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探赜
2024-06-01邹腊敏廖嘉豪
邹腊敏,廖嘉豪
(1.延安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重温延安时期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对于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严肃政治生活、淬炼作风道德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延安时期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内涵意蕴
延安时期,刘少奇从党的建设和巩固的角度出发,结合党内的现实状况,将党员的党性修养概括为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我们要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最忠实、最好的学生,就需要在无产阶级和一切群众的长期而伟大的革命斗争中进行各方面的修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1]21-22修养的八个内容囊括了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即党员需要在政治素质、理论学习、组织纪律和作风道德四个方面加强党性锻炼,在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过程中把自己历练成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政治素质的修养
政治素质修养是其他各项修养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党员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最基础的是政治立场的稳定,最突出的是胸怀气魄的宏大。第一,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人的言论和行动是由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的。刘少奇指出:“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1]44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1]53因此,共产党员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完成这样的大任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用理想指引目标的实现。第二,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共产党员必须将维护党的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重中之重。刘少奇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2]351共产党员的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稳不稳直接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三,具备共产主义的胸怀气魄。刘少奇指出:“革命坚决、斗争勇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宝贵品质。”[1]34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共产党员才能解决如何争取斗争胜利的问题。此外,党员还必须善于通过党内思想斗争去维护共产主义胸怀和气魄的纯洁性。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就是要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反思和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1]42“在这样的学习、反省和自我检讨中,去肃清自己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残余以至某些不适合于共产主义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1]43
(二)理论学习的修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刘少奇之所以强调党员的理论修养,是由于建党初期党在理论准备方面的不足,以及后来党内出现的轻视理论的倾向,“它给了党内以极坏的影响”。[2]220因此,他要求在理论修养方面党员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是理论学习修养的基础。刘少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提出党员理论学习的要求,强调“我们共产党员不能把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互相割裂开来”,[1]28要用理论学习来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强化自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属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身理论阐明了通过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可以实现提升自身修养的目标,即承认人的可塑性,强调后天锻炼对于提升人自身修养的可能性。因此,共产党员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为基础,吸收和借鉴其中“重学内省”和“知行统一”的观点,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修养。第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各种问题。共产党员在拥有勇于斗争宝贵品质的同时,还必须拥有善于斗争的能力,即解决在不同的斗争情况下如何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刘少奇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1]34这就要求党员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坚决摒弃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种人的态度,才是正确的态度”。[1]19
(三)组织纪律的修养
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加强党员在组织纪律上的修养,即做到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党员只有不断提高遵守组织纪律的修养,党内外才有正确的集中和真实的民主,才能保证党在组织上的团结。第一,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面对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党员必须先做到实事求是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而逐步肃清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对于破坏党的组织原则的行为,刘少奇指出:“这些同志应当认识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破坏党的纪律,就是破坏党的团结,而破坏党的团结,就是破坏党的最高利益,危害党的生命。”[3]614第二,坚决践行绝对服从。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就是把大家的意见集结起来讨论,吐故纳新,一旦形成决议全体党员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刘少奇指出:“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各项原则的执行,提出上述各种条件,都是不对的。一切条件都不应提出,而应该是真正无条件的绝对的服从。”[3]190
(四)作风道德的修养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风清气正作风的突出表现,党员要以是否固牢实事求是的作风为修养标准,以自身作风营造良好党风。同时,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决定着道德,党员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就是要平衡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第一,必须增强实事求是的作风修养。刘少奇指出:“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3]692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因为“我们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分不开的”,[3]695所以党员也必须深入群众,信任群众,实事求是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注重提升联系群众的修养。第二,必须增强共产主义道德的修养。关于共产党员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哪些修养,刘少奇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1]59“党员个人的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也就是服从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利益”,[1]58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除了这种最伟大、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以外,在阶级社会中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更崇高的道德”。[1]65
