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童论治痛风经验

2024-06-01陈馨月傅建忠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痛风通络尿酸

陈馨月,傅建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痛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损伤[1]。西医目前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尚不明确,治疗多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然可缓解关节疼痛等局部症状,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痛风有独到优势,对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期均疗效显著。吴童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福建站负责人,其学术渊源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笔者长期侍诊,兹将吴童教授内外兼治痛风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指出痛风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指出痛风由风湿、风血相搏所致。王焘称其为“白虎病”,《外台秘要方》引《近效方》言:“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认为先有内虚,后受风寒暑湿外邪侵袭,且调摄失节,是痛风的主要原因。《格致余论》云:“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朱震亨不仅首次提出痛风的病名,而且强调了痛风的发病与血热、外感寒湿密切相关。《万病回春》云:“痛风者,遍身骨节走注疼痛也。谓之白虎历节风,都是血气、风湿、痰火,皆令作痛……遍身骨节疼痛,皆是血气、风湿、痰火也。”从“皆令作痛”的症状着眼,将痛风的病因总结为血气、风湿、痰火等类型。吴童教授认为痛风多由内虚,又外感风、寒、湿之邪,内生痰、湿、瘀、毒,互结于四肢远端关节而形成红、肿、热、痛之象。

2 辨证论治

2.1 治则治法

吴童教授认为,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以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痹、气血凝滞、骨节疼痛为特征,故除痹通络是治疗痛风的常用治法。根据痰、湿、瘀、虚等病因病机,归纳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5个证型,对应清热除湿、祛瘀化痰、补肺健脾、温补脾肾、滋养肝肾治法。

2.2 辨证分型

2.2.1 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多由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输布,郁久化热,湿热互结,气血运行痹阻而成。或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饮输布失调,致痰饮,痰饮郁久化热,下注足胫,或上连手节,多见下肢局部关节红肿灼痛。其起病急,多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或滑数。治宜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散加减。热甚加连翘、栀子、知母、石膏清热,阴虚加玄参、麦冬、生地黄、石斛滋阴,关节肿痛甚加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2.2 痰瘀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多因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而致痰饮逗留筋骨,阻滞气血运行,血脉痹阻,痰瘀互结,久而积热,热毒煎熬。瘀血与痰浊相结合导致经络阻滞更加严重,临床多见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关节红肿,出现刀割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痛甚。可见皮肤紫黯,关节肿胀结节,肢体屈伸不利,甚或畸形。舌质黯紫或有瘀斑瘀点,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沉涩。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痰多加胆南星、僵蚕以化痰散结,关节疼痛加全蝎、蜈蚣以缓急止痛,久病体虚加党参、黄芪扶正。

2.2.3 肺脾气虚证

肺脾气虚证多因脾肺气虚,营卫失和,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邪气乘虚而入,游走于经络骨节,气血不畅。临床多见于过敏性鼻炎或平素易感冒者。症见肢体麻木,关节呈游走性疼痛,伴恶风、鼻塞、流涕、咳嗽、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浮缓。治宜补肺健脾,祛风通络。方用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上肢痛加羌活、桂枝、白芍,下肢痛加独活、牛膝、防己、蚕砂,背痛加葛根、秦艽、白芷,腰痛加续断、杜仲、狗脊通络止痛。

2.2.4 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多因病程日久,伤及正气。脾阳虚衰,失于温运,寒自内生,血脉寒凝而滞,不通则痛。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蒸腾气化无力,清浊升降失常,且肾与膀胱相表里,气化失司,固摄无权。临床多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伴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少气乏力,腹胀便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治宜温补脾肾,散寒止痛。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脾虚湿盛明显加麸炒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肾阳虚加巴戟天、狗脊补肾助阳。

