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2024-06-01王晓丽齐亚静
王晓丽 齐亚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和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始终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突出政治启蒙”;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对少年儿童“持续加强政治启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政治启蒙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议题,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正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重要使命,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环节。政治启蒙是政治社会化的初期和基础阶段,侧重于对少年儿童早期的政治引导和培养,通过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和情感陶冶等方式,使少年儿童获得关于政治的入门知识、初步的政治意识和朴素的政治情感,形成初步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1]。当前,探寻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存在哪些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以达到预期效果,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要求的背景下,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价值就更加凸显。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年儿童应该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素养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意识,发展出初步的政治实践行为,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政治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通过教育传递给少年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
处于“两个大局”中的少年儿童终将成长为新时代青年,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阶段,少年儿童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期,他们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可塑性极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做好政治启蒙教育,在少年儿童心中埋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种子,能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要基础。重视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是做好政治启蒙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在此基础上,完备的课程体系设置、科学的课程实施才是确保政治启蒙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径。通过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小学德育课程等途径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环节。
(三)是提升少年儿童政治素养的首要环节
“启蒙”指的是政治素养处在一种萌芽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从而获得“政治人格”的过程[4],也是学习并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儿童期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的政治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少年儿童建立的权威观念、形成的政治取向会留在心中,并在之后的发展中转移到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身上,表现在政治行为上[5]。少年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发现、探索、体会、鉴别和认同等,很大程度上来自系统的教化[6],少年儿童在幼时所获得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甚至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会对其产生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所以,政治认同和政治观的养成要从小抓起,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的政治启蒙教育至关重要,政治启蒙教育是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其政治素养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政治启蒙教育能够引领少年儿童在人生最本真的阶段,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产生朴素的情感认同和初步的理性思考,为他们政治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共产主义理想植根于心。
二、当前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启蒙教育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近年来,国家对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针对直接承担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重任的少先队活动,教育部于2012年9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规定“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2021年12月,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明确提出,从政治启蒙、组织认同、道德养成和全面发展这四个课程模块入手对少年儿童开展教育,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做出总体规划设计。此外,教育部先后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国家教材委员会分别于2021年7月、9月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将一系列重大主题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这些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体来看,在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的形势下,针对2020年之后出台的相关文件,由于颁布时间较短,对于如何贯彻落实好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对于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有机融入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取得教育实效,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机制和有益的探索经验。同时,在落实相关要求的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教师对少先队活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将班会和少先队活动课程合二为一,无法确保政治启蒙教育活动课时的问题。例如有调查显示,对于全国少工委明确提出的“每周1节少先队活动课”的要求,仅56.55%的中小学能够做到“严格落实”[7]。此外,传统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更注重学科知识传授,对政治启蒙教育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在理论层面上,开展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在实践层面上,缺乏可操作性;对政治启蒙教育的过程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二)政治启蒙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尚待加强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丰富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课程资源方面投入颇大。《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形式、激励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活动课程设计给出指导意见,提出具体要求。2022年1月,团中央少年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确定了100节全国优质少先队活动课,在教育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公布,还特别推出“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供各地少先队辅导员学习交流,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提供了高水平的课程资源和学习平台。然而,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尚待完善之处。第一,当前少先队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少先队活动》用书,它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形式较为接近,所选内容重合度较大,且与劳动教育相关内容也存在较多重合,未充分体现政治启蒙教育的独特性。第二,多数学校简单模仿《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要求或直接让学生观看网络资源,极少有学校组织或辅导员自发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进行理论研究与教研。第三,上述课程资源多为单次主题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第四,少先队活动课程使用的指导手册或指导用书多为各地自行编制,内容差别较大,实际使用效果不一。虽然全国少工委已牵头编制了《少先队活动课程辅导员用书》,但目前推广不够。第五,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并未有效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中,协同育人作用未得到充分贯彻落实,教育的整体合力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导致教育效果弱化
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是保障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还存在内容和方法不能满足教育需要,整体上过于依靠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的经验和直觉,不少课程仍停留在简单说教或片面追求活动层次等问题[8]。教育手段也较为单一,缺少与少年儿童表达习惯的适切性,具体化和形象化处理不够,时代感和创新性不强。部分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生硬灌输、不重视少年儿童的情感体验等问题,因而无法充分体现政治启蒙教育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和教育手段的单一性弱化了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效果。有的活动设计难以激发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责任感,难以引起对政治问题应有的关注;有的活动设计难以澄清思想困惑和认识错误,片面关注负面现象,过于强调个人主义;有的活动设计缺乏主动思考引导而单纯跟从政治活动;有的活动设计存在政治理论匮乏、政治评价的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9];部分少年儿童受到“佛系”“躺平”等“丧文化”以及“追粉”等“应援文化”等的影响,消磨了奋斗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
