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至上: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新阶段

2024-06-01陈永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本质马克思发展

陈永红

(1.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淮北 235000)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贯穿古今中外哲学发展的最高命题,常论常新、常论常需。马克思的一生都在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类命运问题,他脱离了自身阶级的局限性、社会的局限性,始终把人类的解放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著作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不断走向成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人学理论,从人的本质开始到人的本质全面发展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至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风险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遵循。通过历史逻辑的纵向追溯,不难发现人民至上的理念与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有着本质的联系,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丰富与升华。

1 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可以说马克思是西方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集大成者。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研究中,对人的本质认识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1.1 人的本质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活动,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类本质概念。他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活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162也就是说人的类本质是从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开始。人为了生存需要获取物质资料,为了获得物质资料必须进行各种物质生产活动,开始劳动,人的类本质也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人和其它动物的一个很大不同就在于人会思维,有智慧。人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需要。而在此过程中,人和自然、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持续深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也随之愈来愈深入,在此过程中,人的能力和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正是在这种生产动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不文明向文明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人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正基于此,人成为类存在物。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人有思想,会思维,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性的。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在这一层次人的本质中,马克思揭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本性,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不断展现出来。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人类自身不断成长,产生了基于人之本性的更高的需求,激发了人的更高层次的本质的凸显。

1.2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这一论断揭示了对人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类本质,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这一经典论述指明了人在本质上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之为人的生理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完全脱离社会的人也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离开了社会就与其他动物无异。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经历社会化的过程。人的各种需求的满足必须也只能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人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又必然对人的本质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又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能动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或变更旧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的本质不断得到重塑。动物虽然也具有社会性,但动物的社会性是出于本能,而人的社会性是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是有意识的社会性。这一时期,马克思掌握了人的本质的发展规律,是对人的类本质的更进一步发展。

从人的类本质到人的社会关系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一次飞跃。

1.3 人的本质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有发展的需要,更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有精神的富有。“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需要,从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必将会实现极大丰富。但人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动物,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非人类的终极追求。在物质财富极大丰盈的基础上,人会产生更高的追求,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这种理想状态的社会中,就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层次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能被充分尊重,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精神富足,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当然这种理想状态社会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类本身就是处于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运动过程之中,不断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奋楫笃行、砥砺前进。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实现了人的本质学说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飞跃。

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研究人本身,他以人的自然属性为起点,人的社会属性为手段,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所以,他的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对人的关怀,是为了解决人的疾苦、人的终极发展问题。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砥砺深耕,虽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但始终矢志不渝、初心不改。

2 人民至上: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穷尽一生,探索到人的本质学发展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传承并丰富着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将人的本质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传承,更是其理论上的创新与丰富,是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的必经阶段。

2.1 人民至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自觉

从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到中国共产党提出人民至上理念,二者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强调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建设,创造社会历史。人民至上的具体性、实践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为满足更高需求产生越来越多的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虽然在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中也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强调民本思想作为指导性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民本思想中所谓的“爱民”“顺民”只能停留于表面。其本质上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奴役人民的手段,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而不是真正的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富裕的目的。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或命题,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充分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上的人与自然和谐、民生上的为民谋福祉,无一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典型表现。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把人作为手段,而通过人这个手段,不断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使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提升到新境界。

2.2 人民至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3]这深刻表明了社会主义运动追求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发展,而不是像阶级社会只关注少数人的利益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就是对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为精确的表达。“人民至上”的理念把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生动力由此而源源不断激发出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类自身实现。没有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何谈起。人民至上可以为此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人的本质的阐释,虽然层次不一,但本质相同,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把人民至上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时期。

2.3 人民至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生产力日益提高,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愈来愈多。人们可以更多地根据自身的需要支配自己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喜好。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物质需要的满足自然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物质的富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失去了经济基础。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让广大人民见证了发展成果的共享。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日益富足。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解决了在中国存在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在人类减贫史上是一个辉煌的成绩,这些都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为迈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必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每个人充分发挥和展现自己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中,必能越来越接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

3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理论发展的升华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其中的人民至上居于统领地位。习近平还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4]人民至上意味着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要从人民的角度理解和谋划,实实在在为人民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3.1 人民至上意味着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

我们的发展“为了谁”,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谋篇布局、擘画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新时代“中国之治”提供了价值坐标,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特殊私利的伟大的先进组织,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最大不同。中国共产党以严明的纪律要求广大党员、党的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为民所想,事为民所谋,时刻关注民生问题,倾听群众呼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尊严感、获得感、幸福感。广大党员、党的干部应当做人民的“勤务兵”,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怀为标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3.2 人民至上意味着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

人民至上的立场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依靠谁”这个重要问题,充分彰显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历经风雨的中华民族无法走到今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的路还很长,中国共产党依然需要一如既往地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否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空想。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5]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依然需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没有了人民的支持,社会的一切发展、一切宏图伟业的创造都失去了根基。

3.3 人民至上意味着党的一切工作落脚点都在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至上的立场深刻回答了发展成果“谁来共享”这一重要问题。只有人民才是共享发展成果的主体,要让人人都过上幸福生活。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4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在关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重视世界人民的发展,在惠及中国人民的同时也造福世界人民,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人民也能共享发展成果。人民至上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创造性。

3.4 人民至上意味着党的一切工作要以人民为评价主体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6]28“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6]28“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不满意的政策坚决不出台、群众不欢迎的事情坚决不考虑。以钉钉子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做、一件接着一件做,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监督的光辉业绩。人民至上,表明在我们国家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党的一切工作都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判。为了充分彰显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我们党通过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和实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向全世界表态我们的人民性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实的、广泛的,是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人本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展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功伟业中,升华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里。

猜你喜欢

本质马克思发展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