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引
2024-06-01惠雨晨
高 岩,惠雨晨
(1.西安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语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35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了厚望,更是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情与世情深刻变化的复杂环境,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在一系列的讲话、演讲、指示、视察、座谈和书信中,系统而又深刻地论述了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围绕“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及如何培养青年”等根本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开创性的新论述,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新时代,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蕴含的价值,对于加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促进青年成长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要义探微
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和愿景,更是青年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2]因此,中国青年应该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牢记时代使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引领教育
作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亦是关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信仰追求、家国情怀、社会理想和人生修为等等事关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意义非同小可。可以说,他们的价值取向既影响着和谐社会秩序的建构,还关乎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2]因此,青年工作任重道远,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引领教育。首先,要注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的信仰教育。教育价值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作为培养人才的方式,教育绝非简单的技术工作,而关键在于对广大青年学子进行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即如何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必要前提。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中坚力量,青年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内心并且作为信仰去矢志追求,才会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无限尊崇党和民族的事业,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炽热的情怀,这种对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真挚感情必将会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强国伟业的实践中去。其次,要着力加强对青年修身修德的实践教育。修身是立人之本,亦是强国之基,朱熹解释《大学》“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时指出,教育应培养人的德性。[3]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4]173在儒家看来,凡事都有“本末”之分,立身处世则需要处理好“本”与“末”二者之间的关系,本固则邦宁,德隆则国兴。因此,“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毋庸置疑,从古至今,不管是对个人抑或对国家来说,修身修德在齐家治国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需要注重家教家风的传承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5]新时代呼唤好的家教家风,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创新家教家风对广大青年的传承教育,依托家庭“小细胞”,充分挖掘家教家风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发芽”,进而形成社会的“大家风”,牢牢扎根于广大青年的心灵当中,外化于他们日常的生活与行动之理性自觉。
(二)重视青年在基层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的教育
基层是青年密切联系群众和了解社会与国情的大“课堂”,是他们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沃土”,也是他们青春筑梦的广阔天地。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作为国家栋梁之材,广大青年应该深入基层一线,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聚焦区域社会发展之所需和人民群众之关切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信念投身于基层建设和发展当中,要始终凝神聚力,激情满格,既要在攻坚克难中练就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也要在工作实践的大风大浪中练就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还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纵然可能面临巨大挑战甚至惊涛骇浪,仍然能够在基层的岗位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将苦难与挫折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勇于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责任,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时代答卷。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2]事实上,基层一线作为青年施展才华的“练兵场”,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投身其中所注入的强劲动力和活力,同时,广大青年实践工作经验的习得、担事本领的增长和健康成长发展离不开基层“沃土”所给予的滋养。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富有活力,他们以奋斗的姿态迎接基层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浪潮”之洗礼,通过深入实地认真走访和调研,了解基层一线的实际样态、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直面工作生活一线中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和难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方可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并予以解决处理,这种深入基层的实践锻炼和磨砺,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广大青年的调研能力,也激发了他们迎难而上、善作善成和勇挑重担的干事热情,更能让他们在实践的情境当中潜移默化地洞悉并逐步了解中国的国情。此外,基层实践是夯实人民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决定着现在,亦决定着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胡锦涛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6]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有广大青年的追随与参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广大青年要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离不开深入基层的历练,应将自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深刻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之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切地了解民心之所求,从思想深处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中汲取成长之养分,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要带着感情和温度将群众所需的工作干出成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断夯实人民群众基础,这既是广大青年成长发展的“必修课”,更是提高党的执政之基、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7]
(三)加强对青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系统地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张全党全社会都要学习、领会和掌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其中也蕴含了对青年教育的基本要求,青年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理应由广大青年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应该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和发展的养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青年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熏陶和塑造,不但可以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观摩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课堂教学后,强调应该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9]可以看出,让广大青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掌握思想精华和增强文化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望,更是为青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共同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化、生活化和常态化,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广大青年修身修为的教育资源,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思想和智慧的力量培养青年崇高信念、博大情怀和坚强意志,用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内心世界、塑造时代青年形象、传递文明践行美德。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阶梯,文化只有在交流、交融和交锋中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广大青年应勇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抓住历史机遇,识时达变,迎接挑战,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凝聚文化力量,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地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当勇立时代潮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牢记新时代青年教育的职责使命,不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青年教育工作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人才培养之基础。
(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青年及其教育工作,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将青年一代比作早晨的太阳,认为青年是最有希望的一代,对于青年教育,他认为青年必须有正确的思想觉悟,指出“不搞政治思想工作,那就很危险”,[10]357提出要对青年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教育等,青年要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抓住了青年就是祖国的未来这一主题,给予了青年一代很高的定位。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议上指出:“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11]95可以看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和关心青年,在青年成长和教育工作上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12]5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关注青年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指导着当代中国青年工作具体实践,在多种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及青年工作作出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论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35这一论断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的表达,创新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下,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这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社会主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问题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科学的判定,强调新时代青年的地位和青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堡垒作用,提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工作的内容。