(四)政治启蒙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少先队辅导员是开展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中坚力量。2020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切实增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对少先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情况还不够理想。首先,兼职辅导员所占比例高达56.99%,专职辅导员比例不足一半,数量严重不足,且党团员所占比例仅为60.95%[7]。目前,各学校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兼任,但少先队与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差别很大,兼任辅导员的班主任老师除学科教学工作外,还要进行学生管理等工作,任务繁重,往往将更多的精力与重点放在教学上,甚至挤占少先队课程的课时,使得政治启蒙教育出现流于形式、过程简单化、效果表面化等问题。其次,少先队辅导员对儿童政治启蒙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等不甚明确,甚至个别辅导员只是工作任务导向,未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应有的主动作用。最后,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受阻: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其列入正式部门编制,对其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定方面,还是以学科系列为主、德育系列或管理系列为辅,缺少少先队辅导员专业职称系列晋升渠道。
三、对构建高质量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实践路径的思考
(一)加强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基础研究
政治启蒙教育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最初阶段,是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少年儿童因年龄较小、理解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更需遵循其规律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机制和作用、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多年积累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系统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的专业研究作用,同时也鼓励高校的专业研究力量聚焦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关键问题,进行政治启蒙教育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例如,在全童入队背景下如何激发少年儿童的光荣感?如何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政治启蒙的独特功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观念和方式、活动载体和形式等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基础研究既包括对政治启蒙教育的底层逻辑、本质属性、关键路径等进行研究,也包括对政治启蒙教育的支撑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在学校“三全”育人体系日渐完善的情况下,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工作与德育工作有何联系与区别?如何避免少先队政治启蒙教育工作“同化”“泛化”“弱化”“娱乐化”?如何健全政治启蒙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这些问题的解答,均离不开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系统研究。
(二)科学规划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内容体系
做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是做实做深共产主义接班人“种子”培育工作,以及确保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内容体系,应结合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基本的规律和特点,认真落实中央《意见》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要求,聚焦“启蒙什么”“如何启蒙”等落实环节的关键问题,科学规划内容体系,将少先队工作有机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彰显政治启蒙教育的独特性。应厘清与其他学科教育内容的界限,强化组织育人理念,切实落实中央关于强化少先队员政治引领的要求,聚焦政治引领。其次,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与衔接性。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少年儿童的思维是逐渐发展的:随着年龄增长,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0];从儿童期由外力主导的被动教化,到青少年期更自主的社会交往;个体主动选择的意识逐渐增强,抽象思维也有很大发展,逐渐能够理解政治概念和政治符号。因此,可分层规划政治启蒙教育内容体系,在加强对政治启蒙规律和基本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规划和修订现有政治启蒙教育内容体系,与国家现行的相关学科课程相互配合、协同共育,发挥政治启蒙教育合力。最后,还要积极整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适应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所需的活动课程资源,引导政治启蒙教育活动设计关注教育价值和政治意义,增强少年儿童的政治素养,引导他们将对政治活动的好奇逐渐转化为理性认知和积极的行为实践,切实提高少先队活动课程质量,保障政治启蒙教育的实效性。
(三)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政治启蒙教育形式
从社会层面看,政治启蒙教育是政治文化传递与传播的教化过程;从个体层面讲,则是政治信息与政治意识的学习、继承与创新过程[11]。在政治素养形成早期,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提供适切的引导、熏陶和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应具有的初步的政治认知、朴素的政治情感、基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来影响和教育少年儿童,探索多样化的政治启蒙教育形式,使他们逐渐具有初步的政治素养。首先,要充分呈现显性教育内容。围绕政治启蒙课程目标,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段的政治启蒙目标、内容和具体要求,结合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划分教育重点,切实提高政治启蒙教育的针对性。其次,要增强政治启蒙教育的渗透性。创设贴近少年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引导少年儿童通过生活体验、社会调查等方式感知和体悟政治元素、政治事件、政治生活。通过对政治事件的感知和思考,促进他们政治意识的萌生,增强政治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认可和接受政治教育内容,并主动内化为政治素养。再次,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政治启蒙中的作用。政治情感是少年儿童在政治生活中,伴随着政治认知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所形成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形成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理想、政治信仰的基本前提,在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中发挥着关键动力和中介作用,是政治认知和行为“知行合一”的催化剂。以情感、情境和榜样为基点,通过生活的或艺术的、现实的或历史的、表达人文情怀的或传播科学精神的政治现象,培养少年儿童朴素的政治感情。最后,要加强不同学科协同共育。结合学科特点及培养要求,在各学科中有机融入政治启蒙教育内容。除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启蒙要素,应充分挖掘这些学科的政治启蒙教育价值;也可根据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特点融入政治启蒙教育要素,通过不同学科协同共育来保障政治启蒙效果。
(四)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作为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是提高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从个人层面看,少先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承担起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重任,切实落实好政治启蒙教育的要求。从学校和相关部门层面看,一是要加大培训支持力度,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到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中,确保培训时间,落实培训要求,多途径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二是要建好、建强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优化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云教案”,帮助辅导员上好每一节少先队活动课。三是拓宽辅导员来源渠道,创建一支专兼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在配齐、配强中小学大中队辅导员,加强校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扩大其来源渠道,聘任党政领导干部、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等担任校外辅导员,逐步建立起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四是要健全激励机制,着重强化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标准建设,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资格认定、职称晋升等机制,探索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纳入学校后备干部队伍、教育名师培养范畴。关心辅导员的现实需要与切实利益,落实辅导员政治待遇,不断优化其成长环境和工作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从事辅导员工作。
四、总结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在新时代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要不断推进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和少先队教育的深度融合,创造性开展少先队活动,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引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