药品的应急生产决策能力、资源整合和分配能力、应急采购筹措能力、紧急运输协调能力、物资动态管理能力、危机综合处置能力等。要让药学生具备上述能力,相关高校就必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药品应急管理的决策能力,树立应急保障的基本理论与宏观、微观管理理念,掌握信息维护的技能,精通全流程药品应急保障的程序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多种控制管理模型,这也与药学本科阶段要着力培养应用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3 课程结构
药品应急保障是药事管理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药学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教师通过对药品应急保障的基本概念、内容、任务、理论与方法、保障实务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药品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与具体步骤,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药品应急保障相关的实践问题,为学生未来走向药品供应与管理等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药品应急保障课程设置总论、分论和实践三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我国药品应急保障体系框架和运行方式等;分论部分重点讲授应急药品保障组织与实施的步骤、方法、程序等,包括药品的应急动员、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效果评价;实践部分包括组织学生赴政府相关部门参观和模拟推演,后者主要是针对不同突发情况,通过案例设置特定背景,引导学生完成应急保障的推演,让学生知晓应急保障预案的制订方法。
2.4 课程内容
因药品应急保障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在课程安排上,更应突出课程指导实际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特点和要求,在讲授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后,更多地安排实践课程,以大量真实案例为牵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思考不同情况下药品应急保障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要求,体会应急保障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复杂条件下药品供应工作的思路。
药品应急保障课程计划安排授课3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个学时,实践授课14个学时,课程由9个模块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应急管理与药品应急保障。主要介绍应急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特征及任务;药品应急保障的理论体系框架与基本研究内容;药品应急保障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历史发展沿革及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安排2个理论学时。
模块二:药品应急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原则。主要介绍药品应急保障的基本原则、体系框架;我国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应急管理预案制订的原则与方法等。包括药品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指挥体系、力量体系、动员体系、制度和法律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学习过程中学校应组织学生赴政府相关部门参观学习,了解我国药品应急管理机构的运行方式等。该部分安排4学时,其中2个理论学时,2个实践学时。
模块三:药品应急保障的动用与准备。主要介绍药品应急保障的力量动员、物资准备、信息技术准备。具体包括人员动员、生产供应能力动员、运输能力动员、政府储备药品的启用与协调、交通仓储信息的控制等。安排2个理论学时。
模块四:药品应急采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主要介绍药品采购计划制定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步骤及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包括采购方式、采购环节掌控与风险管理、常用采购模型运用等。安排2个理论学时。
模块五:药品应急物流管理。主要介绍药品物流的概念、特征;应急药品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及作业管理方法;物流供应链在药品应急保障中的应用。具体包括药品应急物流系统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物流作业的目标和控制,供应链管理理论和运行模式等,学校组织学生赴近年来承担过应急保障任务的医药经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计划安排4学时,其中2个理论学时,2个实践学时。
模块六:药品应急分配与再分配。主要讲授药品市场需求与供应的规律,应急情况下药材资源的分配原则、方式和方法,药品再分配的启动时机和程序。具体包括应急药品需求和供应特点、需求规律分析、药品分配的原则和计算方法、药品分配和再分配计划的制订方法等。安排2个理论学时。
模块七:药品储存与保管。主要讲授药品库存管理和存储要求。具体包括药品库存控制模型、库存控制制度、应急情况下药品仓库管理作业流程、管理要求和业务组织法等。安排2个理论学时。
模块八:药品应急保障评估与评价。主要讲授应急保障效果评估的方法及评估结果分析。具体包括评估的组织方式、常用评估方法、评价效果分析和改进建议等。安排2个理论学时。
模块九:应急药品保障模拟推演。由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害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突发化工厂爆炸事件、重大假劣药事件中应急药品保障的方案制订、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估等进行桌面推演。安排10个实践学时。
2.5 教学方式与方法
药品应急保障课程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能力目标为核心。教学应基于应急保障环节开发课程内容,突出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理念,合理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建立“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地震灾害药品应急保障推演中,教师可采取螺旋式教学法,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时,先从无到有,再阶梯性提高[6],即按照“地震灾害药品应急保障案例展示”“教师操作演示”“小组实践模拟”“个人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在展示环节,通过地震灾害药品保障的任务和目标,明确要实现的药品科学分配、合理调度的目标;在教师演示环节,教师对震区药材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践模拟环节,根据药品保障环节提示学生设立指挥小组、筹措小组、分配小组、运输小组和库管小组等,学生在入组后模拟各组任务制定相关计划,并跟踪执行情况,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对常见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在个人实践环节,学生综合所学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独立撰写地震灾害救援药品应急保障计划;在总结提高环节,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完成地震灾害药品应急保障预案。