(二)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为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深刻阐明了青年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条件保障等,是新时代青年成长、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所以,在青年教育工作中,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必须正确把握青年成长的政治方向,这是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这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思想价值观的养成和成长成才的深刻阐述,为今后的青年成长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重视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确立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崇高信念,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开关”的问题,立鸿鹄之志,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重视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在青年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青年要将其作为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中去,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让青年成长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实践者,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在大变局的时代洪流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勇担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责任,鼓起迈进新征程的精气神,在奋进新时代中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必须从当代中国青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思想纲领,顺应时代潮流,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群体的特点和发展之规律,以科学的青年教育理论作为青年及教育工作的指导,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着力加强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培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不断提升思想觉悟,让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汇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三)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其目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其实质是人民之梦,每个中国人之梦。[13]63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凝心聚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青年作为人民群众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亦是新时代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主力军”。[14]1毫无疑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图景而不懈奋斗,这既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代赋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青年一代要将“国之大者”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应积极回应新时代的召唤,始终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在民族振兴的征程中有大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5]15新时代给了青年一代新的际遇和机缘,给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和实现梦想的空间,当代青年完全可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谱写出精彩的人生华章。青年一代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2]因此,一代代青年要勇敢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境界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需要的大地上,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6]70所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17]党和国家必须赢得青年,大力培养优秀青年,从思想意识、品质修养、能力担当等方面着力培养和塑造青年一代,使青年成为有担当和有作为的开拓者、进取者和奉献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引
努力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成长为不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的一代新人,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青年个体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青年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的实干能力,无惧无畏,勇于创新,在为祖国、人民和民族奉献中焕发人生绚丽的光彩。
(一)多方联动、合力育人,让青年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
中国青年处于伟大的新时代,正逢国家和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青年放飞青春梦想的平台十分广阔。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致力于构建青年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育人的工作局面,把当代青年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主力军”。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夯实青年工作的基础,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应关心热爱青年、信任青年、深入青年,充分调研,了解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所需和面临的困境,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源、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要严格要求青年,帮助青年谋划好人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为青年谋划人生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新时代共青团要肩负起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共青团干部要积极联系青年、严格自律、在苦干实干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做好青年的知心人,将青年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为青年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熏陶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培养家国情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宗旨,当好青年的“筑梦人”。立国之本在于教育,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的眼界、境界、智慧和真情都会影响着青年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可以说,教师在青年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从理想信念、专业知识和道德情操等方面提高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通过“现身说法”去感染青年学生,用心去发现青年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正确认识世界的高度,让青年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命运和民族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竭力为党和国家分忧,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获得人生的出彩和升华。
(二)加强学习、武装自身,让学习实干成为青年的远航动力
青年是圆梦的主体,新时代青年要让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通过不懈地奋斗,努力武装自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7]只有通过学习,青年才能成长为社会、国家和时代需要的“圆梦人”。首先,当代青年应该坚持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的事实,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前提则是学习、思考和研究。“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如邓小平就学习的问题指出:“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18]41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文明成果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处于人生黄金时段的广大青年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时代,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明确科学报国的意义,努力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其次,青年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关于勤俭节约、力戒奢华的思想等等。这些传统的价值理念和思想都能为当前的家庭建设、社会道德建设和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广大青年在成长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有不被干扰因素左右的理性分析判断和科学抉择能力,就应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其思想精髓,培养和树立实干、求真、笃实的做人做事优良习惯,立足本职,在艰苦奋斗中成就未来。最后,青年还应注重向榜样学习。不容置疑,榜样示范对于帮助青年增强担当勇气有积极的作用,他们往往是责任担当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象征,其精神凝聚力和感召力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一代代的青年成长和发展。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历史模范人物和青年身边的典型人物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激发青年的担当意识,树立自信,将示范的引领内化于心,外化于具体的行动,努力奋斗,让学习实干的本领成为自己的远航动力。
(三)投身实践、甘于奉献,让青春磨炼成为人生的精神财富
实践是检验青年成长与进步和青年教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亦是青年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勇于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自觉接受实践检验和实践锻炼,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由微至著,不负时代和民族重托。一方面,高等院校和有关社会组织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主动到社会这个“大学校”中锻炼提升,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拓展眼界,坚持学用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青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懂得什么叫实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19]40只有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社会,才能增强责任担当能力,才能把所学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能够建立起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地将个人梦想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有助于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助于青年确立服务国家的人生目标;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扎实的历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动自觉,不断锤炼品格,让实践的人生充满奋斗的回忆和奉献的快乐,让青春磨炼成为人生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支持和引导广大青年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激发青年活力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追求个性独立、富有活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因此,政府应会同有关高校,将创新创业列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依托办学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优良的师资团队、开设创业课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创业文化平台,让青年将激情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在国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