刘少奇从革命形势和党员自身实际出发,在提出党员修养的内容和标准后,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政治素质、理论学习、组织纪律、作风道德四个方面,最后强调要以每个党员自身各方面修养的提高,实现强化整个党组织党性修养的目的。
二、延安时期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实践路径
延安时期,刘少奇在明确党性修养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即把提高政治素质看作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明确了修养的正确方向;把重视理论学习看作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提供了修养的有效方法;把加强组织纪律看作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底线要求,培养了修养的政治规矩;把淬炼作风道德看作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必要补充,锤炼了修养的优良品行。
(一)提高政治素质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
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共产党人的修养传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政治修养的永恒课题,全体党员要坚持以远大理想为指引强化自身修养,在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之上,培养共产主义胸怀气魄,用政治修养的正气克服和改造非无产阶级的邪气,争取革命的最终胜利。
第一,政治修养的基础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刘少奇指出:“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44全体党员必须明确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共产主义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锻炼才能实现。第二,政治修养的核心是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全体党员要明确,“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1]29共产党员要做到始终以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党的利益为中心,要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之成为自己捍卫人们根本利益的武器。“这也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就必须有崇高的无产阶级的立场。”[1]33第三,政治修养的关键是共产主义胸怀和气魄的培养。针对部分党员身上的不正之风,我们必须清楚,“在这种人的思想中残存着剥削阶级的意识,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没有共产主义的伟大胸怀”。[1]75-76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困难时的胸怀和气魄。“一切剥削者要发展自己都必须损害别人”,[1]82一切无原则的斗争,一切自私自利的行为都是剥削阶级中的邪气,而党员身上政治修养就是我们队伍中的正气,需要用自己身上的正气去克服剥削阶级身上的邪气。刘少奇指出:“我们除开进行社会斗争,反对社会中各种黑暗的落后的势力和东西以外,还必须进行党内斗争,反对党内某些动摇的不坚定的分子把社会中各种黑暗的落后的东西反映到党内来。”[1]93-94对待党员头脑中这些错误倾向,我们要正确引导党员通过划分原则界限的方法针对性地解决,做到坚守原则的同时又保证灵活,明确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对于党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党员个人从思想上肃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重视理论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
关于党员的理论学习,一方面,刘少奇强调党员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学习的品质,即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另一方面,他也强调党员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学习内容,培塑理论学习修养,从而更好地指导革命斗争的开展。
第一,“作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1]12是加强理论修养的根本。刘少奇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的。”[1]11幼年时期的党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旧社会错误思想的残余,导致党常常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而遭遇失败。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要求党员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革命经验。刘少奇指出:“我们一定要学习理论,但是学习到的就必须做到,而且是为了用才去学习的,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才去学习的。”[1]27二是要求党员要注重反思和总结经验,以正确的经验去指导革命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就是党员党性修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的过程。刘少奇指出:“很多人在入党以前虽然还不精通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在目前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目前的革命运动中,可能成为一个积极的战士。”[1]72这绝不是他们天生就懂得这些理论,而是通过虚心努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而在革命实践中认清了革命的本质,提升了自身修养。第二,注意学习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核,从中汲取力量。对于共产党员而言,其担负的大任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因此,共产党员必须承认自己的可塑性和修养的可能性。同时,必须明确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古代封建思想家的修养不同,明确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对于传统文化的扬弃。一方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互相帮助、互相批评和自省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摒弃传统文化中唯心的观点,要坚持用唯物的、联系群众的观点去建设自己的世界观。关于共产党员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刘少奇引用《孟子》中“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强调共产党员面对马克思和列宁这样的天才时,应该实事求是地设定目标,面对这些伟大的革命家们的巨大成就,不应该畏葸不前,“如果这样,那就会变成‘政治上的庸人’,不可雕的‘朽木’”。[1]17
(三)遵守组织纪律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底线要求
延安时期,党内组织纪律的执行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挑战与考验。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要求党组织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强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宗派主义倾向,也要求党员必须加强组织纪律的修养。