又如,笔者在讲授应急药品采购时,借鉴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思路,请学生为给定的采购方案制订应急采购计划,明确采购优先等级,然后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借助计算机软件模拟验证采购计划的可行性,指导学生在执行中不断修正采购计划,以确保计划能获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如,笔者在介绍药品应急物流管理知识时,对药品物流的监测系统、指挥系统与各物流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进行模拟[7],帮助学生识别药品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堵点和难点,最终制订药品跨域调动的运输方案。此外,教师还可大胆尝试角色模拟、桌面推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邀请学生参与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6 考核评价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合理设置考核评价方式。药品应急保障课程在考核方式选择上,不能唯卷面成绩论,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突出过程性评价的比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并参与课堂学习。在具体实施中,课程考评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环节考核方式。一方面,通过终结性考核测试学生对药品应急保障的理论、方法、程序等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引入教师考核、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学生课前资源学习与掌握、课堂讨论与分组汇报、个人独立完成报告、课后作业等进行过程性考核,且过程性考核的分数占比不小于50%,教师在抓理论学习的同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目标。
3 课程实施建议
3.1 认真组织专用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课程开设的基础和前提。药品应急保障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其属性可定位为药学一级学科下的药事管理专业与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下的应急管理专业的交叉课程,其学科的复杂性,给教材的编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药品应急管理教材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型教材,论著典籍数量也不多,且与本科教学目标契合度不高。因此,组织具有药品应急管理经验的政府管理人员、医药企业运营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保障人员以及应急保障理论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编写教材是最为合理的方式。此外,由于军队近年来多次参加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积累了很多药品保障的经验,也可请军队相关人员参加教材编写工作。由某军医大学编写的《军队药材供应管理学》涉及药品应急保障的多项内容,可作为重要参考书籍。
除了编写正式教材外,高校还可根据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诸如重大传染病、各类地质灾害事件、生物恐怖袭击等,组织编写配套案例教材,以供学生自学,这也是国外医学院校的培训重点内容[8]。
此外,高校还可结合实际内容,积极建设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表述规范、内容简约的要求相较,数字教材包含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经典案例等。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9]。例如,在药品应急保障动用与准备模块中,教师将需要动员的人员、药品、信息等以动画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
3.2 加快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
专业师资队伍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前提。由于药品应急保障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专业性,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或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在应对药品应急保障工作时,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无法有效胜任药品应急保障的教学工作。因此,高校要想打造一支专业扎实、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0],就必须从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入手。根据现有条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要求,可考虑通过院校自我培养、聘请兼职专家、邀请校外实践者等方式实现。一是鼓励教师走出去。除借助大学多学科优势,高校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有特色的师资培养活动,围绕课程内容、教案等的研讨外,制订专项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参加政府、学会、行业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让教师定期去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部门锻炼学习,从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切实了解药品应急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从而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坚持专家请进来。学校不定期聘请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三是邀请实践者上课堂。高校应积极邀请校外具有丰富药品应急保障实践经验者走进课堂,用亲身经历讲授药品应急保障的经验和做法,以丰富的案例增加课程的生动性,让学生感受课程的社会价值,体会课程的实际意义。
3.3 开发互动式教学平台
应急保障是涉及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应急管理及应急文化等软硬科学融合的应急科学与工程知识体系专项研究[11]。目前,药品应急保障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受授课时长所限,课堂中教师仅能系统地完成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但与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应急科学与工程知识体系融合的基本规律相较,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发互动式教学平台,一方面,可将应急保障的要求、标准、方法,应急工程的设计、质量监管等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平台,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课后辅导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补足知识短板;另一方面,设置突发事件药品应急保障情景,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下药品保障计划的实施,并实时展示实施效果,便于教师随时干预、引导、评估。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螺旋式知识上升通道,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而丰富的药品应急保障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实战的氛围,树立临战不慌、遇事不乱的应急保障意识,还能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修正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逐步建立规范而科学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