2.2.5 肝肾阴虚证

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肾阴虚证多因肝血不足,肾源亏虚,寒湿之邪侵犯肝肾二脏引起。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湿性黏滞,易侵犯筋骨,从而使骨失所养,筋失所荣,导致骨质受损,关节屈伸不利,僵直变形。临床多见关节疼痛,甚或肿大变形,筋脉拘急疼痛,腰膝酸软,或头晕目眩,骨蒸潮热,心烦口干,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活络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冷痛甚加四逆汤温阳散寒,阴虚加二至丸滋阴,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滋阴清热。

3 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吴童教授还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即先将黄柏、黄连、黄芩、大黄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加凉开水混合均匀,并备好瓷碗、药膏勺、无纺布空白帖等物品,然后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具体大小,以一定比例调制成膏状,在空白帖上摊开药膏,贴于患处,随时察看患者反应。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痛风的常规手段,四黄散是中医外科经典的外用方剂,对于瘀血肿痛的各科病证疗效显著[2]。在相关穴位和经络循行部位,以四黄散外敷,经透皮吸收,直达病所,缓急止痛。四黄散中黄连、黄柏、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大黄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消肿。四药合用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四黄制剂外敷既能明显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率,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及尿酸、红细胞沉降率[3]。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3岁,2022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右脚踝红肿疼痛3年余,加重2 d。3年前酒后右足踝肿胀、疼痛,于当地诊所就诊,尿酸480 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秋水仙碱治疗,症状稍缓解。其后痛风每年发作5~6次,多于饮酒或吃海鲜后发作。刻下:右足行走不利,右踝肿胀、疼痛,关节局部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生化检查显示:尿酸600 μmol/L。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痛风,湿热蕴结型。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处方:当归8 g,生地黄8 g,苍术10 g,黄柏10 g,麸炒薏苡仁15 g,白茅根10 g,益母草10 g,威灵仙10 g,山慈菇10 g,栀子10 g,土茯苓10 g,白花蛇舌草15 g,牛膝10 g,姜黄10 g,枳实8 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服。同时外敷四黄散。

2022年10月22日二诊:服上方疼痛减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上方继服7剂,日1剂,水煎服,服法同上。同时以四黄散外敷。

2022年10月29日三诊:服上方疼痛减轻,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生化检查显示:尿酸470 μmol/L。上方继服14剂,日1剂,水煎服,服法同上。同时外敷四黄散。

2022年11月12日四诊:患者未控制饮食,疼痛略有反复。舌红,苔黄,脉滑数。生化检查显示:尿酸487.6 μmol/L。上方苍术、白茅根、威灵仙、栀子、土茯苓剂量均改为15 g,继服7剂,日1剂,水煎服,服法同上。同时外敷四黄散。

2022年11月19日五诊:右脚踝疼痛基本消失。舌红,苔薄黄,脉数。生化检查显示:尿酸415 μmol/L。上方继服7剂,日1剂,水煎服,巩固治疗。

按:本案患者由于饮食不节,损伤正气,脾失运化,水饮停滞化痰,留滞经络,气机阻滞不畅,湿积化热,湿热互结,附于筋脉,注于骨节,以致关节红肿、热痛,属于湿热蕴结型痛风。吴童教授以四妙散为基础,加当归辛温散寒、养血活血,加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加白茅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加益母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加威灵仙辛散温通,其走窜之力强,善于祛风除湿通络,加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加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加土茯苓清热利湿、通利关节,加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散结,加姜黄、枳实破血行气、通络止痛,加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配合外敷四黄散,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内外兼治,疗效显著。四诊时患者由于饮食不节,疼痛反复,尿酸值略有升高,苍术由10 g改为15 g,以增强其健脾燥湿之功;白茅根、威灵仙、栀子、土茯苓由10 g改为15 g,以增强其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通利关节之效。

吴童教授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时常用土茯苓、威灵仙、山慈菇以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同时,用当归、生地黄、苍术、麸炒薏苡仁、牛膝以调理肝脾肾功能,顾护先后天之本,祛除六淫之邪,使邪祛正安。

猜你喜欢

痛风通络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