第一,发扬党内民主是加强组织纪律修养的基础。刘少奇指出:“民主精神是什么?就是平等精神。”[3]313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人格是平等的,领导者要有充分的民主精神去对待其他同志,不随便口头给同志的错误定性,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同志们反思,给予同志们说话的勇气,消灭上级与下级之间那条精神上不可逾越的鸿沟,营造同志们之间互相尊敬、亲爱团结的氛围。同时,任何一个党员,只要他能够从党的利益出发给予党以好的建议,而且这部分建议能够被党采纳,该党员就参与了党的集体领导。因此必须保证党员能够站在党的立场上批评党的任何负责人的权利,“这些都是党员法定的权利,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尊重,不可侵犯”。[3]200第二,践行绝对服从是加强组织纪律修养的应有之义。当领导者在某些方面不能胜任工作时,作为一名党员,从党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能给命令的执行附加条件,更不能想方设法挑出领导的毛病作为自己不服从命令的理由,而是应该尽可能地服从,提出你认为正确的计划,说服领导,帮助领导去推动组织工作的开展,因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是站在真理一边,任何时候都是绝对服从真理的。“总之,所有一切附有条件的服从都是不对的,应该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服从”。[3]337
(四)淬炼作风道德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必要补充
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提升联系群众修养的过程中,维护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加强作风道德修养的突出表现。
第一,作风修养的基础是做到实事求是地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首要的是把实际工作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即我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估计客观可能,弄清楚什么是“实事”之后再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做到“求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联系群众是作风修养的关键,“信任群众的问题,是共产党员的根本观点问题”。[3]696只有做到信任群众,才能做到耐心地和群众商量,才能坦诚地把党的政策和任务向群众交代清楚。如果全体党员都能把自己看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自然也会拥护党,那么党的方针政策就真正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种脱离群众的作风也就会自然而然从党内消失。第二,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利益取舍的问题。刘少奇指出:“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1]64这种道德不是维护少数剥削者的利益,而是建筑在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基础之上,是为着解放全人类,建设共产主义的。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党员做任何事情都是问心无愧的,能够做到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所以他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能完全地以真理为标准,而没有丝毫的畏惧,“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1]59此外,“我们的党员不应该有离开党的利益而独立的个人目的”,[1]60共产党员要注意在平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夯实利益取舍的原则性。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清楚地确定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之间的正确关系。”[1]57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并非抹杀党员的个人利益,而是要党员去寻找二者的内在联系,坚持在维护党的集体利益这个原则性的基础上更高质量地实现党员的个人利益。
综上可见,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是党员修养的起点,提升政治修养,离不开党员理想信念的崇高、政治立场的坚定和胸怀气魄的广阔;提升理论学习修养,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提升组织纪律修养,离不开践行民主集中制和在维护真理的过程中践行绝对服从;提升作风道德修养,离不开实事求是地遵循群众路线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培塑,只有这样共产党员的修养才能不断加强。
三、延安时期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当代价值
延安时期,刘少奇不仅总结了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用以实现党员政治素质修养、理论学习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和作风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提高。新时代,关于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4]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荡演进的背景和挑战,全体党员必须在夯实信仰根基、明确学习方向、严肃民主政治生活和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方面加强锻炼和修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提升政治素质修养有助于锤炼党员的政治品格
全体党员政治信仰根基夯实的关键就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构建。刘少奇指出:“这种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方法论。”[1]4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20
第一,提升政治素质修养,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6]548-549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是政治素质过硬的突出表现,只有政治素质过硬,理想才能不变为空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6]547新时代,全体党员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素质修养,才能以理想信念化解意识形态危机,才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6]550
第二,提升政治素质修养,有助于站稳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解放是共产党员政治素质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党员提升政治素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守住人民的心,才能为民族复兴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民力量,“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5]230
第三,提升政治素质修养,有助于增强胸怀气魄。只有党员提升政治素质修养,党员才能以共产主义的胸怀气魄捍卫真理,用真理武装头脑,把真理作为自己的武器去克服民族复兴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只有党员提升政治素质修养,提高自己在政治上的站位,才能以高度的自信面对民族复兴的伟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谋求自身进步,以实际行动做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
(二)提升理论学习修养有助于明确党员的学习方向
党员的理论功底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获得。刘少奇认为,革命者要改变自己,一刻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新时代,面对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党员要掌握的本领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7]的提升。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给党员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修养“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5]33相对于不自觉、盲目发展的自然界而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类自觉活动的结果。新时代,全体党员只有从理论上明白共产党员消灭剥削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重任,才能宣示共产党员的政治属性,避免误入歧途,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政治方向。
第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给党员渗透为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52党员只有提升自己的理论学习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用无产阶级的立场,挖掘到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为民情怀;用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观点,总结出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的历史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做到有鉴别地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安民富民乐民的方法,学习传统文化中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培养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胸怀。
(三)提升组织纪律修养有助于严肃民主政治生活
延安时期,关于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修养问题,刘少奇提出,在个人层面,党员要通过党内斗争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改造工作;在组织层面通过正确运用民主集中制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确保思想的一致和组织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有效开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一致的”,[9]党中央权威的树立和维护离不开正确的民主和集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发扬民主精神,有助于规范党内民主政治生活。共产党员必须学习民主精神,“没有党内的民主生活,不充分发扬党内的民主,不很好地实行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人民中间的民主集中制就搞不好”。[3]7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10]因此,只有提升党员个人的组织纪律修养,党内的民主才能产生,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才能进步,为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能成为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发展。
第二,坚持正确集中,有助于确保党组织的团结统一。一方面,党组织要用正确的民主保证有效的集中,即用民主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改善党内关系,自上而下营造民主氛围,提高党员拒绝山头主义和践行民主精神的自觉;另一方面,党组织要以有效的集中推动真实的民主,即面对下级反映的实际问题,党组织必须认真对待,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智慧和能力。在正确民主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要以捍卫“两个确立”的实际行动涵养正确的集中,充分发挥核心的领导作用,以正确的集中去确保民主的真实,凸显政治核心在集中和民主之间的重要性,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
(四)提升作风道德修养有助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
实事求是地贯彻群众路线和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党人作风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刘少奇指出,实事求是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只有把我们的工作放在确实可靠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兴旺起来”。[3]692-693能否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党的执政基础,决定党的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11]54
第一,实事求是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涵养共产党员的作风修养。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12]2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核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党的各项成就都是在实事求是地贯彻群众路线中取得的。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全体党员必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起点,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明确党领导人民谋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道理,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发扬实干精神的过程中提升实事求是的作风修养。
第二,平衡好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助于淬炼共产主义的道德修养。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刘少奇指出,因为党员没有任何私心,除了关心党的利益之外,不计任何个人利益的得失,所以,他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有很好的私德,也能做到慎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13]342只有全体党员想问题、干事情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自觉加强政德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义利观和政绩观,平衡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捍卫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有效的涵养,以厚培良好的政治生态土壤。
综上所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4]延安时期,刘少奇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概念,他认为在党的路线问题解决之后,就要把提高党员的修养放在第一位。刘少奇把党员在政治素质、理论学习、组织纪律和作风道德上的修养,看成是党员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修养过程,强调修养的过程就是自我革命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刘少奇同志的经济思想、治国理念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宣传。”[14]新时代新征程上,全体党员要以政治素质修养为引领,明确共产主义事业“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以理论学习修养为途径,明确共产党“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以党内民主政治生活为平台,明确“听谁话和跟谁走”的问题;以作风道德修养为补充,明确“立足点和出发点”的问题。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全体党员的纯洁品质决定了党的政治底色。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永恒任务,才能不断增强全党的战斗力,使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